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彼此必要的了解和交流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人们普遍认为,有声语言交流是心灵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而用笔——无声语言交谈,也不失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辅助方法。
一、通过笔答“问卷”征询学生的呼声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的同时育人,而要育人就要对所育的人作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只有对教学对象胸中有数,教学诸环节才能有的放矢。这里,广泛倾听学生的呼声,是“胸中有数”的前提。拟定一些题目让学生笔答,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比如,刚接一个新班,要了解以前学上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可以拟题“请告诉老师你以前的学习情况”;要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学生的适应性,可以拟题“你喜欢什么样的××课教师”。在不断的问卷中征询意见。到期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环节有了实际感受,那么教师可以拟题“请帮老师改进、完善××课教学”。期末,课程全部结束了,为了更好总结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得失,可以拟题“请你用文字给老师画张像”,让学生写出对老师的总体印象。
教师的形象是在逐步完善中树立起来的,要在学生中确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关键是教师的不懈进取和追求,来自学生的评价和呼声,无疑是对教师的重要启示和推动。通过笔答问卷,征询学生的呼声,不仅可以是教学避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而且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中,可有效地密切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在促进教学不断改进的同时,促进教师人格的完善。
但是为了使征询有成效,应特别注意三个具体环节:
第一、问卷征询一般不宜要求学生署名。这样,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没有后顾之忧。在希望学生署名时,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时,可以表明教师的愿望,但应当把决定权留给学生。
第二、问卷征询应先发“安民告示”,使学生提前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并且最好不占用课后时间,以保证征询的质量和问卷的收回率。
第三、征询到的意见要认真阅读,及时反馈,尤其是对可行性建议的落实,要立竿见影,切记有来无回。
二、利用作业批语传递教师的期待
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师生间沟通不可缺少的另一面。常用的方式有课上表扬、批评,课下与学生交流。我认为,也可以借助于笔,把教师的期待一一写进作业和批语里。用批语对那些学习认真、作业整洁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不重视课程学习学风懒散马虎的学生进行批评;学期初,可以通过批语告诉学生老师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学期中,可以通过批语与他们交谈期中考试存在的问题;学期末,则可以给学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期末考出好成绩。用笔传递教师的期待,通常具有短、平、快的效应——是师生距离变短,让学生感觉教师平易近人,学生对教师的期待落实快。
表扬和平批评是以情感体验的原则为基础的,其效果常因具体方式不同而各异。现在的初中生对表扬或批评的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公开场合的批评常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引起逆反心理。教师把批评写在批语里,不仅可以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甚至可以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的品性导航。
但再通过作业批语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应注意批语言词力求轻松、幽默、以表扬为主,把批评寓意希望之中,要带着启发和鼓励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批语的文字具有感染力和推动力。当一个学生的作业条理不清时,教师如果写上“整齐的字迹让人愉悦,认真的态度跃然纸上,如果条理更清楚,那通篇作业将无可挑剔”,这与直接批评相比,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教师与学生笔谈,要立足关心爱护,以帮助學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平时,主动接触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等。
总之,不论是“问卷”了解学生,还是写批语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期待,都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都需要教师有强烈的爱倾注其中。只有真切的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才能不断鞭策自己,感染学生,架设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学生能在心灵沟通的基础上,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奋力拼搏;教师也在心灵沟通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通过笔答“问卷”征询学生的呼声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的同时育人,而要育人就要对所育的人作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只有对教学对象胸中有数,教学诸环节才能有的放矢。这里,广泛倾听学生的呼声,是“胸中有数”的前提。拟定一些题目让学生笔答,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比如,刚接一个新班,要了解以前学上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可以拟题“请告诉老师你以前的学习情况”;要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学生的适应性,可以拟题“你喜欢什么样的××课教师”。在不断的问卷中征询意见。到期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环节有了实际感受,那么教师可以拟题“请帮老师改进、完善××课教学”。期末,课程全部结束了,为了更好总结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得失,可以拟题“请你用文字给老师画张像”,让学生写出对老师的总体印象。
教师的形象是在逐步完善中树立起来的,要在学生中确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关键是教师的不懈进取和追求,来自学生的评价和呼声,无疑是对教师的重要启示和推动。通过笔答问卷,征询学生的呼声,不仅可以是教学避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而且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中,可有效地密切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在促进教学不断改进的同时,促进教师人格的完善。
但是为了使征询有成效,应特别注意三个具体环节:
第一、问卷征询一般不宜要求学生署名。这样,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没有后顾之忧。在希望学生署名时,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时,可以表明教师的愿望,但应当把决定权留给学生。
第二、问卷征询应先发“安民告示”,使学生提前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并且最好不占用课后时间,以保证征询的质量和问卷的收回率。
第三、征询到的意见要认真阅读,及时反馈,尤其是对可行性建议的落实,要立竿见影,切记有来无回。
二、利用作业批语传递教师的期待
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师生间沟通不可缺少的另一面。常用的方式有课上表扬、批评,课下与学生交流。我认为,也可以借助于笔,把教师的期待一一写进作业和批语里。用批语对那些学习认真、作业整洁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不重视课程学习学风懒散马虎的学生进行批评;学期初,可以通过批语告诉学生老师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学期中,可以通过批语与他们交谈期中考试存在的问题;学期末,则可以给学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期末考出好成绩。用笔传递教师的期待,通常具有短、平、快的效应——是师生距离变短,让学生感觉教师平易近人,学生对教师的期待落实快。
表扬和平批评是以情感体验的原则为基础的,其效果常因具体方式不同而各异。现在的初中生对表扬或批评的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公开场合的批评常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引起逆反心理。教师把批评写在批语里,不仅可以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甚至可以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的品性导航。
但再通过作业批语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应注意批语言词力求轻松、幽默、以表扬为主,把批评寓意希望之中,要带着启发和鼓励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批语的文字具有感染力和推动力。当一个学生的作业条理不清时,教师如果写上“整齐的字迹让人愉悦,认真的态度跃然纸上,如果条理更清楚,那通篇作业将无可挑剔”,这与直接批评相比,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教师与学生笔谈,要立足关心爱护,以帮助學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平时,主动接触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等。
总之,不论是“问卷”了解学生,还是写批语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期待,都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都需要教师有强烈的爱倾注其中。只有真切的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才能不断鞭策自己,感染学生,架设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学生能在心灵沟通的基础上,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奋力拼搏;教师也在心灵沟通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