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44岁,因"左上腹包块10 d"人院.患者入院10 d前无意中触及左上腹一鸡蛋大小包块,有触痛,到我院门诊,行CT检查,疑"结肠癌"收住院.半个月来食欲差,进食后感腹部稍胀痛,无恶心呕吐,大便黑色,不成形,2~3次/d.体检:左上腹稍隆,可扪及一大小约12 cm×10 cm包块,边界欠清,触痛,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机 构】
:
518036,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科,518036,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科,518036,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518036,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科,518036,深圳,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4岁,因"左上腹包块10 d"人院.患者入院10 d前无意中触及左上腹一鸡蛋大小包块,有触痛,到我院门诊,行CT检查,疑"结肠癌"收住院.半个月来食欲差,进食后感腹部稍胀痛,无恶心呕吐,大便黑色,不成形,2~3次/d.体检:左上腹稍隆,可扪及一大小约12 cm×10 cm包块,边界欠清,触痛,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的临床及内镜特点,为两者的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2月168例CD患者和156例ITB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 CD以男性为主(男;女为108:60),肠道手术率较ITB高[(33.3%比10.9%,P<0.01)];CD的腹泻、便血、肛周疾病、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66.1%、32.1%、16.1%和28.0%.明显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1],也是导致复发和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治疗中根除Hp已成共识[2,3] ,其对于促进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1],目前理解为生物机体、组织、细胞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明确.但目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IBD是在先天,如易感基因;与后天,如分娩(经阴道分娩或剖腹产)和婴儿喂养方式(母乳或人工喂养)、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卫生等因素影响下肠道抗原物质(如肠道细菌,尤其是共生菌,与食物等)触发产生不适当免疫反应(失去免疫耐受),而导致肠道黏膜(或全层)以侵袭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的持续炎症性病变。
摘 要:从整体情况来看,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西方文化,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然而,从根本上来讲,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在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需要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着手点,进一步有效渗透和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促进英语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重点分析小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5位、癌症相关性死亡率居第3位.亚洲和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是传统高发区.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日益增多,欧美国家发病率也持续增加.过去早期肝癌诊断率低,治疗手段少,疗效小佳,预后差。
患者男,45岁,因腹胀、腹泻伴下肢浮肿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水样便,5~6次/d,无发热、腹痛、恶心、呕吐.之后患者逐渐出现明显腹胀不适,伴活动后胸闷气促及全身乏力,外院B超示胸腔和腹腔积液.患者既往有反复间断性腹部不适伴粪便不成形二十余年.否认传染病、腹部手术及疫水疫地接触史。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PBRG)是指无腹部手术史、幽门解剖结构完好的患者,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在胃酸的作用下对胃黏膜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PBRG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胃黏膜胃动素(motilin,MTL)表达、胃排空与PBRG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目的 研究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左氧氟沙星、羟氨苄青霉素作为一线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影响,以及Hp根除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205例Hp阳性的患者被分为4组:埃索美拉唑20 mg 2次/d(E_(20)组),埃索美拉唑40 mg 2次/d(E_(40)组),雷贝拉唑10 mg 2次/d(R组),兰索拉唑30 mg 2次/d(L组),4组均加左氧氟沙星500 mg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预后很差,临床迫切需要寻找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是一种核转录因子,调控许多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肿瘤形成与转移、胚胎发育、炎性反应等有关的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