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山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2°C,户籍人口135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万人。是国内著名的华侨之乡。
“城市建设好,更要管理好”!这是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万千市民的热切期盼。多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提出要按照“整洁、优美、宽松、和谐、安全、有序”的十二字方针,在提高城市文化品味、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环境质量上找差距,在“绿、亮、美、洁”四个字下工夫的要求,努力把中山建设成为一个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和谐城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市上下不懈努力下,该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取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荣誉。作为市容环境卫士的中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简称城管执法局)为此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2006年,该局执法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两个适宜”城市为落脚点,继续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着重解决城管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有效维护了该市的优美市容环境,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一、城管执法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市容环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发展
该局通过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案卷评查活动,大力举办业务培训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按程序、准确适用法律办理案件的能力和水平,使全局的受案数量、办案质量有了较大提高,2006年,该局共查处违法案件34070宗,办结33943宗,办结率99.63%。中山城管人切实发挥市容环境卫士作用,紧紧抓住市容市貌、镇容镇貌这个管理重点,全面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行动,集中力量治理乱摆卖、占道经营、破坏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问题,共查处市容案件3436宗,清理违章建筑3200多宗,60多万平方米,协助劝退流浪乞讨人员200多人次,综合整治城中村“脏乱差”5处,使城市的优美市容环境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整治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新突破,执法进社区、进村取得明显成效
采取创新管理机制与严格行政执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热点、难点问题整治行动。为较好地治理城市“牛皮癣”,该局一直以来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和手段:采取“一条龙”机制治理“城市牛皮癣”,共清理“牛皮癣”20万张(处),追呼1913个联系电话,其中停机处理1240个。采取开展突击行动、驻点站岗、堵疏结合等办法治理占道经营、乱摆卖行为,开展整治行动53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7200多人次,查处此类案件26000多宗。高标准治理违法建设行为,去年5月份起牵头组织20多个职能部门开展全市违法建筑清理工作。共查处职责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案件3200多宗,依法清拆违法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块为主的原则,及时推进镇区、居(村)委城管架构的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城管部门主动送法进社区、进村庄,派出驻村小组定期与当地村民沟通,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针对村民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积极科学的开展卫生环境治理工作,为中山市各镇、村开展创建卫生镇(村)活动作贡献。
三、堵疏结合,文明执法
该局在执法工作中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的原则,通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合理疏导,执法效果得到进一步展现。如,对初次违法的违法相对人,执法人员首先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警告,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如果违法相对人违法情节轻微且改正态度良好,主动配合整改的,执法人员可依法不予处罚;对于屡教不改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坚决维护法律威严和城管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加大整治和处罚力度,使该部分违法相对人充分认识错误,切实改正违法行为;而对于下岗工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因生活困难无法支付入场经营有关费用而不得不从事流动经营的,该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通过减免部分费用、在市场增设临时摊位等优惠措施,成功吸引了部分流动小贩入室合法经营,既处理了无照流动经营问题,又为他们寻找了生活出路,群众反映较好。
四、成立市容整治专业队维护市容整治成果

为有效解决在维护市容整治工作中遇到的抗法或暴力抗法事件,维护市容整治成果,保障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该局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专门抽调各分局、所的业务骨干成立了市容整治专业队,经过定期的高强度培训和长期的实践,切实提高了工作成效,成功取缔了孙文公园等重要景点长期无照流动摆卖,屡教不改甚至采取抗法或暴力抗法阻碍执法的流动档。
2007年伊始,中山市城管工作将紧紧围绕“两个适宜”这个目标,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做到城市管理工作与该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环境的需求同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转变管理执法理念,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解决好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