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安全疲劳症”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一下我们日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不该发生事故的时段和部位。如:交通事故没有发生在危险路段,而是发生在危险路段被渡过之后的平直路段上,施工安全事故不是发生在施工危险期、高峰期,而是发生在施工收尾期,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安全疲劳症”在作怪。
  一提到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说法便是“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等等,却不知“弦”绷的太紧是会断的。我们常说的“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大风大浪都经了,小河沟里却翻了船”等,反映在施工生产中,便是“安全疲劳症”的具体表现。
  之所以会出现“安全疲劳症”,是因为在危险时段和部位,人们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而在危险期渡过之后,人们的精神就会松驰下来,疲劳也就产生了,注意力就会分散,就会麻痹大意,一旦意外情况出现,就会措手不及,事故便发生了。
  安全工作不抓不行,抓紧了又会产生“疲劳症”,将安全的“弦”绷断,出现安全事故。这岂不是事故不可避免论吗?
  非也,“安全疲劳症”也是可以克服的,这就是安全虽然要常抓不懈,但应注意方式方法,要适时地调整安全工作的方式和步调,要有张有弛,张驰结合,张中有驰,驰中有张。
  一是安全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活动要形式多样。安全教育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时间一久,就会变成老生常谈,不免让人产生厌恶情绪,或者麻木不仁,安全教育的“疲劳症”便产生了,从而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因此,安全教育一定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要不断让人产生新鲜感、轻松感,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杜绝安全教育疲劳症的出现。
  二是在抓好常规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强化、刺激工作。常规安全工作规律性强,对人们的行为养成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其缺陷就是模式化,易于产生惯性的疲劳症。因此,必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突击性安全活动,以强化、刺激人们的安全注意力,帮助人们消除疲劳。如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多发生在工期紧张期、工程收尾期,以及凌晨作业时段、辅助作业部位,我们要抓住这些安全工作的结点,有计划地进行强化、刺激,以避免“安全疲劳症”的出现。
  三是要推行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化。在工程施工前就对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时间、部位等进行分析,找出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将之作为安全控制的网络结点,绘制出网络控制图,从而提高安全控制的可靠性,克服“安全疲劳症”。
其他文献
科研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研究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研究生科研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由此,也
由于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是由该国的自然禀赋所决定,而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靠自身的资源来发展经济。本文认为,我们应大力支持企业跨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导一切工作的纲领性
安全教育培训是使广大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举措.要开展好新形势下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笔者认为无论是教育培训内容还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