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对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作为小学时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也将面临重要的考核和挑战。因此,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积极地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以下几点阐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有效策略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内容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语文还是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阅读和背诵一些课文和经典名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还会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
  一、 制定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大都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从而忽略了语文综合教学目标的制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果没有明显的进步。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语文教材的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制定知识技能目标,还要制定情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例如:在《我不能失信》教学中,本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首先要制定知识技能学习目标:能流利、有感情的阅读文章,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并且通过学习文章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并且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设置情感教学目标: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通过设置教学目标,不仅可以给语文老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思路,还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 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有图像、声音、信息为一体的特点,可以把语文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打破时间、地域上的限制,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多的知识。
  例如:在《赵州桥》教学中,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赵州桥的形貌特征,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前导入环节,老师用多媒体播放赵州桥的视频,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河北赵县,了解赵州桥的历史典故,对文章的学习做下良好的铺垫。文章中说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句话形容的赵州桥无比的雄伟壮观,如果只是单纯的靠老师讲解,不会产生完美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观看赵州桥的形貌特征,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结合上述,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三、 實施课堂提问——培养自主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不重视课堂提问,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这种现象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了解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提问中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提问中还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清楚的看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一个状态。
  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在课上阅读文章之前,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文章,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就会得出答案。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语文老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入手,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比如,老师可以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陈菊.学科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139.
  [2]赵丽艳.新课改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5(22):104.
  作者简介:
  李良村,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西充县东太乡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文化构建应避免种种乱象,以聚焦课堂为基本策略,从构建课堂文化做起,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体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课堂的动态环境体现办学的理念、行为习惯,师生的真实表现彰显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关键词:学校文化;课堂;策略  近年来,“文化”“文化建设”备受关注,实乃一大幸事,无论是对于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10月15日至18日,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提出要“深化文
摘 要: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而语文课堂教学正是师生生命活力体现的绝佳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气氛;交流;激发;情感教育;情境  一、 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摘 要:本文就小学数学中的核心素养基本特点以及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分析  一、 引言  “核心素养”的概念由“素养”一词衍生而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以及数学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核心素养基本特点  多元化
摘 要: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关键词:审美教育;情感融合;语言艺术;美好形象;情感体验;美育教育;小学语文;审美意识;培养方法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新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刻意创立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强化指导,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灵活运用;培养独立思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