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丁磊、陈天桥到黄光裕、施正荣,近几年来中国内地的首富层出不穷。他们的财富数额不断被刷新、攀高。然而,国人在感到振奋的同时,却发现一个令他们尴尬的问题——这些中国内地首富的制造者,无一不是海外资本市场。
虽然中国首富海外造目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此话题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当民营企业家搭乘境外资本市场快车成为中国首富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人们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反思和期待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中国首富美国造”、“首富只能诞生在海外?”,类似的标题年初集中出现于各家财经媒体。刺激编辑们神经的事实是连续4年,中国内地首富均由境外资本市场创造。
施正荣仅用5年造出的中国首富
一个2001年夹着一份商业计划书来到无锡的“海龟”,在2006年成为了中国最新首富。
他叫施正荣,无锡尚德一家制造太阳能产品的企业老板。
2005年11月21日,尚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说明书,很快,上市申请得到批复。在中国香港、美国等地路演的第一天,国际基金开始抢购尚德的股票,第一天的超额认购就超额2倍。尚德当晚就决定提高招股价。
最终尚德的招股价定于15美元。2005年12月14日,尚德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位跳至20.35美元,当天报收21.2美元,由于施正荣持有尚德6800万股,身价变成13.78亿美元。
接下来一个多月,尚德继续飙升。纽约时间2006年1月10日,尚德股价冲破30美元,当天施正荣身价达到19.9亿美元,合161亿元人民币。这已经超过了位居胡润富豪榜榜首的黄光裕,黄的身价是140亿元人民币。
中国新一代首富就这样诞生了,施正荣的财富还在增长。如果以尚德最近的最高价459.5美元计算,施正荣账面财富最高时达到262亿元人民币。
一再重复的海外造富版本
在纽交所之前,纳斯达克更像是一架“中国首富”的制造生产线。
2003年10月15日,丁磊因为网易在纳斯达克的出色表现,以75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荣登中国百富第一名,网易股价最高时,丁磊的账面财富达到91亿元人民币。
1年之后,盛大公司创始人陈天桥一度成为冲击首富的最佳人选。盛大同样在纳斯达克上市,由于网络游戏概念火爆,到2004年10月7日,陈天桥个人身价已经超过120亿人民币。
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股市,也催生过众多财富豪强。
2004年6月,黄光裕将国美电器的94家门店以8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香港上市公司鹏润集团,并借中国鹏润在香港上市,在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中,黄光裕身价飞涨。当年10月,在胡润发布的2004年“中国内地百富榜”中,黄光裕以105亿人民币位居第一。
海外造首富版本仍将持续
丁磊、陈天桥、黄光裕、施正荣为什么中国首富近年来总是诞生于海外资本市场,这种让中国人汗颜的故事还会一再上演吗?
曾几何时,依靠内地股市的短暂繁荣,四川新希望的刘永好、北京用友软件的王文京等都一度登上“首富”宝座。只是,自2002年A股市场进入调整以后,“中国首富”的剧情总是由境外资本市场导演,让陶醉于快速崛起喜悦中的国人有点不爽。这种“不爽”绝非只是面子问题,还有实际利益。比如,好企业都到海外上市,它们借助中国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巨大收益被海外投资者分享,内地投资者却只能看个热闹。
做一个“首富”看客,或许是内地投资者仍需要忍耐多年的角色。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风险投资、股权投资、OCT、NASDAQ、主板等等,还包括信誉卓著、技术领先的投资银行以及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服务。中国资本市场目前还处于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完善、规范的阶段,无论市场建设、中介服务还是投资者素质和规模,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都有明显差距。
实体经济的差距也会折射在虚拟经济领域。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大格局中,中国实体经济总体处于产业链低端。海外投资者把微软、GOOGLE捧成财富明星后,内地资本市场才有新经济的参照系,才有相应的价值体系来打量成长于本土的新兴企业。许多内地投行抱怨中国优质企业的定价和话语权落入外资机构,上市承销被外资投行包揽,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由国内投行承销,海外投资者很难认同。
“中国首富”是一个风向标,代表国际资本对中国“最好”或最有潜力民营企业的价值评判。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首富”的版本会一再改写。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壮大繁荣,中国投资者制造新“首富”的剧情或许已经悄悄在排演之中。
虽然中国首富海外造目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此话题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当民营企业家搭乘境外资本市场快车成为中国首富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人们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反思和期待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中国首富美国造”、“首富只能诞生在海外?”,类似的标题年初集中出现于各家财经媒体。刺激编辑们神经的事实是连续4年,中国内地首富均由境外资本市场创造。
施正荣仅用5年造出的中国首富
一个2001年夹着一份商业计划书来到无锡的“海龟”,在2006年成为了中国最新首富。
他叫施正荣,无锡尚德一家制造太阳能产品的企业老板。
2005年11月21日,尚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说明书,很快,上市申请得到批复。在中国香港、美国等地路演的第一天,国际基金开始抢购尚德的股票,第一天的超额认购就超额2倍。尚德当晚就决定提高招股价。
最终尚德的招股价定于15美元。2005年12月14日,尚德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位跳至20.35美元,当天报收21.2美元,由于施正荣持有尚德6800万股,身价变成13.78亿美元。
接下来一个多月,尚德继续飙升。纽约时间2006年1月10日,尚德股价冲破30美元,当天施正荣身价达到19.9亿美元,合161亿元人民币。这已经超过了位居胡润富豪榜榜首的黄光裕,黄的身价是140亿元人民币。
中国新一代首富就这样诞生了,施正荣的财富还在增长。如果以尚德最近的最高价459.5美元计算,施正荣账面财富最高时达到262亿元人民币。
一再重复的海外造富版本
在纽交所之前,纳斯达克更像是一架“中国首富”的制造生产线。
2003年10月15日,丁磊因为网易在纳斯达克的出色表现,以75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荣登中国百富第一名,网易股价最高时,丁磊的账面财富达到91亿元人民币。
1年之后,盛大公司创始人陈天桥一度成为冲击首富的最佳人选。盛大同样在纳斯达克上市,由于网络游戏概念火爆,到2004年10月7日,陈天桥个人身价已经超过120亿人民币。
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股市,也催生过众多财富豪强。
2004年6月,黄光裕将国美电器的94家门店以8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香港上市公司鹏润集团,并借中国鹏润在香港上市,在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中,黄光裕身价飞涨。当年10月,在胡润发布的2004年“中国内地百富榜”中,黄光裕以105亿人民币位居第一。
海外造首富版本仍将持续
丁磊、陈天桥、黄光裕、施正荣为什么中国首富近年来总是诞生于海外资本市场,这种让中国人汗颜的故事还会一再上演吗?
曾几何时,依靠内地股市的短暂繁荣,四川新希望的刘永好、北京用友软件的王文京等都一度登上“首富”宝座。只是,自2002年A股市场进入调整以后,“中国首富”的剧情总是由境外资本市场导演,让陶醉于快速崛起喜悦中的国人有点不爽。这种“不爽”绝非只是面子问题,还有实际利益。比如,好企业都到海外上市,它们借助中国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巨大收益被海外投资者分享,内地投资者却只能看个热闹。
做一个“首富”看客,或许是内地投资者仍需要忍耐多年的角色。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风险投资、股权投资、OCT、NASDAQ、主板等等,还包括信誉卓著、技术领先的投资银行以及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服务。中国资本市场目前还处于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完善、规范的阶段,无论市场建设、中介服务还是投资者素质和规模,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都有明显差距。
实体经济的差距也会折射在虚拟经济领域。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大格局中,中国实体经济总体处于产业链低端。海外投资者把微软、GOOGLE捧成财富明星后,内地资本市场才有新经济的参照系,才有相应的价值体系来打量成长于本土的新兴企业。许多内地投行抱怨中国优质企业的定价和话语权落入外资机构,上市承销被外资投行包揽,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由国内投行承销,海外投资者很难认同。
“中国首富”是一个风向标,代表国际资本对中国“最好”或最有潜力民营企业的价值评判。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首富”的版本会一再改写。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壮大繁荣,中国投资者制造新“首富”的剧情或许已经悄悄在排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