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新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教学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学校的课堂教学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课堂教学的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与学的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模式的变化,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政治教学工作,多次参加新课程研讨活动,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反思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学习。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充满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习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纷纷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学习味”,忽略了学习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学生才能学会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那么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在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没有担任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程改革的“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師”。常有教师专心于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境中。还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习题集之外,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和中考指向“短路”。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部分教师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教学新课程,为更好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其他文献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热性、急性传染病。不同性别、日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此病的
摘 要: 为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当前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作者结合项目化教学的工作实践与体验,谈谈对项目化教学课程的概念、特点、意义、课程教与学设计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课程 项目化教學    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明确了
摘 要: 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十分必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入手,对案例教学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职院校 旅游专业 案例教学    目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大众化、科学化,旅游消费方式改变,我国的旅游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
摘 要: 机会均等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文章在界定机会均等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研究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途径。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问题 实现途径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价值的核心内容。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常常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奶牛乳腺是乳汁合成及分泌的重要器官,乳腺的发育和泌乳功能调控与细胞结合和连接关系密切,其中钙粘连蛋白(E-cadherin)作为细胞连接和信号转导中的重要因子,在乳腺发育及泌
摘 要: 约翰·杜威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杜威的教育思想同样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引起了巨大影响。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教育界不断向杜威教育思想之精华部分学习的过程。杜威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供当今的中国教育界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约翰·杜威 教育思想 中国传播与影响    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