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文学社

来源 :故事作文·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班有个文学社。文学社主要由喻墨涵负责,她是蒙小萌最好的朋友之一,也是我们班作文写得最好的人之一。“最好的人之一”,意思是班上还有几个人的作文也写得不错,作文讲评课上,老师也会读他们的作文,但是每次都以喻墨涵为首。以喻墨涵为首的几个作文写得好的人成为了文学社的骨干,也包括我。因为我喜欢安静,文学可以使人安静,使人轻松。
  喻墨涵是文学社的社长,也是文学社刊物的主编,负责每期刊物的编辑和出版。我虽然也是编辑,但我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大家给刊物投稿,负责刊物的印刷、发行。我爸爸后来知道我做的工作,说我的工作严格来说并不是编辑,而是编务,负责后勤保障,就像过去军队打仗押运粮草的粮草官,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长。哈哈,这么说,我是文学社的后勤部长!
  我才不管什么后勤不后勤、保障不保障的,只要干着带劲就行。
  我们文学社的刊物名叫《长大》,16开,每期有20页,不定期出版。我们先是收齐所有的稿子,然后分头审读,再开一次交流会,各抒己见,讨论哪些稿子该上、哪些不该上,确定要上的稿子请同学打印或手写,同时留出插图的位置请美术编辑画图。这些都做完了,觉得没有问题了,最后拿去复印。文学社的成员每人一本,班上其他同学如果需要,必须提前订阅,并收取一定的工本费。这个钱每次也都由我来收。
  毛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也是我们的订户。
  我们本来要赠送他一份刊物,他却说:“不用不用,我自己订,也是支持你们。”他不但一个人订了两份,还赞助了我们两百块钱。
  参加文学社的人都是志愿者,没有报酬。文学社最花钱的地方是复印,除了我们每个人集了一点儿资支付这笔费用外,我们也接受班上同学的赞助。比如最近出版的这一期,就是阮一苇提供的赞助。因为他是赞助人,我们就在封面下方为他打上了一行字:本期刊物得到了阮一苇同学的大力赞助,谨表示衷心感谢!
  这一行字原本要比现在小很多,阮一苇无意中看到即将复印的清样,说字这么小,别人怎么能看见呢。我说已经很大了,他说要再大一点儿,还恐吓我们说如果不修改,不能让客户满意,他就收回赞助。没办法,我和喻墨涵商量,把字放大了两号,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和毛老师相比,阮一苇真是小气鬼,连字号大小都计较。毛老师给了那么多赞助费,当得知我们要把他的名字印在刊物上时,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说:“不要不要,要低调,要低调。”
  不过还好,写阮一苇赞助的那行字即使大了一些,也没有破坏刊物整体的美感。美术编辑蒙小萌总是说:“不要破坏刊物的整体美感。”
  “下一期如果谁要提供赞助,字号就这么大,不能再大了,再大以后就不好办了。”喻墨涵说。
  正在我发愁下一期赞助在哪里的时候,陈嘉豪找上门来。陈嘉豪说,看在他和我多年友谊的分儿上,他可以赞助我们一期杂志的所有“出版”费用,纸张、打字、复印等都包括在内。他还说如果这次合作愉快,他可以考虑长期赞助《长大》,直到《长大》真正长大的那一天。
  真正长大的那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呢?陈嘉豪说:“至少到小学毕业那一天吧。”
  陈嘉豪这么好,我怎么一直没发现呢?我向喻墨涵报告这件事情,她说:“好事,好事,好事。”一连说了三个“好事”。她说:“你告诉陈嘉豪,我们可以把他的名字印上去,而且写上‘本刊承蒙陈嘉豪同学友情赞助,谨表示衷心感谢’,印得跟上次阮一苇的名字一样大。”
  《长大》和陈嘉豪的合作非常愉快,没有一点儿拖泥带水。我周五把要印的东西给他,周一一早他就带来了全部的成品,而且效果特别好,比上次我们在打字复印社印得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我问陈嘉豪:“你的那个复印机是不是很高级?”
  陈嘉豪说:“这个你就甭管了,我保证每次印得都和这次一样漂亮。”
  但是没过几天,李梦瑶偷偷告诉我们,说我们最近出的这期《长大》,是陈嘉豪用他妈妈单位的复印机印的,这叫“以权谋私”。
  这件事李梦瑶是怎么知道的呢?在说这件事之前,得先说一说李梦瑶这个人。
  怎么说李梦瑶这个人呢?还真不好说。
  她是一个热心的人。她虽然在班上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是很多场合都会看见她的影子。我们班和别的班的体育比赛,她一定是喊得最大声的那个人。
  她是一个豪爽的人。若是在古代,她一定是一位女侠,行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很多东西对她来说就是一个物件,她不会为了这些物件而让自己受累,更不会和同学闹不愉快。“喜欢你就先拿去用吧。”“喜欢你就先读吧,过些天我再看。”这是她经常说的话。
  她也是一个“爱广播”的人。“爱广播”,不是说她爱听收音机,而是说她像小喇叭一样,广播一些没有经过证实的话。还有,说给她的秘密,她有时候就公布出去了,好像心里永远也藏不住秘密,为此,一些同学都不敢和她多说话,生怕她透露出去。
  她说的事儿有时候确有其事,有时候就不好说了。但这一次是真的。
  原来,李梦瑶的舅舅在陈嘉豪妈妈所在的公司上班。她舅舅昨天到李梦瑶家,说他周六复印的一个资料里有李梦瑶的名字。李梦瑶问是不是都是小学生写的文章,资料名称叫《长大》,他舅舅说是的。
  李梦瑶没有去问陈嘉豪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把她知道的全告诉了我们。
  我和喻墨涵去找陈嘉豪,他首先问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得知是有人看到这些资料都是用他妈妈单位的复印机印的,他说:“冤枉呀!我给我妈妈说了不知道多少好话,她才答应给印的。我绝对没有让我妈妈以权谋私。你们如果不相信,可以去调查;如果还不相信,下次不让我印就是了。”
  陈嘉豪说:“本来我是不想说的,可是你们非要让我说,我只好说出来——公司是我们家开的,我印东西不能叫‘以权谋私’吧?我和我妈妈给你们印《长大》,就是想为文学社做一点儿贡献。”
  我们都知道陈嘉豪的妈妈是总经理,只是不知道公司是他们家自己开的。既然公司是他们家的,在自己家印东西,那肯定不能叫“以权谋私”,“以权谋私”这个帽子可不能乱扣!
  李梦瑶好像还是不服气,她说这虽然不能叫“以权谋私”,可是这个复印费也不是陈嘉豪自己提供的,要写也得写他妈妈的名字或他们家公司的名字,而不是陈嘉豪的名字。如果陈嘉豪用他的压岁钱或卖旧报纸的钱赞助了这期杂志,写陈嘉豪的名字,她才没有意见。
  喻墨涵说:“陈嘉豪,下次注意,是你的就是你的,是你妈妈的就是你妈妈的。”
  李梦瑶不“检举”,陈嘉豪不自白,我们真不知道陈嘉豪的妈妈是青青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我们经常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他妈妈公司的形象广告,很大气,很漂亮,令人向往。
  我对陈嘉豪说:“你找个机会做做你妈妈的工作,让阿姨每次都给我们赞助,我们把阿姨公司的名字印在《长大》最醒目的位置。”
  陈嘉豪说:“我原本是想长期赞助的,可是李梦瑶说我‘以权谋私’,我很生气,不想赞助了。”
  我说:“不能随便终止我们的合作。再说李梦瑶也是为你好,怕你犯经济问题,怕你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陈嘉豪说:“算了,我不跟她计较了。下一步,我要做我妈妈的工作,让公司一直赞助我们的刊物到我们小学毕业的那一天。但是我有个请求,我要加入文学社,最好以后让我负责每一期刊物的印制工作。”
  我和喻墨涵还有其他文学社成员协商的结果,不但同意陈嘉豪加入进来,还同意增补陈嘉豪为文学社副社长,负责筹款和印刷。
  我们都是一致同意,没有任何分歧。
其他文献
  
期刊
br
终于看完了许久都没有拆封的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想读这本书源于三年前林培源的一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他说,这是对他产生影响的十本小说之一,第一眼看到我便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  《望春风》对我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两年前在伊宁逛书店的时候就已经买下,可恰恰是这本惦记了好久的书,我始终没有过早拆开它的塑封薄膜。每当想拆开来阅读的时候,心里似乎总回荡着这样的声音:还不到时候呢,过段时间再来看吧。这样一
雨,我爱你  杨 阳    雨是世上最纯洁的事物,她是天使的琉璃泪洒落在人间,聚集,聚焦,向着远方,流淌,流淌……    朦胧淡雅的春雨  春天的雨细腻而悠扬,像是守候在江南一方的柔弱女子,手执雨伞淋漓于雨中,那份久违了的感觉又从这绵绵细雨中故土重逢。春天的雨,给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种景物的朦胧跃然眼前,仿佛眼前便是春雨中的江南,令人心驰神往却又始终捉摸不透,觉得可爱又可恨。她呼唤着
位于北京复兴门外大街一栋塔楼的狭小两居室,是93岁的文洁若近30年的居所。丈夫萧乾去世后,她卖掉了挨着的那套两居室,在这里独居了20年。她说,自己用不着住那么大的房子。  窄仄的客厅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只有一部座机。最醒目的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相框,其中最大的一张是萧乾在欧洲做《大公报》驻外记者时的黑白照,歪着头,笑得很灿烂,充满年轻的活力。  屋子里陈设破旧凌乱,但文洁若并不在意,因为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当我端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时,只听“咚咚咚”的声音传来。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一个机器人笨拙地走进了教室。天哪,今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竟然是一个机器人!  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中,机器人老师开始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是编号为A-27的机器人,大家可以叫我A老师。今天由于你们班的语文老师有事请假,所以我代替她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就这样,这堂课在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开
木卫二  《1917》是萨姆·门德斯用电影这门艺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的一次对话。而与“一战”进行对话的,不只这一次。2018年,“一战”终战百年之际,彼得·杰克逊用上色加3D技术的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致敬自己祖父——当年面目模糊的一枚新兵蛋子。形式风格,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有经典的《从军记》《我控诉》《大幻影》《西线无战事》《光荣之路》,也有新世纪以后的《圣诞快乐》《战马》《弗兰兹》。
“哇,这么多玉米!”国庆节假期,我随父母回了一趟老家,一迈进乡下奶奶家的院子,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一堆堆金灿灿的玉米铺满了院子,有的像堡垒,有的像麦垛。只见奶奶和姑姑正弯着腰把一堆堆的玉米摊开,准备晾晒。我放下行李,飞快地跑过去,笑眯眯地对奶奶说:“奶奶,您去休息一下,我来干吧。”奶奶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拿起耙子,向玉米堆出击,心想:这点儿事情还难不倒我。可是我费了很大力气,耙子就是不听使唤
从自己的畏惧中走过  向前,向上  一个深渊让所有的  俯瞰,颤抖  冷风从体内反复窜出  不能转身,不能回头  即使偶尔回望  也退无可退  收心,侧身。将空间留给脚步  唯一的希望长在唯一的峭壁上  与“一线天”的光亮  只隔着一个信念的高度……  想起,我们刚欣赏过的瀑布  它的壮观,其實来自于  ——无路可走  雨水打在窗台上  巨幅的画布  从窗台上垂下来  墨与彩之间  汗和泪都是水做
“和他们拼了,扔炸弹!”班长挥舞着拳头,义愤填膺[yīng]地说。我们这支红色娘子军已经跟对方僵持了整整半个钟头,这样下去,时间肯定来不及了。就在这危急关头,班长果断地吹响了“拼命”号角。  “可我们就剩一颗炸弹了。”我眼巴巴地看着眼皮子底下的一颗炸弹,看看战场上的一片狼藉,再看看对方狰狞的笑容,只能咬着牙说:“好,和你们拼了!”  “砰”的一声,一股烟雾从课桌上冒了出来,在教室顶端盛开,像一朵小
說起上美术课,可能很多同学都会很高兴。可我们班现在一提起美术课,每个人心里都是忐忑不安。因为我们已经连续两周没上美术课了,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上美术课。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原因吧?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乐极生悲  我们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是在周三上午第三节。就因为每周只有一节,所以同学们都非常地珍惜。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我们通常都是先完成画画作业,然后再进行折纸、看课外书等活动,这时候的我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