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从心底溢出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铃声响起,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和煦的风透过窗户轻拂着学生们的脸庞。在春风的轻抚下,他们安静地趴在了课桌上。
  “看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我故意把奖状晃了晃。
  “谁又得奖了?”学生们果然兴奋了起来,两眼放着光芒,小声地猜测着。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罗洋同学在宣州区第三届中小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获得小学男子甲组三等奖,祝贺他!”学生们开心地鼓起了掌,一个个小脸通红,就好像自己得了奖一样。
  按照惯例,我会帮获奖的同学拍张照片,而这次的意外就是由拍照引发的。
  罗洋同学自豪地走上了讲台。他先是把脸绷得紧紧的,就在那一瞬间,他突然控制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大家先是一愣,接着更多更大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一声声,一阵阵,全班哄堂大笑。他们笑得那么自然,那么畅快,那么无所顾忌。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冒了出来。
  我耐心地等待着。学生们终于看见了我。刚刚还喧闹无比的教室很快沉寂了下来。
  “你们为什么笑呢?”我问道。
  没有人回答。
  又问了一次,还是没有人回答,即便我的问话很温柔。
  “黄可,你为什么笑?”我直接点名。
  沉默。
  真是怪事,我又叫了一个胆子很大的学生。
  “我觉得罗洋同学笑起来很有喜感!”总算开口了。
  “对,很搞笑,像会传染似的。”很多同学附和着。
  “有喜感的笑容是什么样的?”我耐着性子追问。
  ……
  “罗洋,你愿不愿意再笑一个给大家看看?”我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正好借助“笑”这个东风,培养学生们细致观察的能力。
  “我愿意!”也许是兴奋的缘故,罗洋的脸越发红了。
  当罗洋再次来到讲台前时,我又请了四位学生上台。我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点观察一到两位同学的笑容,抓住他独有的特点。
  “一、二、三,笑起来……”没等我说完,教室又一次沸腾了起来。当教室再次安静下来的时候,学生开始当堂写作。
  有关注心理活动描写的:
  罗洋对着手机笑了起来,我们班的同学都笑了起来。“哈哈……哈哈……”笑声不断。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笑了,只是觉得看着罗洋的笑我也想笑。当汪老师问罗洋的笑有什么特点时,大家一头雾水,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汪老师问:“你们为什么笑呢?”我们起初觉得老师生气了,吓得不敢说话。老师却笑着又问了一遍,我们这才放下心来。
  有重点描述过程的:
  一上讲台,罗洋就把他那洁白的牙齿露了出来,笑得很开心。嘴很大,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见罗洋笑了,大家不知是为他自豪,还是他笑的样子太有趣了,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罗洋哈哈大笑,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而嘴巴恰恰相反,像一个大山洞。一旁的王鑫则仰天大笑,咧开了嘴,露出了雪白的牙,右手还不停地拍着大腿。那样子像是中了大奖似的。李天宇是一位淑女,先把嘴捂起来再浅浅一笑。方怡的笑,有些敷衍,嘴只轻轻一咧,就混了过去,显然她不太想笑。
  有对全体学生做概述的:
  同学们在座位上也是笑得没完没了。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一边笑一边拍着桌子;有的双手按住肚子,笑得直不起腰;有的笑得趴在桌子上了;有的一边拍打着同桌的肩膀,一边“哎哟哎哟”地叫着……
  有抒发感慨的:
  你们肯定想不到一篇作文竟然是由发奖状时的笑容引起的。不管我们怎么笑,永远都是善意的,因为罗洋获奖了。
  这让我知道,笑是会传染的。
  一个小小的意外,成全了春天里關于笑的一段美好记忆。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市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立足于语文学科特质,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当务之急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力。美国教育家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中说:“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时,更应发展学生思维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指出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学生的语文思维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为显性、最为重要的标识。  一、创设“活情境”,发展学生思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读好课文、写好字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读书与写字的指导。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学习经验少,在朗读长句子时很容易出现磕巴、唱读、顿读等现象。教师应把学生能入情入境朗读句子作为朗读教学的重点,以使学生能够逐渐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读好整篇文章。  一、范读引路,鼓励模仿  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些句子较长,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在朗读
个性化阅读是课标在阅读方面指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就各有各的观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条件。  一、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虽然个性化阅读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体验,但是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如何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呢?两年来,我依托课本将阅读与写话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仿写、续写、创编的训练,使他们的写话兴趣得以激发,写话水平得到提高。  一、仿写,为学生写话奠定基础  教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仿写,不能操之过急。句子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
【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是一篇有趣的童话,主要讲了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后来大象也认为自己耳朵有毛病,就把耳朵撑起来,可是总有小虫子钻进耳朵眼里让它很心烦。最后,大象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做回了自己。这是一篇活泼有趣又蕴含哲理的故事,很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认读“似、扇”的读音,学会书写半包围结构的生字。 
探究式教学是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題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呢?  一、关注课堂生成,设计探究性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师虽然有了完整的教学预设,也不一定能满足实际课堂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进程的发展,极力捕捉生成点,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1.小组合作完成或独立完成。  学习课文《太阳》和《松鼠》后,从文章的内容、表达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分别对两篇课文进行小结,总结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对两篇不同类型
阅读与习作,犹如语文教学的双翼,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其实对于习作来说,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从中摸到窍门。例如写人,毕竟写人记事在小学习作中占比很大,教师不应放手让学生写,而是应从用词造句、构段谋篇等方面让他们先临摹后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习作难度,还能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一、从外貌入手,把人写出“精神”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写“活”
统编本教材亮点特别多,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读”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于这个栏目,很多教师产生了困惑:如何制订教学目标?乡下的留守儿童多,对于留守儿童,如何教学?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对于这类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正确理解“和大人一起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所谓“和大人一起读”,是指孩子和大人共同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
对话人  钟以俊:珠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珠海市教育局局长  陈昭庆: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执行主编  时间:2009年9月22日  地点:珠海市教育局会议室    近几年来,珠海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引人瞩目。基础教育,拥有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和珠海市实验中学;中职教育,拥有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