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劳动力流失是“僵局”还是“契机”?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沿文献多以完善人口政策建设、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解决东北劳动力流失问题的突破口,鲜有文献从物化型技术替代劳动而形成补偿效应的视角分析振兴东北的问题。本文构建内生物化型技术一般均衡模型,数理演绎物化型技术的使用对劳动供给变化的内生响应机制,分解产出增长中的要素供给效应与技术补偿效应,获取使补偿效应超越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条件。本文利用东北三省面板数据,构造物化型技术进步指数,考察物化型技术补偿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程度,依据估计结果计算了物化型技术门槛值。结果表明,要素供给效应和技术补偿效应对产出的作用方向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使补偿效应超过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值。当前东北地区物化型技术存在较强的补偿效应,但与其门槛值仍有距离。将劳动者按技能高低划分后发现,低技能者对产出的边际贡献明显高于高技能者,物化型技术的补偿效应主要通过其对低技能劳动的替代实现,其与高技能劳动呈互补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后,物化型技术对低敲能劳动的替代作用有所弱化,但强化了对高技能劳动的互补程度。
  关键词:物化型技术进步;补偿效应;异质性劳动;人口流失;东北地区
  引言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严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东北人口净流出180万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问,东北人口净流入尚有36万人。与此同时,东北三省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速自2013年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分别为辽宁省2.5%、吉林省6.9%、黑龙江省6.1%,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对经济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现代技术与资本品紧密结合,技术进步以物化形态呈现,而机器设备的应用和自动化的普及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在劳动供给不足时,物化型技术对工人的替代能够补偿劳动力缺口,从而对经济增长有补偿效应。本文针对东北人口流失问题,提出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补偿人口流失产生的劳动力缺口,从而扭转东北地区经济下滑趋势。

一、文献综述


  物化型技术进步的概念最早由Solow提出:不同时期资本品所蕴含的技术进步不同,技术进步体现在新资本品之中。21世纪初期,计算机和机器人迅速发展并取代了大量人工,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物化型技术发展与就业的关系。物化型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具有生产率效应,当内嵌新技术的设备被采用时,人力资本与设备结合后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增长。Autor构建了机器设备、自动化对就业影响的静态模型,综合分析了机器设备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计算机技术价格的普遍下降会使该技术普及,对于程式化、机械化的生产任务,企业将增加计算机资本要素的投入,削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因而形成不完全的替代效应;对于非程式化的、复杂的生产任务,企业既增加计算机资本要素的投入也增加受高等教育劳动者的需求,因而形成互补效应。Benzell等在一个跨期迭代OLG模型中讨论机器人对劳动力替代的问题,其假设机器人能完全代替低技能劳动生产任务,只能部分替代高技能劳动工作,这将导致劳动收入被削减,进而在长期内资本、储蓄也会下降。通过构造一个全面而统一的分析框架,Acemogiu得出,虽然劳动被逐步替代,但随着技术发展,有新的就业岗位和生产任务诞生,而劳动力在完成新引进的任务时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足够强大以至于就业和劳动份额能长期保持稳定。Acemoglu的结论符合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使用和劳动力就业的变化。我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的主要思路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作为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传导渠道,但对技术进步的度量指标不同结论也会存在差异。齐建国用索洛余值表示广义的技术进步,发现其使我国边际就业弹性急剧下降,第二产业边际就业弹性急剧下降是总量边际就业弹性下降的根本原因。魏燕和龚新蜀认为技术进步与就业量总体正相关,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负相关,二者对就业的影响在我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杜传忠和许冰同样用全生产要素率来表示技术进步,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项来表示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对就业的间接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就业有直接、间接的负向影响。
  新技术的采用与否依赖于生产要素禀赋,是否能利用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促进经济增长?劳动稀缺性和技术进步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关系,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英国和美国的数据都表明,劳动稀缺性的地区倾向于鼓励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经济繁荣。机器人替代劳动力而导致的劳动力收入被削减,在长期也导致资本、储蓄下降,从而使经济发展受限,若缺乏合理的财政政策对社会财富再分配,AI在长期也会限制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发展,落后的、非自动化的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这些部门成本的激增会降低经济中资本回报份额。综合来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一国的要素禀赋,特别是技术进步与劳动要素的适配性。
  当前,我国东北地区正面临着人口流失和老龄化等问题,前沿文献也认为二者是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外迁人口以城镇人口为主,受教育水平多为初、高中文化水平,符合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规律。人口迁移与经济下滑不可避免地存在恶性循环,相较于一般性的人口流動,户籍人口净迁出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更突出。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2003-2014年东北地区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增加,意味着未来东北三省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若劳动生产率能够快速增长,则可以抵减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与外界常提到的“东北人才流失严重”所不同,东北人力资本存量较高但实际利用率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不高。技术进步的发展路径应与当地的要素禀赋相适应。东北人力资本、资源禀赋较充裕,同时,“振兴东北”的优惠政策也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设备成本,因此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相较于中性技术进步、模仿和创新而言是东北技术进步发展的必然路径。从异质人力资本的“创新效应”来说,因为高级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效应”尚未得到发挥,高级人力资本的作用仅为中级的1/5,所以对经济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级人力资本、高级人力资本和低级人力资本。尽管相关实证研究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研究证实了劳动力流失对东北经济存在着负面影响,相关政策建议都从改变制度环境的视角来提出完善吸引人才的配套设施和激励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国际研究的难点和前沿。虽然国内不乏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但关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交互作用对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相对不足,对我国东北人口流失和经济增长下滑的相关研究也缺乏从技术与劳动替代的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另外,多数文献在研究上述问题时选择中性技术进步假设,这难以准确刻画我国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的现实。为此,本文基于物化型技术视角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问题,提出利用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补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迁移产生的劳动力缺口,抑制经济下滑趋势的思路。本文构建内生物化型技术一般均衡模型,刻画物化型技术对劳动供给变化的内生响应机制,分解产出中的劳动要素供给效应与技术补偿效应,分析使技术补偿效应超越要素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条件。在实证研究中,选取物化型技术进步指标,定量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中物化型技术补偿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依据模型估计的结果,计算扭转经济下滑趋势的物化型技术门槛值;进一步将劳动者按技能高低划分,检验物化型技术对异质性劳动的作用及补偿效应的差异。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构建内生物化型技术对经济增长补偿效应的一般均衡模型;第三部分是物化型技术补偿效应实证检验,包括计量模型设计、指标选取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启示。

二、内生物化型技术一般均衡模型


  参考A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才培养是医院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如何立足特色,培养出人才是医院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我院近年来坚持走“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路线,在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有针对性外派学习,争取国际性的人员进修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培养了一大批业务技术骨干。本文结合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谈谈对当前医院人才培养的体会。  关键词:人才培养 进修 培训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医院各学
今夜,写诗是轻浮的……  ——朵渔  今夜,请停下你的轻浮。停下你的  想象和抒情。今夜,需要一个安静的时刻  需要一盏并不明亮的明灯  今夜,请你把自己放置在武汉  ——中国的武汉,诗词中的武汉,封闭的武汉  戴着口罩艰难呼吸的武汉  今夜,请你一定让自己成为一名武汉人  你需要重新开始想象——  把自己想象成疑似者、确诊者、死亡者  想象成等待收治者、隔離者  把自己想象成等待诊断结果的那个人
摘 要:回顧博物馆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其定位一直在不断变化。如今,博物馆已经被国际博物馆协会正式认可为公共服务机构,它的社会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博物馆社会角色演变的分析,揭示了博物馆如何积极介入社会问题,从反映过去到反映现在,在价值观念、参与和包容等方面对自身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借助法国、美国、丹麦的三个案例分析,以显示当前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博物馆角色;社会服务;教育活动;
摘要:重礼、尚礼、知礼、明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中也十分重视德行和礼仪文化的作用。这对高校教育中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宿舍和班级文化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礼仪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绅士教育” 礼仪文化 启示    从“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到众所周知的
风裹着雨打在窗玻璃上,窗外的榕树上,早起的鸟儿在无忧无虑地歌唱。阿敏躺在床上,听了一整夜这淅沥的雨声,心想门廊的红砖墙这一下子肯定又漏雨了。  怎么办呢?怕是越漏越大了,先生微尘已经好几周没有回家来。  能跟他说吗?阿敏又想起了微尘工作的那个公寓楼,那可是有着20层180户人家的公寓楼啊。里面讲印度语的,西班牙语的,法语的,英文的,汉语的,那么多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其中更多的是那些国际留学生们,
一  读陈谦的小说,第一个感觉是好看、抓人。在媒介形态多样化、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小说可读性的重要性却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很多文学期刊的作品,其实是让人读不下去的。题目不抓人,第一句不抓人,读了两段就想丢到一边,这样的小说比比皆是。陈谦的小说不是这样的,她的小说可以狠狠揪住读者的视线,从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  这首先归功于小说展示的主人公的人生戏剧。近年来,陈谦、严歌苓、张翎、虹影、陈河等
图书简介:  80篇散文,按照時间线索分成四辑,集合了林良先生自幼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他经历辗转迁徙,从富有到贫穷。林良先生用平静的童真之笔叙述,看不到泣诉,只看到因为磨难而更加温暖的亲人、邻里、陌生人之间的珍贵情谊;看不到生活窘迫的萎靡之心,只看到默默承担中也偶尔闪现的生活之光,以及坚毅地为实现理想的努力。《永远的孩子》带读者一起倾听林良爷爷细说——他是这样长大的!一窥“小太阳”温暖魅力的起源。
摘 要:对于刑事一审程序,依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立法逻辑,不再纠结于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因素的角力,而是努力谋求两种要素运行中的合力增效。混合主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立法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实现两种要素的结合增效,立法者必须进行司法成本考量,并努力构建两种要素的诉讼协调机制。相对于文化嵌入问题而言,混合式审判模式中两种因素协调的配置技术始终应当是刑事诉讼法学首先要面对的前置问题。  关键词: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变化,对于认识消费社会具有基 础性的意义, 但消费社会的问题根本还在于它创造了一种使人类迷失了生活方向的物化的逻辑,其表现便 在于文化上的衰败。公共领域及其创生能力的衰败,与科层制的现代组织原则对公共生活日 益深入的宰制有着 密切的关联,抵御这种宰制的希望在于建构起一个健康的文化批判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塑造 公共理性。它应是一个不同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体系的社
摘 要:在数字化资本主义远程在场的新存在论中,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内容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光速政治事件的偶发突现场境将解构传统政治生活存在和斗争格局,各种瞬间爆炸性政治信息事件的偶发成为光速政治在场中的常态。传统地缘政治中的依地理环境和特定社会构序建立起来的空间布展战略必然让位给“读秒战略的接近性”,在特定的领土内发生的政治支配和控制将让位于远程登录的宗主政治操控。这是当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全新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