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系统设计 促智慧生成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其教学模型、系统设计方法、“三剑客”使得翻转课堂的实践变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加入到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中来。在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微课程教学法成为其中的一个比赛项目。在本次比赛中,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包头二小”)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圆的认识》进行了设计,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车坊实小”)选择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下《认识平年和闰年》。虽然选择课题不同,但是两个作品都阐释了团队对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解与把握,系统设计了微课程教学法的“三剑客”,展示了集体智慧和实践效果。
  以生为本,多维思考,精准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微视频和课堂学习任务是微课程教学法的“三剑客”,设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翻转课堂能否成功,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质量首当其冲。两所学校都能构建基于学习者视角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包头二小团队的教师仔细研读教材,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提炼出了三个有层次性的目标,学生看了以后就明白了课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认知程度,理解和掌握圆的哪些知识。围绕三个目标共设计了四个问题导向式的任务来检测目标是否达成。车坊实小依据对教材的理解,把目标提炼为平年和闰年概念的发现、归纳及应用,即“发现不同年份2月的特征”——“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有了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毫无目的。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后,教师还设计了对应目标的问题导向式学习任务,即“不同年份2月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平年和闰年?”“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与目标一一对应起来。为什么两所学校都设计了问题式的任务?习题任务不是更简单,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而且也能检测目标的达成?确实,问题式任务有一定难度,但是也只有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不会像习题一样做过就忘。两所学校深知问题导向式任務的重要性,并且严格遵循任务与目标一一对应的原则,每个目标都有相应的任务进行检测。学生完成后还能根据目标自主评价学习成果,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不过两所学校在达成目的表述上都需要仔细推敲。达成目标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我们要避免“知道”“明白”等过于笼统、含混不清的词语,让学生看了以后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认知程度。同时,提炼目标要分清是目标还是任务,如“自查互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就是行为,而不是目标,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时仔细思考,精准提炼达成目标。
  巧搭支架,泛在学习,精心制作配套教学微视频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完成后,两所学校都辅以高质量的视频支撑自主学习。包头二小借助万彩动画大师软件制作微视频,这是一款好用的MG动画制作工具,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万彩动画大师具有海量模板、素材、动画人物、背景音乐等,可以用各种镜头切换和特色动画制作出更高表现力和情景感的动画,效果引人入胜,非常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圆的认识》这节课的微视频给人的感觉就是富有童趣,动画效果衔接自然,而不是几张PPT的简单叠加。整个视频先用套圈游戏引入圆,让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特征;再插入实拍画圆的视频,学生直观认识用圆规如何画圆;最后通过流畅的动画效果呈现出圆的特征。总而言之,整个微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圆的知识,细致入微地剖析画圆和圆的特征,视频语言生动有趣,具有较高的水准,值得学习借鉴。
  车坊实小团队则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直观动态的学习素材和情境,让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更加直观立体。依托“PPT动态日历”,直观感受2月天数的排列规律,学生发现2月天数的变化规律,从而自主得出平年、闰年的概念,2月28天是平年,29天是闰年。在课堂上也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适合的介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Flash动画,制作平年和闰年形成原因的动态视频,学生不再似懂非懂地理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知识难点。利用趣味小程序,提高自主探究验证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从中发现判断平年、闰年的多种方法。引入流程图编辑器,及时梳理所有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认知体系的构建,形成直观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让学习不再碎片化,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两所学校所运用的信息技术不一样,但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技术无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之说。不过,包头二小的微视频总体而言更具童趣,引人入胜,这也是车坊实小可以提升改进的方面。
  互学合作,智慧生成,精彩课堂瞄准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以后学生做什么?这可能是很多教师的疑问。微课程教学法提出课堂教学四步法,即课初检测、提升练习、协作探究和展示评价。在前面的环节中,很多教师往往进行复习或者再梳理一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不好,使得课前自主学习的意义消失。微课程教学法提出,第一步是课初检测,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第二步是提升练习内化知识。包头二小用闯关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自学,快速又比较全面,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练习环节设计了“篝火问题”“羊吃草”和“半圆形养鸡场平面图”三个有层次的问题来深化和拓展圆的特征问题。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评价,明理通达,完成认知纵深发展。车坊实小则是利用信息设备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用大数据来分析原因,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提升练习重点落在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优化,以及“四百年一闰”的知识理解上,学生认知水平得到进阶。不过在开始环节,车坊实小先交流任务单,其实大可不必,教师通过检测环节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如果学生出现问题,我们不妨再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交流,有的放矢。   最后两个环节协作探究和展示活动,组合在一起就是微项目学习。微项目学习是典型的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是微课程教学法课堂学习设计精华,也是课堂学习的高潮与亮点,让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更具价值,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炒冷饭”“做练习”。为了能使学生的研究更具价值,微项目学习要设计有生活意义的内容,并能把之前学习的知识都应用到协作探究中。包头二小在课堂中引入制作圆形桌面的微项目,这个内容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都会积极思考,寻求找到圆心的方法,然后在正方形木板和长方形木板上做两个最大的圆形桌面。在找圆心的过程中,学生会把圆的特征相关知识运用起来,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小组的最佳方案。最后每个小组都汇报本小组的想法,各個小组的想法肯定不太一样,智慧的火花就在碰撞中产生,方法在交流中优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质疑能力都有所发展。这种能让学生喜欢、能力又得到提升的综合活动就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车坊实小是小组合作利用素材库和小程序操作编辑流程图。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使学生知识脉络更具象,也有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过车坊实小如果能把最后一些练习舍去,再设计一个微项目活动,那么作品会更加精彩。其实平年和闰年的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会有许多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创作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挑战。具有探究与创造意义的微项目学习,是学生验证自己学习力的绝佳机会,能让所有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全部学习能力攻坚克难,无论成功与否,只要能够解释清楚原因,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就感。这也是翻转课堂最大的魅力所在。
  最后,包头二小课前和课堂的最后环节都加入了自我评价内容,凸显了新课程理念,值得肯定。同时两所学校在课堂检测、提升练习环节的评价都可以进一步提升,可嵌入协作式评价。学生完成后,可以在小组内评一评、议一议、改一改,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又能提升学生的能力,丰富课堂评价的多样性。
  微课程教学法确实非常精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思考、研究,修炼自身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两所学校的教师已经非常可喜地迈出了宝贵的一步,他们在学习中更新了理念,在比赛中收获了成长,在课改中发展了自己。期待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实践微课程教学法,用智慧点亮课堂。
其他文献
编者按:应PPYGDP(泛太平洋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合作伙伴机构)的邀请,来自中国大陆的民间教育人士,用三周时间系统对话了英、加、奥、新、纽等国家,重点了解英联邦国家对发源于美国的STEM教育的认知和践行生态,以及给东方STEM教育热的借鉴和思考。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3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所组成;由于历史原因的传承,英联邦内存在某种有益
1  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  午后,汽车奔驰着,窗外是陌生的。桃花正旺,一大片,一大片,簇拥在田间。路边还有厂房,铁皮屋顶闪亮。一群鸭子抬着头,在水塘里张望并叫唤。窗外,似乎总有什么牵着他,令他目不转睛。  当湘湖出现时,洪鸣眼前一亮。湖还是以前的湖,湖面开阔,明亮,但是没有三十年前清澈。他把车窗摇下,让风吹进来。风带着涩味,也带着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他记忆的闸门顿时洞开,一些东西在心中复活,一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学校基础教育平台的完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各学科的研究中有了更加精细化的发展。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应用软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以“同屏投影展示空间”为支撑,对地理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  研究背景  1.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空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阶段较为欠缺。  首先,地
摘要:本文以“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通过该教学实践,作者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2-0095-03  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
随着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微课,是一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资源,是一种面向“学”的资源,也是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资源。正因如此,微課受到了师生广泛的欢迎,已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入到微课制作与应用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迎接微课的机遇与挑战,本刊于2016年开设了“微课制作工具”专栏,介绍了相关的微课制作软件。其中,既有面向微课初学者的技术,如一学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中“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共计2个学分,36课时。建议本模块内容在高一年级开始学习。本模块内容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是天津市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下面笔者
●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含上、下两册),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复习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水、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组成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以及两个基础实验——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复习“水和常用的溶液”知识点,知道水的组成,常用水净化方法,溶液的组成、溶解现象,从而理解水是最重要的溶剂;能灵活应用过滤、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这三种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虽然遵循统一的标准,但还是存在各种不同的版本。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尽管出现了部分优秀的教材,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①首先是教材的定位,信息技术教材等同于说明书。②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③教材体现人文方面的内容太少。④教材体现合作性的内容比较少。⑤教材缺乏思维培养。教材的不统一导致教材质量不一,缺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书包、iPad等已进入我们的课堂和教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逐渐成为未来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形态。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智慧校园的领先学校,利用翻转课堂和平板教学等基于电子书包环境的教学方法,率先探讨出“四段式”课堂教学策略。该策略包含翻转自学、实践探究、合作展评、巩固拓展四个课堂教学阶段,利用四段式教学策略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