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43例妇科患者实施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对42例行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术后残端感染及恢复期阴道出血两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恢复性生活时间、残端息肉率和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筋膜内;改良式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66-02中图分
类号:R 731.4+3文献标识码:A
子宫全切除术是子宫良性病变,特别是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术方式。但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缩短易并发膀胱、直肠脱出,对于盆腔粘连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易造成膀胱、输尿管等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术式,它既能达到子宫切除的目的,又兼有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优点。近3年来,我们采用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并将其与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施行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4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子宫肌瘤26例,子宫腺肌病1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3例;年龄34-49岁,平均41.5±6.3岁,子宫不超过孕3个月大小。选用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子宫肌瘤25例,子宫腺肌病15例,功血2例;年龄33-50岁,平均41.9±6.2岁,两组患者间年龄、病种、子宫大小及盆腔粘连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所有病例常规作妇科检查、B超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或分段诊刮以排除恶性病变。
2.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在耻骨联合上二横指处作长6-8 cm的横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中线皮下组织,裁开筋膜,沿切口方向钝性拉开皮下组织及腹直肌,钝性撕开腹膜入腹腔。用纱布排垫肠管及大网膜,将子宫提起,用3把中弯钳靠近子宫两侧钳夹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并从外向内的第2、3把钳间切断,缝扎残端,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暴露子宫动、静脉,钳夹切断子宫动、静脉,将其残端双重缝扎。于子宫颈狭部下1-1.5 cm处行环形筋膜切开、剥离术,锐性分离宫颈筋膜达宫颈下方,紧贴宫颈,环切一周,切除子宫。无须处理主、骶韧
作者简介:陈丽君(1967-),女,广东省海丰县人,妇产科主治医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带。用组织钳将宫颈筋膜残端提起,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一层,悬吊圆韧带,清理盆腹腔无出血,将盆腹膜覆盖于筋膜残端无粗糙面,行盆腹膜复位,不缝腹膜,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不缝合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术前准备、麻醉、术后用药同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2]。
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术后残端感染及恢复期阴道出血两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两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随访时间为半年,术后1、3、6个月各随访一次。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讨论
1.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的比较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是传统的经典手术,也是妇科最基本的手术方式,是子宫切除各种术式的基础。其适应证广泛,不受子宫大小、盆腔粘连、肿瘤性质的限制,在直视下手术,易于熟练掌握,手术费用低。但对人体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较慢,破坏了盆底的完整性,改变了阴道长度,影响性生活。而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残端宫颈行圆锥筒状切除可以除掉储备细胞或已异质变的储备细胞而防癌。手术步骤明显减少,术中误伤膀胱输尿管机会少。由于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保留了骶、主韧带和部分宫颈组织,保持了盆底及阴道穹窿的完整性,防止阴道及其它脏器脱垂,有利于保证直肠、膀胱的正常功能状态,术后很少发生排便时肛门坠痛及泌尿系统症状[3];且子宫动脉的下行支未全切断,盆底神经损伤小,对阴道血循环影响小,残端愈合好,残端肉芽肿发生率低,故对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较小,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较短,性生活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和性生活时间以及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刘微等的研究结果相似[4,5]。因此,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两组在术后残端感染及恢复期阴道出血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不多有关。
2.改良式经腹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优点 ①本术式作横弧形切口,使用撕拉等手法进入腹腔,且无须处理主、骶韧带,不缝合腹膜及脂肪层,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②手撕入腹的方法保留了腹壁浅动脉的完整性,使出血减少且利于腹壁切口的营养供应,伤口修复快,减少了术后病率的发生。③可吸收线缝合皮肤无须拆线,避免了病人第二次切口疼痛,使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④切除子宫颈管内膜及移行带,消除了次全子宫切除宫颈残端癌之顾虑,为要求保全宫颈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保证。⑤保留有正常宫颈组织,也就保留了部分H-P-O轴的靶器官,内分泌功能不受影响,使较好的生活质量有了保证[6]。
综上所述,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方法 对43例妇科患者实施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对42例行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术后残端感染及恢复期阴道出血两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恢复性生活时间、残端息肉率和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筋膜内;改良式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66-02中图分
类号:R 731.4+3文献标识码:A
子宫全切除术是子宫良性病变,特别是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术方式。但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缩短易并发膀胱、直肠脱出,对于盆腔粘连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易造成膀胱、输尿管等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术式,它既能达到子宫切除的目的,又兼有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优点。近3年来,我们采用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并将其与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施行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4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子宫肌瘤26例,子宫腺肌病1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3例;年龄34-49岁,平均41.5±6.3岁,子宫不超过孕3个月大小。选用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子宫肌瘤25例,子宫腺肌病15例,功血2例;年龄33-50岁,平均41.9±6.2岁,两组患者间年龄、病种、子宫大小及盆腔粘连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所有病例常规作妇科检查、B超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或分段诊刮以排除恶性病变。
2.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在耻骨联合上二横指处作长6-8 cm的横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中线皮下组织,裁开筋膜,沿切口方向钝性拉开皮下组织及腹直肌,钝性撕开腹膜入腹腔。用纱布排垫肠管及大网膜,将子宫提起,用3把中弯钳靠近子宫两侧钳夹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并从外向内的第2、3把钳间切断,缝扎残端,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暴露子宫动、静脉,钳夹切断子宫动、静脉,将其残端双重缝扎。于子宫颈狭部下1-1.5 cm处行环形筋膜切开、剥离术,锐性分离宫颈筋膜达宫颈下方,紧贴宫颈,环切一周,切除子宫。无须处理主、骶韧
作者简介:陈丽君(1967-),女,广东省海丰县人,妇产科主治医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带。用组织钳将宫颈筋膜残端提起,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一层,悬吊圆韧带,清理盆腹腔无出血,将盆腹膜覆盖于筋膜残端无粗糙面,行盆腹膜复位,不缝腹膜,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不缝合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术前准备、麻醉、术后用药同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2]。
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术后残端感染及恢复期阴道出血两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两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随访时间为半年,术后1、3、6个月各随访一次。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讨论
1.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的比较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是传统的经典手术,也是妇科最基本的手术方式,是子宫切除各种术式的基础。其适应证广泛,不受子宫大小、盆腔粘连、肿瘤性质的限制,在直视下手术,易于熟练掌握,手术费用低。但对人体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较慢,破坏了盆底的完整性,改变了阴道长度,影响性生活。而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残端宫颈行圆锥筒状切除可以除掉储备细胞或已异质变的储备细胞而防癌。手术步骤明显减少,术中误伤膀胱输尿管机会少。由于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保留了骶、主韧带和部分宫颈组织,保持了盆底及阴道穹窿的完整性,防止阴道及其它脏器脱垂,有利于保证直肠、膀胱的正常功能状态,术后很少发生排便时肛门坠痛及泌尿系统症状[3];且子宫动脉的下行支未全切断,盆底神经损伤小,对阴道血循环影响小,残端愈合好,残端肉芽肿发生率低,故对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较小,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较短,性生活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和性生活时间以及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刘微等的研究结果相似[4,5]。因此,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两组在术后残端感染及恢复期阴道出血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不多有关。
2.改良式经腹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优点 ①本术式作横弧形切口,使用撕拉等手法进入腹腔,且无须处理主、骶韧带,不缝合腹膜及脂肪层,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②手撕入腹的方法保留了腹壁浅动脉的完整性,使出血减少且利于腹壁切口的营养供应,伤口修复快,减少了术后病率的发生。③可吸收线缝合皮肤无须拆线,避免了病人第二次切口疼痛,使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④切除子宫颈管内膜及移行带,消除了次全子宫切除宫颈残端癌之顾虑,为要求保全宫颈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保证。⑤保留有正常宫颈组织,也就保留了部分H-P-O轴的靶器官,内分泌功能不受影响,使较好的生活质量有了保证[6]。
综上所述,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