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瑶神像画的制作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神像画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宗教信仰的文化符号,目前关于瑶族神像画的内容主要关注于神像的流源及其使用,目前还没有人对其绘制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土瑶地区神像画的绘制进行调查,一方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土瑶神像画的资料。
  关键词:土瑶;神像画;绘制
  一、 画师概况
  土瑶是瑶族一个支系,主要生活在贺州地区,许多宗教仪式上都需要悬挂神像画,仪式所用的神像画都是人工手绘, 由于历史上瑶族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绘画艺术功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瑶族地区通晓绘制神像画的画师非常少,土瑶地区也不例外。
  目前土瑶人所使用的神相画一般是两种画师绘制而成,一种是专职画师,包括梧州沙头汉人画师和贺州沙田镇金竹村过山瑶专职画师绘制黄春金,另一种是兼职画师,也就是土瑶师公自学成才所绘。专职画师都是有跟随画像师父传承学习,其教派为丹青教[1],平日多以绘制神像画为主,其有的本身也是师公,偶有被请去做法;兼职画师多为师公,如土瑶师公,无画师传承,平日以为人做法为主,因其对绘画的悟性较好而自学成才。
  在专职画师眼里,只有丹青教传承的绘画师父才能称得上画师。而目前土瑶地区并未出现专职画师,故土瑶的神像画大多是向邻村的过山瑶画师或是沙头的汉人画师购买,少部分是向当地土瑶师公购买。其他地区也有通晓绘制画像的师傅,但因绘画质量和名气不高,少有人请他们绘制。
  二、 画师传承
  在瑶族地区,成为一名专职画师还要有一定文化水平,且要经过挂灯或者度戒仪式,经拜师学画获得丹青教派传承后方能独立作画。人们认为没有后代的画师是不吉利的人,所以很少有人跟无后(代)画师学习绘制神像画。丹青教画师除了可以绘制神像画以外,还可以绘制福星像、庙堂里的佛像等。但画师一般需要受到大家的认可,除了绘制画像有过硬的本领外,其自身还需要进行度戒和加职,因为画师经过度戒和加职,其本身的法力才會更高,更具信服力,其画作才会有人来请。
  传教仪式是一个普通人过渡到画师的必要经历。只有经过传教仪式传教、取得丹青牌位的画师,才具备绘制神像画的能力和实力,才懂得如何帮画像开光和点相,才会被外界或者业内认可,这是一位画师“执业”认证。那些未经传教的画师被视为不正规的画师,所画的画像不具备画像应有的功力、内涵。“懂行”的人一般不会请这些画师的作品。这就像一个大学生要经过大学学习并取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才是成为一名真正大学生的标志。
  传教仪式是学徒晋升为画师的重要过程,因此传教的日子一般为吉日,而学徒到画师家中请师父过教的物品也有一定讲究。
  在传教仪式中没有太多的设置,无需挂置任何神像画,徒弟也无需下跪。只需心诚即可。传教步骤一般情况如下:
  设坛——请神——点相——挑颜料——送神——收坛
  说明:
  两袋颜料包外观包装无异,却各含红、绿一色。若学徒挑选的是红色颜料包,表示学徒日后资质平平;若挑选的是绿色颜料包,则说明该学徒是块绘制神像画的料,日后绘制画像心里很明白很清楚,会将神像画绘制得很好。
  成为一名神像画画师之后,将会在饮食、生活方面有一些禁忌。首先在饮食方面,不能吃狗肉、乌鸦等,否则将有秽气;其次在学习方面,一个画师需要熟练掌握绘画技巧外,还需要熟悉神像画上涉及的各路神明;再次就是,外出到事主家绘制神像画时,不能有房事。
  三、画像特点
  神像画主要是在纸张上运用彩色矿物原料作画,也算是民间工笔画的一种,其绘画形式有民间传承和自创的特点。
  (一)材质
  黄春金现在制作的神相画一般用宣纸和砂纸共同制作完成,宣纸用于绘画,砂纸用于装裱。过去,制作画像还使用过白纸、牛皮纸等,但效果均不理想,白纸时间长了容易霉变、断裂;牛皮纸颜色太暗,上色不明显且纸张篇幅小需要拼接。现在改用宣纸和砂纸,制作出来的画纸更宜上色,且防虫耐磨,大大增强了神像画的使用寿命。
  (二)构图
  神像画的主体是神灵,构图以神灵的安排为重点。构图方式通常可分为“由”字式构图、排列式构图和中心构图[2]。
  “由”字形构图:画面由主神和其他小神灵共同构成,主神在画面中间,其他小神位于主神下方,构成“由”字形。这样可以凸显主神的地位和形象。比如在三清画像里的上清、玉清和太清就是画面的主要神灵,其设置在画面中央,画面下部分有对称站立的侍者,这种构图非常凸显主神的地位,让人一目了然。
  其次,排列式构图,包括横向排列式和纵向叠加式构图。
  其中横向排列式构图为横向展开长条形画卷,构图相对简单。神灵人物多且齐全,呈一字排开,人物统一面向一侧,呈现出庞大的列队造型,属于这样的构图方式的神像画主要是大道桥画,构建出仪式场景效果;纵向排列式构图则是纵向叠加排列神灵的形式,整体画面饱满、整齐、均衡,整个画面在安排上几乎没有空白,给人以气势之感,例如总坛和花婆两张神像画,就是给人气势感。
  第三,中心构图。画面主要凸显单一神灵,只绘制单一神灵,背景画面简洁。绘制此种构图的神灵一般以把坛元帅和海旛居多,可见该神灵的重要性。
  (三)色彩和技法
  色彩艳丽是神像画最直观的视觉感受。神灵服饰均以大色块填涂为主,颜色以绿色、黄色、红色、蓝色、黑色居多,不同神灵服饰和主题色彩均不同。神像画整体色彩对比强烈、鲜明,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神像画与传统年画、宗教壁画的绘色方法相似,但又不断根据瑶族人的审美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也就是大效果、主色调基本保持,细节部分根据绘画者个人喜好灵活变化,符合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神像画和年画相似,需要画师有一定的工笔画技巧,勾勒细腻精巧。先用笔勾勒线条造型,然后再用不同大小的毛笔平涂填色,局部再分染、统染、罩染、部分还要多层薄染,填色完毕后还需再次用墨线复勒线条使其姿态凸显,细化眼睛、眉毛等部分。与大多数传统年画一样,线条和色彩穿插处理,使得神仙画造型优美、形象逼真。体现了画家工细、娴熟的的绘画功力。   四、 绘画过程
  绘制神像画除了需要绘制人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还需要绘制人选择吉日、净身、焚香拜神并遵循一定的步骤才能将画像绘制完成[3]。其步骤就是需要经过临摹画底将画像的框架搭出来,然后装裱,最后通过上色依次将画像人物的服饰、肉身表现出来才能完成。
  (一)临摹画心
  神像画的绘制需要先将画像主要内容的大致框架画出来,也就是相当于大家所说的先画骨架,而大多画像都不是画师自主创作,而是临摹出来的,保留了传统使用的神像画的模样,先把大概框架临摹出来,其他细节部分再慢慢填补。而临摹,就需要有旧的神像画作为范本,这样才能“复制”保留画像原本的“模样”。
  在以前,一个画师绘画技艺的拙劣决定了这幅画像的品相。以前,画师都是照着蓝本(旧画像)用铅笔来绘制画,需要定点定位,有时候还需要根据纸张的大小进行缩放,难度非常大,耗时长,效果还需取决于画师的绘画技艺,且哪怕绘制的是同款画像,其绘画个体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现在,为了避免绘画不形象,通过用复写纸批量临摹画像的形式来绘制画底,这样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品相较好。
  (二)装裱衬托
  俗话说:“三分画心,七分画裱”。一般字画作品在完成之后,为了更好地保存、收藏和悬挂作品,人们会用一些材料对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神像画也不列外。但是神像画的装裱衬托工作并非在画作全部完成后才进行,而是在绘制了画底之后便开始进行装裱衬托,装裱完毕之后再进行填色。中国传统字画装裱一般都非常复杂和精美,但瑶族地区物资相对匮乏,没有绫绸等较好的材料对画像进行装裱,通常都是用纸张将画底托裱即可,底画四周亦会留一段空白区域填上其他色彩作为边框以示美观。神像画属于挂轴画,其装裱的顺序一般是托片托裱在底画的背后,再用覆背纸覆背,最后安装轴杆即可。
  (三)描线上色
  上色是将画像的内容通过不同色块来体现,特别是衣服和神灵的肉身和表情,需要经验丰富的画师才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无论是哪位画师,上色一般都遵循从上到下、先整體再局部的原则进行。而且是一套画像统一先绘制一种颜色,待该色填涂完毕再进行下一种的颜色的填涂,例如一套画像有18张,先给这18张画像需要填涂红色的地方统一填上红色,然后再统一填涂另一种颜色。着色顺序遵循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着色,至于先上哪种颜色,没有具体要求,看画师喜好,先整体填涂大色块色彩,在全部大色块填色完毕后,有些地方的线条已经被覆盖,再用细笔慢慢将线条勾出来使其丰满。然后再局部给脸部、手指等上色,最后绘制神灵的眼睛。若之前便给细节上色,反复摩擦容易弄脏画像。
  最后神像画绘制完毕晾干后,将每堂画像首尾对齐叠起再卷成圆柱状,收纳在布袋中,悬挂在干燥阴凉处即可。
  五、 点相开光
  画像在绘制完成以后,还需要经过点相、开光等仪式才能具备神像画的“能力”,才能被宗教职能者用于各种仪式之上。
  点相和开光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一般情况下,家主到专职画师处所请的画像,一般由专职画师进行点相,待家主将画像请回家后,再请宗教职能者选吉日进行开光、供奉后便可以使用了。若家主回去后不便请人开光,有开光能力的画师也可以将新置画像点像开光一并完成之后再交给家主。
  “点相”其实就是请各神灵复相就位,从此以后各神灵的“家”就在这了,神像画就具备了神力。点相工作必须是有教派传承的点相师傅(一般是画师)供奉着丹青牌才能进行,点相需要准备画像、丹青牌、红布、蓝布、鸡、毛笔、墨水等物件,具体对不同画像点相需要准备的物品数量有所不同。
  点相的过程为:
  挂画像——请神——扫秽——下咒[4]——点新像[5]——复像[6]——送神——恭贺结束
  《点相书》一般为画师教派一代代传下来的手抄而成,一般不外借。书中所涉及的各位神灵的名称,在念得时候一般为默念或小声吟念,切勿大声,点相书更是不可外借给他人。
  而神像画碑位上的文字,也是在点相时候才将其写上。碑位上的文字一般涵盖了该画像持有者的姓名、家庭住址,获取画像的缘由、开支、数量、时间以及画师的信息等,以下为画像上的碑位文字(题记)摘抄:
  【题记】摘自金竹村水竹小组凤春转神像画
  大清国广西道梧州府贺县沙田管入金竹村水竹寨立宅居住福禄家主凤春转道号法转同妻盘氏合家诚心请匠彩画三宝行像共拾壹轴护佑人财两旺富贵双全师门显应道教精通六畜成群五谷丰登大吉大利
  金竹村黄财一郎彩画
  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岁二月二十五日 点相开光
  六、结语
  画师赋予了神像画生命的开始,神像画从画师手中绘制完成,就开始向我们展示了土瑶人所崇拜的神灵体系;当神职人员将其从画师手中置办这堂神像画回家并开光点向后,它便是备庇佑家主平安兴旺的神灵系统;当它运用到各种仪式当中,它便是一个充满意义、具有社会生命的神像画,变成了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人的情感,融入到土瑶人的文化体系当中。
  注释:
  [1]“丹青教”是指传承绘画艺术的教派。“丹青”原本是指中国古代绘画时所使用的红色和青色两种矿物颜料,后来借指绘画或者绘画艺术,在古代画师有时又称为丹青师傅。
  [2]参考黄建福:《盘瑶神像画研究——以广西金秀道江村古堡屯盘瑶神像画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第108页。
  [3]黄建福:《盘瑶神像画研究——以广西金秀道江村古堡屯盘瑶神像画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第15页。
  [4]给毛笔和鸡冠上念咒语(去一个“字”下去),念咒完毕立即将鸡冠剪开一道小口
  [5]一边念读《点相书》上各神灵的名字,一边用毛笔沾取鸡冠血点画像上各神灵的眼睛
  [6]点相完毕用红布自下而上扇一下,意思是让各神灵复相上神位(以后各神像就在这个位置了)
  参考文献:
  [1]黄建福:《盘瑶神像画研究——以广西金秀道江村古堡屯盘瑶神像画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作者简介:
  程晖(1986.4~),女,汉族,广西贺州人,广西民族博物馆,馆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博物馆讲解与教育、土瑶神相画。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愿意电子阅读.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吕敬人一直坚持传统文化与东西方文化、思想的结合。现代设计的话题脱离不了传承,而如何才能使纸质书籍传承下去,也成为书籍设计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吕敬人书籍设计的理念,来探索书籍设计乃至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吕敬人;文化传承;绿色设计  第一章 吕敬人简介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在
期刊
佛罗伦萨人马奇里奥·斐奇诺是一位对欧洲社会带来深远且持久影响的人物。他和他的学园对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最具智识性和精神性的灵感。斐奇诺关于柏拉图的作品以及他的后继者揭示了对于人而言最为重要的知识之关键:他自身的知识,也就是,他的神圣和不朽的原则的知识。这类知识不仅在他的书信中得以呈现,并且为斐奇诺提供真实的体验,但是他所具有的魔力使他所在的时代信仰这种原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从表面上看,他是一
期刊
摘 要:量词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现代汉语中量词十分丰富。殷商时代中的量词,尚未发展到如此地步,然而某些复杂的现象已经开始萌芽。关于甲骨文中量词这一词类,学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因此本文主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关键词:殷商;量词;综述  甲骨文、金文是我中华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它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史学材料和语言文字资料。对于甲骨文、金文的考释,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成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少数民族舞蹈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消长演进。塔山瑶族长鼓舞作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变。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的领悟,是瑶族舞蹈文化的精髓。本文立足于现代化进程中塔山瑶族长鼓舞的变迁,分析社会转型期塔山瑶族长鼓舞的当代传承,从而为现实
期刊
摘 要:吉祥纹样是民俗的产物,也是中华文明中吉祥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即使在今天,它在人民的生活中依然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让我们必须要就它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以了解它能够在今天的社会土壤中依然重要的原因。那么,现实生活中,吉样纹样具有那些社会功能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分析。  关键词:吉祥纹样;民俗  1.吉祥纹样对心理的补偿机制  补偿机制是吉祥纹样得以广泛流传的最重要原因。社会各个阶层每个人都
期刊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多种多样的灯具是中华历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先人们的智慧,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五千年中,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大量的艺术财富,这其中,灯具就是其中之一。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灯具的发展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程。  关键词:东汉时期;墓葬文化;连枝灯具  一、灯具地位  我国的灯史,是一幅卷帙浩繁的艺术长卷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也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工作。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所以文化中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本文首先对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作用;创新开展策略  引言:做好群众文化工作不仅能够丰富人民的日常生活,而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着手,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公共艺术发展近况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的叙述,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可持续前进做出了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性发展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其特征  城市的公共艺术与广义的公共艺术的区分在于城市这个热点词,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为载体,蕴含了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其中,在精神层面发挥了整个城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古玩业从出现以来,就和其它行业一样,也是从萌芽,发展、衰落,又发展,变化的过程。杭州的南宋御街和成都的宽窄巷子都是成功的市场案例,景点景区和购物市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游人在玩耍的时候就能购物,培养游客们的文化消费。  关键词:古玩业; 旅游业; 古玩城; 游客;  1.1选题背景  本次设计设计背景在沈阳,地点位于在沈辽区,选址在盛京红花鸟鱼市场。本项目的设计地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的
期刊
摘 要:文房四宝之冠,是中国古代传统造物的重要门类之一,砚诞生于用的需要,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逐渐演化为赏用结合的艺术品。现分为歙砚、端砚、洮河砚、澄泥砚四大名砚我国砚史源远流长,如今歙砚不仅仅是徽州的文化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关键词:徽州歙砚;传统工艺  我国砚史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砚,是从距今约八千年至五千年间所出现的石制研磨器演变而来,经历汉、晋、唐、宋、元以及明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