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buk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我小八岁两个月的你,是我的表妹,也是我最牵挂的人。

种子


  初次相见,你才两个月大,我小心翼翼地将你搂进臂弯,绘声绘色地给你讲故事,你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我。我问你:“听懂了吗?”
  挥舞着嫩藕似的胳膊,你咿咿呀呀地倾诉奇思妙想。我的心融化在你天真无邪的笑容中,作为姐姐的骄傲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
  彼时人间四月天,满眼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说不尽的热闹繁华,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与你这粉妆玉琢的小人儿相聚的短暂时光,心中不知不觉播下了牵挂的种子。

成长


  你三岁了,不再对我言听计从。
  窗外的电闪雷鸣加毫无思路的数学题,让我对叽叽喳喳、不肯安静的你失去耐心,暴风骤雨般的斥责引发了你的号啕大哭,这场混乱最终以长辈对我的训斥和你伤心地离开落幕。
  你转眼就忘记了不快。我正读着闲书,你从门后探出头:“姐姐,你写完作业了吗?吃蜜瓜吗?”“不吃。”我赌气道。你乖巧地溜进来,笑嘻嘻地仰起与我相似的脸:“可好吃了!吃完一起去种桂花吧!”望着你清澈的大眼睛,我忍俊不禁,接过你手中的瓷碗。
  雨丝眷恋着散开,化作天边绚烂的彩虹。下次重逢时,你是否还记得我们那一次次冲突与和解,一遍遍的谅解与愧疚?我对你的牵挂经历了考验,像我们手植的树苗般茁壮成长。

开花


  今年暑假,我备战中考,你即将上小学。
  本以为你会像从前一样寸步不离地黏着我,却不知你比我更忙碌:钢琴、舞蹈、声乐、游泳、英语……如陀螺般在多个兴趣班间奔波。我心疼你,你却自豪地炫耀:钢琴比赛一等奖,舞蹈班里充当小老师,游泳教练表扬你有毅力……
  你要完成大姨布置的作業:思维训练、自然拼读、汉字描红……我反倒成了添乱者:“陪我玩吧?”你乖巧地拒绝:“我先写作业,然后咱们一起去大湖公园看天鹅。”我夸你懂事,你得意地昂起头:“因为我像姐姐呀!”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和自信。
  鹅掌拨清波,游鱼扰涟漪,我们的笑声在水面上回荡。
  适应小学生活吗?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吗?多才多艺、活泼可爱的你一定会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的焦点。晚风捎来桂花的香甜,我反复翻看着和你有关的讯息,对你的牵挂开成了一树繁花。
  我最牵挂的你,离我很远。你在距我1337千米之外的地方。
  我最牵挂的你,离我很近。你在我的心中。
  教师点评
  文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洗练,生动。文句均紧扣主题,不蔓不枝。以牵挂为线索,从初见时对咿呀学语的表妹播下牵挂的种子,到这牵挂在表妹三岁时的茁壮成长,再到表妹即将上小学时小作者的牵挂开成了一树繁花,层层推进,构思非常精巧。而由于小作者的心中和笔下的真情灌注,读者也情不自禁对这可爱的小表妹心生牵挂了呢!
  (周玉红)
其他文献
因为文学,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多元,有了空间感和层次感,变得丰富多彩。  ———吕雷祎一新生代感言  文学像一片沃土,蕴藏着无限可能。  在这里,我定义自我,寻见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这里,我正视自身,探寻心中的未知;在这里,我与自己对话,寻找灵魂的归处;在这里,我品味百态人生,穿梭在自然多彩的风景中,觀摩万物间的关联和独特性。透过现实,我向往诗和远方……不断地阅读、思考和写作,赋予我使命,为我搭建了
3月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統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些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到底怎么改?记者专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      1   小步调整——   金维刚: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
题目  请以下列材料作为作文的开头,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个完整的事件。  要求:1.自拟题目;2.文章要有明确的中心;3.材料中给出的开头部分不要誊写,续写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我只想买部手机,休息时听听音乐放松一下!为什么不行?”再次被拒绝后,我扔下手中的书。  “以你的自控力,能做到只是休息时听吗?就要中考了,这个东西绝对不能买!”妈妈放下手机大喊道。  一旁
过去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都被小心翼翼地掸掉灰尘,然后拍照、封存。可这样一来,那些灿烂的文明便不会和民众产生联系,也很难让民众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生出亲近感和文化自信。  如今,良渚古城遗址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不仅有遺址公园,还有博物馆。无论是稻田景观还是水城门,奇特的文化景观都得到了展现。通过5G技术,游客能在这里体验良渚文化。高校也把考古、历史课堂搬到了现场,以家庭为单位的制作体验也在遗址地流行。
在《比的认识》教学中按照“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来教,我遇到一些困惑的问题:1.学生对于“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认识很牵强,学生并不能自己去发现。2.学生不能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比的联系,同类量的比可以得出它们的倍数关系,但不同类量的比表示的不是倍数关系。3.在理解比的意义时,学生用除法来理解比较困难。4.在讨论比分是不是一个比时,学生比较难用“两个数相除”来解释,因为他们认为比分之间
寒来暑往,无论哪个季节,外婆家的小院里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这座极其普通的农家院落,延续着农村特有的建筑布局,宽10米,长30米,按1∶1∶1的黄金布局摊开,一分建房住人;一分是内庭院,主要用于饲养鸡鸭、存放生产工具;一分是外庭院,种植果蔬,除了自给自足,还有美化住所的作用。  春天里,外婆家的小院极力应和着春色。暖阳一照,房顶的冰雪似乎要抓住这瞬间逝去的光芒,将自己化身为欢快的流水,顺着排水管
2020年的春天与往年不同,街道上少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剩下的是孤单的路灯与寥寥无几的行人。我们全家近期也安安心心“宅”在家中,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这个“一天不出去就闷得慌”的家伙被病毒大军逼成了一个安静的“宅女”。望着镜子里那张日渐圆润的脸、“重现江湖”的青春痘、不修边幅的衣着,我叹了口气,在心里安慰自己:“宅家”嘛,不用太在意细节!  下面把镜头转向我亲爱的老爸。由于太久没有出门
窗外  候鳥飞过天边  流云扑了个空  羞红了脸  少年  一次次跌倒  又爬起  欣慰地笑  原来  努力  是奇迹的别名
陈望道是我国著名学者,早年曾留学日本,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陈望道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对修辞学、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造诣颇深。1920年,他历尽艰辛,依据英、日两个版本相互对照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1919年6月,留学日本的陈望道回国,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与刘大白、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推行国文教育改革,大力倡导白话文。  (1920年8月,国内第一部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董卿在《朗读者》上提问:“什么是高贵?”有人说:“董卿就很高贵。”她笑了笑说:“还有比我更高贵的,她就是徐卓。”  董卿指了指她身边的一个“90后”姑娘,她是一位守鹤人。原来,在20世纪有日本人去扎龙湿地收集丹顶鹤蛋,两枚鹤蛋就能换一辆豪华轿车,许多当地人都靠做这个生意发了大财。可徐卓的爷爷从来不做,他知道有比自己赚钱更重要的事,就是保护鹤蛋。即便姑姑徐秀娟上大学没钱交学费,爷爷依然坚持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