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发现和扶植郭沫若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434jkhg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和诗人,原名宗之櫆,字伯华。1897年12月15日生于安徽安庆,原籍江苏常熟。郭沫若是中国“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新诗人,他的优秀诗集《女神》,奠定了他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女神》的催产婆却是宗白华先生。
  1919年8月,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郭虞裳受该报负责人张东荪的委托,聘请宗白华协助编辑《学灯》。11月,郭虞裳赴英,22岁的宗白华接任了主编一职。宗白华就是在编辑《学灯》期间,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学灯》属于学术性副刊,宗白华接任后,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特别是新诗和戏剧)的新鲜血液输入《学灯》,使之大放异彩,成为海内闻名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
  1919年8月15日,《学灯》开辟了“新文艺”栏,开始刊登新诗。不久,宗白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了不少字体秀丽的日本来件,深为留学生的浪漫热情而感动。他并没有因为陌生的名字而轻视诗作的实际价值,立即将来稿荐于郭虞裳,力主发表。不久,署名沫若的诗作《鹭鸶》与《抱和儿浴博多湾中》于《学灯》上刊出。
  当时的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在此之前,他虽有不少诗作和翻译,但投寄国内报刊后,却总是碰壁。这次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后,使他的才华像打开了闸门的潮水一样浩荡奔流了!宗白华相信自己的眼力,以惊人的魄力将“无名小辈”郭沫若的诗作接二连三地发表,从9月下旬到11月下旬的两个月中,就陆续发表了他的《死的诱惑》、《新月白云》、《某礼拜日》、《梦》、《火葬场》、《晚步》、《浴海》、《胜利的死》、《黎明》等十几首。宗鼓励比自己年长5岁的郭沫若尽量写诗,为此1920年1月,宗在《学灯》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之以“新诗”栏。郭凡有诗寄去,宗总是毫无保留地发表,甚至有时用《学灯》的整个版面。
  1920年4月底,宗白华辞掉了《学灯》的编务,准备赴德国留学,临行前还在《学灯》上编发了郭的《电火光中》和《巨炮之教训》两首诗。
  宗白华走后,接任《学灯》主编的李石岑对白话诗存有偏见,对郭的诗不重视,致使其诗兴大减,很少作诗。1921年8月,郭将宗白华编发在《学灯》上的那些诗加以增删,编成诗集《女神》出版。
  在现代文学史上,宗白华不仅是郭沫若新诗的最初编发者,而且是第一位评论者和鉴赏家。他在给郭的信中说:“我很希望《学灯》栏每天发表你一首新诗,使《学灯》栏有一种清芬,有一种自然的清芬。”特别是对他的《凤凰涅槃》和《天狗》二诗更作了热烈的赞颂:“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发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形式方面还要注意,就是你的诗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你的一些小诗,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这与做词中的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
  1925年宗白华回国,在上海同郭沫若第一次会面。对于宗白华扶植和帮助,郭是永志不忘的,他后来多次回忆起这件事,说:“他使我的创作欲爆发了,我应该感谢这位编辑《学灯》的宗白华先生”;又说宗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因而有了最初的一本诗集《女神》的集成”。他甚至感激地称宗白华为“我的钟子期”。
其他文献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曾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这首诗作。  丘逢甲,祖籍广东蕉岭,1864年出生于台湾苗栗铜锣湾。著名抗日保台爱国英雄、教育家、诗界革命巨子。1889年中进士,殿试补工部主事。辞官后回到台湾,先后在台中、台南、嘉义等地的一些书院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在海派艺术的领域里,我涉足过国画、竹刻、篆刻、广播、话剧、电影、歌咏、摄影等诸多门类。艺海沉浮大半生,我能在国画、竹刻、篆刻等方面取得些许成绩,离不开我的老师、岳丈江寒汀先生的悉心栽培。    拜师学画    我拜师江寒汀先生,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我家逃难住进租界武定路上的一幢新式里弄房子的二楼,二楼下面的亭子间里住着以绘画为业的一户人家。我每天早出晚归,无暇他顾,对江先生
福建省湄洲湾地区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特殊土体,具有压缩性中等偏低、抗剪强度较高、粗粒含量较多等特性,同时该土体强度指标较高,是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粘性土。湄洲湾地区花
通过DG型多级锅炉给水泵机封结构的改造设计实践,阐述了在水温130℃左右时机械密封的正确设计方法和组合式密封结构专利技术的优点.实践表明,该组合式密封结构作为锅炉蒸气鼓
2009年7月11日,备受仰慕的国学大师——任继愈老先生不幸谢世。此时此刻,向任老求字的往事则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我迅即将其所赐墨宝找出来摩挲,睹物思人,思绪万千。愚便将与任老的翰墨情聊成小文,深深怀念这位学术泰斗。  笔者出于对书画的热爱,在2006年金秋10月,不揣冒昧,斗胆上书任老,恳请其暇时题赐金言。之后,愚反复思虑,任老年事已高,学术繁忙,事务缠身,惜时如金,如此鲁莽地烦扰他老人家,我的
“单帮”是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三百六十行外的又一行业,是流动性大,属个体的(虽然也有三三两两凑合在一起的)规模最小的行商行为。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中小城市有些规模不大的工厂。日寇占据了这些工厂后,视为己有,此时内陆亦需此类物资,于是“单帮”在重利之下闪现,化解供需矛盾。当然,日寇是不允许跑“单帮”,如果运气不好,则货物被日寇没收且受罚不轻。  那时,我有友人在南京开了一家小布店,每当对岸津
据史料记载,“毛边书”源于法国。就是把图书装订成册后,不作切边加工,读者阅读时,需自行折页裁开。以后传到日本,并逐渐流行。鲁迅留学日本,他于1909年3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便采用“毛边”装帧。还把“毛边书”作为赠送友人的礼物。例如,鲁迅赠送许广平的图书中,虽已赠送了,但因送的是“光边”,而又特意将同样的“毛边”本,再赠送一本,甚至戏称自己是“毛边党”。  他与北新书局李老板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