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定量评估64层螺旋CT(MSCT)与DSA 2种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 应用心脏动态体模,设定心率为0、50、70、90次/min,对内径3 mm的模拟冠状动脉(内设25%、50%、75%3段狭窄)及内径4 mm的模拟带支架冠状动脉(支架段内设50%、75%2段狭窄)分别进行MSCT与DSA成像,将MSCT与DSA对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MSCT对25%、50%、75%3段狭窄的平均测量值为(30.0±1.4)%、(49.5±1.3)%、(72.9±3.9)%(P值分别为0.005、0.531、0.369);DSA分别为(24.8±2.0)%、(48.2±2.1)%、(75.3±2.4)%(P值分别为0.883、0.180、0.796).(2)MSCT图像伪影随心率增快而增加,心率≥70次/min影响变明显;DSA不受心率影响,所有心率下都可清晰地显示狭窄程度,无伪影.(3)MSCT与DSA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5,P=0.000).(4)MSCT可同时显示支架及支架内狭窄,但显示支架内狭窄能力有限,对50%狭窄分别显示为(46.4±4.5)%(心率为0)和(43.6±5.7)%(心率为50 次/min),与标准值(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狭窄,但不能很好显示支架形态.结论 (1)MSCT与DS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可靠,MSCT受心率的影响大,时间分辨率有待提高,作为排除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判断尚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管径较粗和低心率条件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说它姗姗来迟也好,说它亡羊补牢也好,总算是来了。是是非非中,中国围棋协会最新的《围棋规则》的出笼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尽管还有些朦胧。  就跟中国的足球一样,围棋界让人血脉贲张的正面新闻不多,灌满耳朵的净是棋之外的纷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则》有点像乱世下的重典,有它积极的作用。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总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不改变就会落后,这也是众多教训后的经验。  大贴子是大势所趋,现在终于被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