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很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活动中锻炼能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合作精神提供机会。
一、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采用任何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只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要增强对小组讨论学习的科学认识,防止对小组讨论学习认识的简单化、片面化。新课程的实施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并不是“新”而是“实”,它要求教师以科学的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学习,要有个量的控制,更要因“课”而异。教学实践表明,小组活动学习能够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练习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提高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小组活动能够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让中等生得到锻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对课堂教学、对新课改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在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时,要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的知识主线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主线,真正实现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活动效率
1.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任务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仔细推敲每个单元的活动项目,对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通过活动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关,活动是否必要,活动是否体现了教育价值等。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怎样做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2.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精选话题,布置合理的任务。
小组合作的内容在整个小组活动的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认真选题,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提出的任务和问题要适合小组活动的展开,教师所给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起学生主动参加语言实践的欲望。确定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对教学内容的编排、重难点的落实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设计,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和活动。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
3.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兴趣, 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是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动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好的语言环境,积极营造一种让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的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材中,每节课都有生活背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自然地用已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合理编组,帮助小组成员的明确分工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要使小组活动更有效果,教师必须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组建小组时,尽可能全面掌握班内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人员的优势互补。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应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应有合作学习的目标,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明确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我们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应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性和本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四、关注学生的不同个性,面向全体,兼顾个体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积极主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很快,他们很自然在各自的小组中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而有一些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口语表达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习惯听别人说,从不发表自己的观点,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对课堂活动失去了兴趣,在优秀生相比之下,他们成了随声附和的观众,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衬。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尤其突出,我们山区学校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大多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为了掩饰自卑感,他们干脆置身事外。因此我们教师应多关注他们,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鼓励学生在组内单独发言,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能力优势,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的快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的实施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并不是“新”而是“实”,它要求教师以科学的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有效的小组活动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活动的实效。
一、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采用任何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只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要增强对小组讨论学习的科学认识,防止对小组讨论学习认识的简单化、片面化。新课程的实施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并不是“新”而是“实”,它要求教师以科学的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学习,要有个量的控制,更要因“课”而异。教学实践表明,小组活动学习能够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练习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提高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小组活动能够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让中等生得到锻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对课堂教学、对新课改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在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时,要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的知识主线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主线,真正实现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活动效率
1.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任务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仔细推敲每个单元的活动项目,对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通过活动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关,活动是否必要,活动是否体现了教育价值等。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怎样做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2.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精选话题,布置合理的任务。
小组合作的内容在整个小组活动的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认真选题,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提出的任务和问题要适合小组活动的展开,教师所给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起学生主动参加语言实践的欲望。确定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对教学内容的编排、重难点的落实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设计,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和活动。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
3.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兴趣, 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是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动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好的语言环境,积极营造一种让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的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材中,每节课都有生活背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自然地用已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合理编组,帮助小组成员的明确分工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要使小组活动更有效果,教师必须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组建小组时,尽可能全面掌握班内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人员的优势互补。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应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应有合作学习的目标,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明确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我们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应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性和本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四、关注学生的不同个性,面向全体,兼顾个体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积极主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很快,他们很自然在各自的小组中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而有一些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口语表达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习惯听别人说,从不发表自己的观点,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对课堂活动失去了兴趣,在优秀生相比之下,他们成了随声附和的观众,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衬。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尤其突出,我们山区学校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大多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为了掩饰自卑感,他们干脆置身事外。因此我们教师应多关注他们,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鼓励学生在组内单独发言,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能力优势,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的快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的实施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并不是“新”而是“实”,它要求教师以科学的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有效的小组活动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活动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