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面对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型。培育学生对篮球课堂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切实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本文从体育课中培育初中学生的篮球兴趣的意义出发,对如何培养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展开了探讨,从而为面对教学转型的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篮球课堂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53-01
引言: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教学理念没有转变,依然偏向传统,学生对体育活动难以提起兴趣,致使现今许多学校的体育课堂却仍存在“自由活动”的现象,这样并不能起到让青少年强健体魄的作用。篮球是体育课的一项重要项目,如何培养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切实保障体育课堂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现今教学转型的重要一步。
一、初中生篮球兴趣培养的现状及意义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内容,兴趣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十分成熟,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关键。篮球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质的课程,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可谓迫在眉睫。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体育课的设置是为了让同学们强健体魄,如果课程设计不够完善,同学们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只是得过且过,那么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无法提高。而以兴趣带动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初中正是好动的年纪,篮球本应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项目,篮球课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同时,更是为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从而引导学生体育技能和品德方面同步发展。但许多初中学校在篮球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新意;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结果不够理想、起不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等。这时我们急需转变教学观念,来提升教学的效果。篮球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竞技项目,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如果对篮球足够喜欢,还可以将篮球变成自己的业余爱好,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
(一)完善篮球课基础设施
许多学校的篮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篮球课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篮球不够多,或是篮球架不够多,都会导致小部分入学习、大部分人旁观的结果。这样会形成大部分的人无法参与到篮球课堂当中来,得不到练习和活动的机会,使得学生与篮球之间形成一道鸿沟,越不了解,越不感兴趣,体育课效果不佳、形同虚设皆是由此而来。完善篮球课基础设施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使每个人都能增多练习的机会,切实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在与篮球渐渐熟悉和友好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增强对篮球的兴趣,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这是培养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办法。
(二)以新颖方式组织教学
在如今多媒体时代,教师讲课早就不局限于口头传授和文字讲解,体育课也一样。体育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篮球的魅力。如播放篮球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篮球运动员的动作等等,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对篮球产生兴趣。体育课除了让学生强身健体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体育精神,篮球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那么在篮球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精神。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传统教学中的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单一重复训练,增加一些趣味项目,例如将学生分成几组练习,一段时间后检查练习效果;或分组适当让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赛,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等。这样学生在好胜心的激发下,会更投入练习,并在比赛中,了解团队的重要性,也学会培养大局意识。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户外的课堂学生可能会比较散漫,教师为了管理好学生可能会比较严厉;二是可能有些学生在篮球方面基础薄弱,又不敢于向老师提问,因此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逃避。这两种情况并不是无解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做到善于理解和倾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體育活动是否足够合适,例如有些同学身体素质较差,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并不能够合格完成,这时体育教师应当在今后的篮球练习中给他们适当降低标准,或者男生女生分不同等级要求等。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良好沟通和协作,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甚至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会因此对上体育课减少压力,增强兴趣,达到体育课的预期效果。
体育课每个老师的评分方式都可能不同,但最好是利用生成性评价模式,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学习篮球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参与程度、学生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非利用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应多利用积极的评价语言,以此强化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培育学生篮球兴趣,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既能保证同学们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又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但是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方法有很多,除上述几种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己摸索更加适合的方法,训练的趣味项目更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开发,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金源.试论如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7):161-162.
[2]赵晓飞初中体育篮球的趣味化教学模式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11
[3]马西平初中体育课堂培育学生篮球兴趣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06-107
【关键词】初中体育 篮球课堂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53-01
引言: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教学理念没有转变,依然偏向传统,学生对体育活动难以提起兴趣,致使现今许多学校的体育课堂却仍存在“自由活动”的现象,这样并不能起到让青少年强健体魄的作用。篮球是体育课的一项重要项目,如何培养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切实保障体育课堂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现今教学转型的重要一步。
一、初中生篮球兴趣培养的现状及意义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内容,兴趣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十分成熟,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关键。篮球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质的课程,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可谓迫在眉睫。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体育课的设置是为了让同学们强健体魄,如果课程设计不够完善,同学们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只是得过且过,那么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无法提高。而以兴趣带动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初中正是好动的年纪,篮球本应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项目,篮球课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同时,更是为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从而引导学生体育技能和品德方面同步发展。但许多初中学校在篮球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新意;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结果不够理想、起不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等。这时我们急需转变教学观念,来提升教学的效果。篮球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竞技项目,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如果对篮球足够喜欢,还可以将篮球变成自己的业余爱好,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
(一)完善篮球课基础设施
许多学校的篮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篮球课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篮球不够多,或是篮球架不够多,都会导致小部分入学习、大部分人旁观的结果。这样会形成大部分的人无法参与到篮球课堂当中来,得不到练习和活动的机会,使得学生与篮球之间形成一道鸿沟,越不了解,越不感兴趣,体育课效果不佳、形同虚设皆是由此而来。完善篮球课基础设施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使每个人都能增多练习的机会,切实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在与篮球渐渐熟悉和友好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增强对篮球的兴趣,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这是培养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办法。
(二)以新颖方式组织教学
在如今多媒体时代,教师讲课早就不局限于口头传授和文字讲解,体育课也一样。体育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篮球的魅力。如播放篮球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篮球运动员的动作等等,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对篮球产生兴趣。体育课除了让学生强身健体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体育精神,篮球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那么在篮球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精神。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传统教学中的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单一重复训练,增加一些趣味项目,例如将学生分成几组练习,一段时间后检查练习效果;或分组适当让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赛,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等。这样学生在好胜心的激发下,会更投入练习,并在比赛中,了解团队的重要性,也学会培养大局意识。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户外的课堂学生可能会比较散漫,教师为了管理好学生可能会比较严厉;二是可能有些学生在篮球方面基础薄弱,又不敢于向老师提问,因此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逃避。这两种情况并不是无解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做到善于理解和倾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體育活动是否足够合适,例如有些同学身体素质较差,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并不能够合格完成,这时体育教师应当在今后的篮球练习中给他们适当降低标准,或者男生女生分不同等级要求等。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良好沟通和协作,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甚至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会因此对上体育课减少压力,增强兴趣,达到体育课的预期效果。
体育课每个老师的评分方式都可能不同,但最好是利用生成性评价模式,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学习篮球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参与程度、学生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非利用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应多利用积极的评价语言,以此强化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培育学生篮球兴趣,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既能保证同学们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又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但是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方法有很多,除上述几种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己摸索更加适合的方法,训练的趣味项目更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开发,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金源.试论如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7):161-162.
[2]赵晓飞初中体育篮球的趣味化教学模式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11
[3]马西平初中体育课堂培育学生篮球兴趣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