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交流研讨的效度分析与建议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课堂观察以《各种各样的岩石》为例,通过交流研讨活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如表1)。
  学生交流研讨习惯
  1.观察结果
  全班学生人数共40名,面向全体交流25人,不再动实验器材35人,先进行独立思考35人,认真倾听同学发言32人,敢于修正别人意见0人,意见分歧时文明辩论0人。
  2.结果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倾听,细致描述,并提出补充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合理分析、持续思考。
  有8名学生游离研讨之外,原因在于研讨形式比较单一。在观察描述岩石时,教师采用各小组依次汇报记录单,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的方式。在分类交流时,也是采用将分好类的岩石一组一组地呈现。由于记录单上的字较小,导致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参与交流研讨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某几个小组的几个同学。
  3.教学建议
  一是,改变传统的座位,可以把座位围成圆形,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眼神交流。学生发言时,教师试着不要去看学生,这样学生会将目光投向同伴们,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交流中来。
  二是,材料要合理收发。对一些收发比较方便的材料,可以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及时放置到一个集中的地方;有些材料不方便取走时,可以将实验室设成探究区和研讨区,分区域分阶段进行。
  三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研讨习惯。如,在研讨时不能动实验器材;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吸取别人的精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正;在交流研讨前要先进行独立思考,尤其要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生应答方式和回答类型
  1.观察结果
  此次交流研讨活动共收集到31次学生的应答,其中无应答2次,齐答5次,讨论后回答2次,自由答22次。回答的类型有6种,其中认知记忆性回答占38.4%,推理性回答占25.1%,创造性和评价性回答占19.6%。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应答方式比较丰富,学生回答的思维水平比较高,符合该年龄段的思维特点。
  2.结果分析
  在四个交流研讨环节中,学生对岩石的探索兴趣很高,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探讨如何观察时,学生能意识到应充分使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岩石。但在用多种观察方法描述岩石时,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有效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反思观察方法和加強对学生展开研讨时的引导。给岩石分类时,学生已经能在观察中找到岩石之间的共性特征。
  同时,针对一名学生提出的“岩石能按大小和形状分”这个有争议的话题,在教师顺势追问的情况下,没有学生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思维缺乏深度。
  3.教学建议
  一是,要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不要急着让学生说答案。同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时间,以便对自己的原有答案进行重新考虑和修正。
  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发学生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观点和更深层的理解。
  三是,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发现积极参与研讨的孩子,适时鼓励。
其他文献
《溶解》一课是湘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奇妙的水》单元中的内容。本课先让学生猜想清水里能否“藏”东西,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通过对比观察盐、沙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溶解过程。再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在水中的变化”。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溶解的本质,关注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溶解现象,甚至亲手做过,他们对溶解有
空气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基本性质,本课是从《认识空气》一课中延伸出的内容。  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教师要通过有递进关系的几个实验,借助其他可见媒介,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不断感知,才能让他们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初步理解物质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具体感知,空气被密封
哪个孩子不喜欢仰望夜空?哪个孩子不被夜空的美妙景象所吸引?他们都畅想着有一天能登上宇宙飞船,去银河系遨游。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吸管火箭》单元。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制作吸管火箭并挑战发射,比较谁设计的火箭飞得更远。本课适合四到五年级的学生。  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学生要學会控制和操作变量,他们要测试吸管火箭,评估每个变量,决定理想的飞行模型。这一过程将会深深吸引学生,他们会研究所收集的
2016年10月,在桂花飘香的杭州,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第四届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学习了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展示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成长感悟,很受感动,感慨颇多。  我国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所受到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与21世纪科技发展对科学教育的要求是不匹配的。看到诸多非理科专业出身的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长期坚守在小学科学教师这一岗位上,通过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教学分析  《地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我们居住的星球》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情况,知道了地球仪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后,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借助地图进一步认识地球,亲自绘制地图,经历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由对地图要素的模糊認识转化为理解地图的三要素,从而对地球以及如何在图上表现地球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六年级学生虽然有很多机会接
《水结冰了》一课希望学生通过观察水结冰的实验过程,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要想让学生建构这样的科学概念,必须引导他们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采集、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才能达成。  在教学中,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与步骤,指导学生展开实验,采集到如下数据: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数据不能说明“纯净水在一个标准大气
在科学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倾向,课堂上学生体验和实践常常比较充分,但是对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梳理不够,对概念的层次性认识不够,科学概念建构过程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制约了高效优质课堂的形成和发展。在《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教学中,笔者对建构科学概念的实践研究与效果反馈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科学概念建构途径寻求不同的探索和思考。  一、基于图片建构科学概念  教学回放:  教学开始,为引出“摩擦力”概念,教
【摘要】要想使高校管理人事档案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从多个路径入手,例如档案的查借阅、档案的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以及档案的收集等,由此更加高效且科学地管理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本文先对高校人事档案服务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进行简单概述,再对提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的具体路径进行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人事档案;高校干部;路径;服务水平  对于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及其今后的发展来说,人事档案发
【摘要】本文以厦门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为例,对目前医学技术系班集体学风班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从多方面为促进医学技术系班集体学风班风建设献策,共同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关键词】高校;班集体;学风班風建设  新的时代背景为高校的教育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日渐严峻,2018年9月大学校园迎来了“00后”大学生。“00
这一计谈的是孩子们的青春期教育,名称借用的是古代《三十六计》败战计序列中的“美人计”。在中国的正史或野史中,不管是哪一版本中记载的美女,除“刎别霸王”的虞姬外,几乎都是“美人计”的主角,如西施、貂婵、妲己、褒姒、王昭君等。我不知道这是美人因计而出名,还是计因美人而出名,我只知道,有了这些美女的加盟,金戈铁马的历史才有了柔情似水的插曲。在古代《三十六计》中,“美人计”原文是: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