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径与机制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057 — 03

前言


   2017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该文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以及历史价值。各地高校在加强思想理论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路径的优化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聚焦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更为深刻的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通过将其思想精髓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对于高校而言,其自身一個重要职责在于传播和解读科学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所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宣传工作,高校必须真正落到实处并牵引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者,因此需要系统解读以及扎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宣传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与分析,并从多个层面阐述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发展、治党治国以及内政外交工作的方向以及原则,从而也回应了新时代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另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全面地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原则和相关举措。
   面向大学生开展多种场景和形式的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能够帮助其更加系统、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言,其在发展理论、发展思想以及发展战略方面提出新的思考模式以及理论体系,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始终把握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工作,并将其与中国改革发展实际情况相匹配、相适应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于广大高校而言,围绕大学生群体创设多元化的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场景,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进而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的哲学内涵以及时代价值;基于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其关心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讲解和分析,不仅可以及时破解其思想困境,还能加强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认知。
   能够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注意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教育提到了重要地位,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同时还基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国家层面剖析教育对整个国家发展带来的核心价值。在这一战略方针下,也同时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最终目的,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工程”。一直以来,高校扮演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角色,因此需要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落到实处,驱动高校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梳理科学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以及理论水平。〔2,3〕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以及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就本质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是面向人的,是面向学生群体的,因此对学生给予高度关爱,围绕学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这样才能让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政治觉悟。2018 年 7 月习近平基于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归纳总结了十六字箴言,即“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充分显示了国家最高领导层高度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
   大学校园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大学生群体拥有极强的学习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大学生代表了新时代青年群体,无论是积极参与校内社团以及组织,还是在校期间参加班级管理工作,大学生的交际以及综合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其利用所学知识对自我意识以及行为进行提升,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群体寻求个性解放与发展,敢于尝试新奇事物,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敢于摆脱固有思想的束缚,敢于开拓进取以及发散创新,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极具个性张力以及创新意识。在国家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新时代下,改革开放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越之前任何时期,因此在全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下,需要大学生群体进一步提升国际视野,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中国大学生群体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为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丽水学院开展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径研究


   将丽水学院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作研究对象,基于本校实际情况阐述如何更加高效组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创建更具时代特色以及创新思维的一体化育人的新机制。

(一)强化正确明确的政治导向


   正确导向原则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必须秉持正确一致的政治方向,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内涵以及目标和价值追求相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这意味着道路认同教育必须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及与党的主张完全相符。该原则充分凸显了道路认同教育的核心属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其设定的目标,集中显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终极本质与目标。坚持正确导向原则,是引导广大大学生群体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在习近平看来,青年群体“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这是因为理想信念是指引自我发展的牵引绳,是驱动自身奋斗的核心动力,树立明确理想抱负才能保证自身发展不偏离航向。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将其置于大学学习生活中,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行串联,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坚持正确导向原则极具现实价值。习近平强调,国家力量是人民信仰共同汇聚而成的,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民族的进步都必须基于一致的理想信念。这也是保持道路认同教育不偏离既定目标的基础。坚持正确导向原则是实现统一思想的前提,推动各方面资源的有效协调与配置。

(二)确立并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统领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的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探索经验以及实践经历进行了高度概括,同时也促使中国以最新的理论成果开展各项工作,并对现有方针和政策进行完善与升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得到成功验证的发展体系,是与中国国情高度匹配的体系,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生成给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带来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塑造和培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领地位不动摇,这是维持其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的基础条件。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统领地位可通过以下几点加以理解: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处于统治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创新,其有助于其他相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其次,在一般知识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处于统领地位。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能够加深对一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应用。最后在实践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处于统领地位,这是因为实践必须依托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引导实践活动按照科学的路径前行和实施。因此,面向当代大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完善与丰富,促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价值,另外理想信念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时代价值观,实现价值自觉以及文化认同,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地与实施。

(三)聚焦并凸显高校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


   高校自身发展以及运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执行层面面临的问题需要高校予以反思。所以本次研究充分考虑丽水学院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提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促使高校大学生能够自觉摒除民族主义思想,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另外,还应重视思想领导,其中强化领导干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延伸至党员教师以及学生党员群体,促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在高校形成强烈的文化思想氛围。另外结合丽水学院的实际情况还应持续优化校、院、系三级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坚持书记负责制不动摇,优化奖励与惩罚机制,促使增强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以及自主性。

(四)构建健康网络环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与传播


   网络是一把双刃劍,忽视或者松懈对网络环境的把控与管理,会让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无序状态,甚至会严重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效能以及削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治地位。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媒介往往极具自由性,如果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管控,无序状态将会严重干扰和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以及模式,甚至出现歪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形,因此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网络环境的监控与管理,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以科学的视角认知自我以及融入社会的有效形式,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构建全新的社会实践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打造面向真实社会场景的实践机制,保持整个社会实践队伍的专业性,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需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用结合以及以点带面的方式,构建新时代社会实践机制。高校应积极地和当地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展开合作,促使社会实践能够高度匹配专业学习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另外还可以将社会实践延伸至红色教育以及本土文化教育之中,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感知文化思想教育,构建更加科学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参 考 文 献〕
   〔1〕杨雅玲.教育客体主体化,提高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性——以高校思政课《概论》课程教学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1):181-185.
   〔2〕黄文明.推进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1):175-177.
   〔3〕李建华.推进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J〕.现代交际,2018,(23):119-120.
   〔4〕刘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价值定位、机遇条件与实践方略〔J/OL〕.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15〔2020-04-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076.G4.20200407.1341.002.html.
   〔5〕秦书生,张海波.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20,(01):1-8.
   〔6〕周良发,唐冰冰,潘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硕博论文文献计量分析〔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01):33-39.
   〔7〕陈方芳,张明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全过程:回顾、理路与机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27-133.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36 — 03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质量的工作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增强高校思想
[摘要]作为一个范围广泛而内涵复杂的术语,后现代主义引发学界波澜四起。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批判思路出发,将后现代主义的发生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变迁联系起来,作出了比较妥当的分析,为我们从根源上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0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摘 要]《绿山墙的安妮》是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代表作,自1908年问世以来,一直倍受读者的青睐,畅销全世界。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出发,分析《绿山墙的安妮》中的树木、河流和小鸟等主要意象的多次重复,它们象征着自由、希望和生命力,为安妮提供了解放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安妮提供了想象和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绿山墙的安妮》; 自然意象; 文学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I0[文
摘 要:《冰雪女王》是迈克尔·坎宁安最新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现代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面临的困境。泰勒作为努力奋斗的都市中年人的代表,在爱情、事业和生活中都深感无助和失败,成为一个充满孤独、恐惧和自责的人。小说深入探索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揭示了现代都市中年人精神困境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迈克尔·坎宁安;《冰雪女王》;精神困境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键词:服务-学习;高校;立德树人;服务育人;形成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42 — 05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服务”教育要求,奠定了高校教育教学服务于人民需要、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的
摘 要:本文讨论关于翻译主体间性的三个问题:关于翻译中主体之间关系的变化轨迹的问题;翻译中的主体问题;关于规范与主体间性的关系问题。并对陈大亮先生在主体间问题上的观点提出一些看法,希望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探讨,能够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关键词:主体间 主体 规范    关于翻译主体间性已经有很多的文章和讨论,但是有一些基本问题似乎还是没有得到较满意的解答。本文就此提出以一些看法,并就
一个礼拜前的一天半夜,李大夫正在熟睡中,忽然,有人猛烈敲打着门,李大夫赶忙穿起衣服,因为村子里经常有半夜敲门请他看病的,他是随叫随到。可打开门一看,却是个不认识的小伙子,一问,才知是邻村的,家中老母突发疾病,人事不知,因离县、乡医院太远,交通也不方便,特来请李大夫上门诊治。按惯例,邻村也有卫生室并配置大夫,村外一般是不出诊的。可当李大夫得知邻村的大夫因事不在家后,立即赶到卫生室背上药箱就往病人家赶
摘要: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一直处于经久不衰的地位,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整体水平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我國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乒乓球与网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一样,属于持拍隔网对抗类运动,其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技战术因素,因此,加强对乒乓球技术体系的研究就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运动员更深层次的认识乒乓球运动,也能为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乒乓球运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中,笔者就主要阐述了乒乓球技术体系的概
[摘 要]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高校原有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转型升级,是以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为服务主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与载体。依托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的课题,以齐齐哈尔医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为例,对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课程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与反思,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摘 要:传统的病理心理学更注重心理疾病的病因、治疗等,而积极心理学则是接受心理学目前完备的测量手段和实验方法,主要研究人的优势与美德等积极的一面。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研究积极情绪;第二是研究积极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类的优势和美德,也就是研究人的幸福、希望、乐观、感恩等积极的品质;第三是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比如国家制度、工作制度、家庭制度等。这三方面的研究都与激发慈溪市干部在“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