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并进入实施阶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所有教师的追求。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过多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不管学习内容、学习目的,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结果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将探究泛化,只能降低课堂的有效性,反而达不到体育教学应该达到的本来效果。有的教师把自主变成放任自流,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上课内容,导致课堂无组织、无纪律。有的教师轻视教材这一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对教材上呈现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1.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尝试情景创设的模式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应遵循少年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愉悦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
  2.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教材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已相对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稳步推进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教学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健康的成长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教材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劳动,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要发展学生心理品质,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利用课前的准备活动时间、游戏时间,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轮流带准备活动等,让学生不断尝试,创造出可能达到锻炼身体的体育游戏,并且尽量不要有雷同、重复。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形式和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就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4.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备课、按照进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个老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进度、大纲的指导下,运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说分层次教学法: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体育文化,比如体育精神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利用一些集体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5.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
  体育新课改要顺利实施,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引导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应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很好地运用评价机制,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为实现长庆气田水平井钻井提速的目的,在斜井段中试验了PDC钻头,但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钻头泥包的问题。经过广泛的调研分析,找到了导致PDC钻头泥包的主要因素——钻井液问题,另外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肺动脉高压内皮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 3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实验组(n=10)及 H2S 干预组(n=10)。行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近端吻合建立
信息技术课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呢?    一、运用
【摘 要】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突破和补充。本文揭示了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价值,建构讨论小组的策略、选择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时机和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和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扮演角色的策略。  【关键词】 分组讨论 英语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我校是一所
教学的最基本环节是集体授课模式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学设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课堂设计。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又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器材、教学媒体。那么,如何有机结合这些要素,以形成最佳结构,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就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任务。    一、教学结构设计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是指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考虑
高校的类型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学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