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k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心理交往,培养学习情感;培养顽强毅力,增强学习意志;实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性格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物理教学 非智力因素
  
  当前,国际国内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形式的发展以及总的趋势表明:中学物理教学不仅要发展思维、开拓智力、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的学生一般都是后进生,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原因:一是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认为自己成绩差,将来升学或就业无指望。二是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由于原来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学不进去,因此,对学习不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最佳授课方案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课堂的效益,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变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不违反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适合学生口味,选择最佳授课方案,优化教学过程,将讲授法、启发法、自学法、讨论法、提问法、讲练法等交叉灵活使用。
  2. 讲究新课导言艺术
  心理学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准确、风趣、新颖别致,富有哲理和启发性。有趣的新课导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如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中外古代的物理成就引入新课效果较好。新课的引入要妙趣横生,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引入新课,善于以语言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富有魅力的语言可以把学生引入事物的意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学而不倦。
  
  二、加强心理交往,培养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能力训练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师生心理交往首先是情感交往、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是人们喜、怒、哀、乐的心情,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强烈的情感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联想、增强记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理解情感会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会感染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要对部分学生以追求个人名利而学习,以将来就业而学习,以考上大学而学习的动机给予正面引导,努力使低级动机、不稳定动机向高级动机、稳定动机转化,努力使学生做到既有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又有勤奋好学的真才实学。
  2. 尊重学习,为人师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一般自尊心都很强,这种自尊心往往是进取向上的动力。教师的一举一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言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举止言行要做到真情实感,热诚健康,不能有半点虚假。教师和学生建立亲切、同情、信任、激励的情感就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自己的言行应该规范,只有教师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所教知识,并获得成功。
  3. 要正确评价学生的优缺点。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对其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善意,要保护和支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此强化学生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好知识的重要非智力因素。
  
  三、培养顽强毅力,增强学习意志
  
  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容易波动而不稳定,表现出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较差,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因畏难情绪而自我放弃。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自觉性和坚定性都是学生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和完成艰巨任务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同时要树立学生能学好知识的坚定信念。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名人格言以及一些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在各自的学科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取得成就的动人事例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楷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
  2. 引导学生向困难作斗争
  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困难是不少的,在困难面前需要教师扫清障碍。
  
  四、实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典型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性格,使他们的个性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正直、诚恳、热忱、谦虚、勇敢的性格,在教学中应实行两个原则。
  1. 实行多层次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不同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进度要照顾大部学生,一方面不能使基础好、思维敏捷、能力较好的学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基础差、思维迟钝、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达不到要求,屡遭失败而失去信心。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多个层次进行。
  2. 实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原则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主张在班级教学中实行个别指导原则,教学不应以中等成绩的学生为目标,而应以全班每个学生为目标。由于教学中难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难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贯彻个别指导的教学原则。要善于依靠学生个性中积极的因素,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采取个辅导、查漏补缺的教学方法。对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的难度,提高评分标准,而对个别成绩差的学生择适当减少作业的难度,降低评分标准或给予适当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希永.家庭心理教育藝术.开明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有的同学甚至感觉到政治课虚伪,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钻研教材,关注时政,熟悉业务,与时俱进,创设良好的环境、精心设计课堂、精心设计练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积极结合学生实际并根据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等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教学效率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提高政治课的教学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适用于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实践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很关键。就我的体验和理解,中学历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
从高考的角度讲,高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和心理共同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心理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    一、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困惑,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惧怕物理,对它敬而远之,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物理这门功课的学习无疑是有害的。为什么会产生恐惧物理的心理?第一、高三物理
鸭α-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生物活性研究根据本课题组克隆、构建的PBV220-IFN(ORF)序列,利用permer5.0设计引物扩增出成熟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历史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与中学生的生活情趣、生活经历以及所关注的问题有很大距离。于是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处于尴尬境地:学生不重视历史,不喜欢历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历史课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讲解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则能有效防止枯燥的说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