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他们更需要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在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超越自我,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学中老师应多途径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学生创新的氛围
  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借助合作的力量完成,而合作中切磋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协作中学生将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处事更加宽容,在观点上少走极端。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启迪学生对问题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的态度和意愿,形成创新的氛围。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元角分》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两人合作,一个做售货员,一个做顾客,进行买卖的情境活动。学生在合作中,会比较热情的参与到其中去,在买卖的过程中,产生了数学问题,并且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情境的模拟也有一种小型社会的存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教师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识。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之一。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手脑结合,操作实验,或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中,教学排列时,我就采取同桌合作学习,学生用卡片1、2、3排列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时,要求一个学生摆卡片,另一个学生做记录,要求学生协作,同时动手,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参与学习。这样结合数学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三、在不同练习中,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
  数学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方法之多,不计其数,但数学练习的设计应立足于思维训练。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是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进入创新的意境。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迅速地发散思维转发集中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新观点,新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不满足循规蹈矩的思考方式,敢于跳出条条框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合理的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感知数学,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如一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计算后,常会做一些枯燥、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巩固,但是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根据小学生低段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趣味练习如“摘苹果”“送信”“帮小动物回家”等。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训练了思维的力度。而要想合理设计出这类练习,提高作业效果,教师就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再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载体,以探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经常有效的开展这种作业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与人合作、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优化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果不相信学生自身潜能,创新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教师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能,才会发现学生创造的“闪光点”。包办代替,处处是老师说的专制式的教学,容易挫伤自信心,久而久之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的惰性心理,阻碍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不应强求学生一致,而应承认差别。在数学评价中应该从每个个体意识、态度、习惯是否有进步,潜能是否得到挖掘,是否有积极的变化,不管学生现在各种行为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只要有进取的态度和行动,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教师都应十分珍惜、并给以及时的评价,在激励同时,还要注重指导,促使创新能力更趋成熟。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往往盲目地迷信教师,从不怀疑教师的权威性,许多学生不敢越教师所思、所言、所为之雷池,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方法不如给他们提供一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空间。
  如學生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思路),不但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书上的),而且还想出了不同的剪法,从而得出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任意剪。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推导和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且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总之,在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中,针对当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富阳市教师进修校教科室编.创新与教育[M].
  [2]朱桂莲.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考试周刊.
  作者简介:
  石慧茹(1980.06—),女,汉族,一级职称,宁夏盐池县长城希望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初中英语教师更是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任务型教学方式是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并能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及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初中英语教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了解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为学生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使用价值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
摘 要:虽然我国新课改在最近几年实施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数学课程在教学中依然处于重要位置。在传统的教学中,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数学学科都是其中的一大主科,而且素质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可以使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进而将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效性;提高措施  在课程学习中,数学处于重要的位置,而小学阶段的数学对日后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教材的特点,针对以“引导、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成效以及对教师新角色的转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新教材;引导;生疑;讨论  新教材适应了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特点,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来充实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生命等融合和贯通,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知识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也受到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的有关的教育部门也对其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擅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其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成了形式主义。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纸上谈兵式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型人才,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