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濮阳市油田十四中学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体现“低负高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新理念。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也大胆地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探索,下面就历史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浅谈一下笔者的几点体会,
突出有效性,首先突出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常言道:立德成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是历史学科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首要内容。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变与升华。从而更充分地体现“有效教学”。例如笔者讲《东亚的封建国家》中日本的“大化改新”时,笔者重点突出了日本改革成功所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作为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必须改革开放,兼容并包,以博大的胸襟来学习外来的先进的东西,能够为我所用;作为学生个人,只有虚心地向周围优秀群体学习,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超越自我,成为竞争者,最终成为成功者。在开展历史有效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科的德育功能,既要让学生了解过去,又要让学生关注现实;既要让学生知道历史,又能够预测未来。在教学中发挥德育的有效功能,也为历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突出有效性,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备课活动中,要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反复地进行思考,做到深思熟虑,心有成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达到优质、优化的效果。试想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稀里糊涂,就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什么良好的表现,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也就很难实现。笔者有这样的感觉:同样的内容,第二遍讲就比第一遍讲的效果要好,第三遍讲又比第二遍的效果要好,原因在于笔者能够认真总结,深入反思备课、上课中的每个环节、备课花的精力多了,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突出有效性,可以避免课堂提问中的无效劳动。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师生的双边作用,免不了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思考、回答。但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要突出其有效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与学生的无效劳动。例如,笔者讲《欧洲早期的封建国家》一课,笔者作出四个比较满意的问题设计:A.有人说查里是握着宝剑和十字架走上法兰克历史舞台上的,你能理解的含义是什么。B.法兰克人是坏邻居,还是好朋友?C.我拿出扑克牌中“13”“12”“11”三张牌,让学生对其中的图案做简单的介绍。D.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欧洲封建社会早期有何不同?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很高,很快形成了师生强烈互动的热烈局面。所以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优化,能更好地避免课堂中的无效劳动,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突出有效性,必须尽可能多地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人性化管理。新课程强调让历史课堂精彩起来,同时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活动中,就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中的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为此,课堂中,教师不能搞专制独裁,唯我独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应该增强教学相长意识。在课堂中,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靠爱心呵护每一位同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活动。记得有一次我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在安静地听讲,只有张震同学有走神的现象,我没有大声地责骂,只用一个善意的眼神,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位全校有名的调皮鬼便立即注意听讲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人性化管理的效果。
突出有效性,需要巧妙使用教学用具,有效整合网络资源。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现代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用具,包括简单的地图、图表和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等,对它们的合理使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讲《西亚的封建国家》一课时,借助于《阿拉伯、土耳其帝国疆域地图》,可以使繁琐的知识条理化、直观化,并能合理地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突出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再如笔者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利用网略资源,下载了两种版本课件,但是笔者并没有机械地照搬使用,而是结合现行教材对课件进行了有效加工,并有一定的独创性,加工后的课件很合理又很实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四中学)
突出有效性,首先突出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常言道:立德成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是历史学科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首要内容。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变与升华。从而更充分地体现“有效教学”。例如笔者讲《东亚的封建国家》中日本的“大化改新”时,笔者重点突出了日本改革成功所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作为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必须改革开放,兼容并包,以博大的胸襟来学习外来的先进的东西,能够为我所用;作为学生个人,只有虚心地向周围优秀群体学习,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超越自我,成为竞争者,最终成为成功者。在开展历史有效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科的德育功能,既要让学生了解过去,又要让学生关注现实;既要让学生知道历史,又能够预测未来。在教学中发挥德育的有效功能,也为历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突出有效性,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备课活动中,要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反复地进行思考,做到深思熟虑,心有成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达到优质、优化的效果。试想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稀里糊涂,就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什么良好的表现,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也就很难实现。笔者有这样的感觉:同样的内容,第二遍讲就比第一遍讲的效果要好,第三遍讲又比第二遍的效果要好,原因在于笔者能够认真总结,深入反思备课、上课中的每个环节、备课花的精力多了,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突出有效性,可以避免课堂提问中的无效劳动。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师生的双边作用,免不了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思考、回答。但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要突出其有效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与学生的无效劳动。例如,笔者讲《欧洲早期的封建国家》一课,笔者作出四个比较满意的问题设计:A.有人说查里是握着宝剑和十字架走上法兰克历史舞台上的,你能理解的含义是什么。B.法兰克人是坏邻居,还是好朋友?C.我拿出扑克牌中“13”“12”“11”三张牌,让学生对其中的图案做简单的介绍。D.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欧洲封建社会早期有何不同?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很高,很快形成了师生强烈互动的热烈局面。所以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优化,能更好地避免课堂中的无效劳动,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突出有效性,必须尽可能多地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人性化管理。新课程强调让历史课堂精彩起来,同时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活动中,就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中的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为此,课堂中,教师不能搞专制独裁,唯我独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应该增强教学相长意识。在课堂中,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靠爱心呵护每一位同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活动。记得有一次我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在安静地听讲,只有张震同学有走神的现象,我没有大声地责骂,只用一个善意的眼神,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位全校有名的调皮鬼便立即注意听讲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人性化管理的效果。
突出有效性,需要巧妙使用教学用具,有效整合网络资源。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现代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用具,包括简单的地图、图表和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等,对它们的合理使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讲《西亚的封建国家》一课时,借助于《阿拉伯、土耳其帝国疆域地图》,可以使繁琐的知识条理化、直观化,并能合理地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突出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再如笔者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利用网略资源,下载了两种版本课件,但是笔者并没有机械地照搬使用,而是结合现行教材对课件进行了有效加工,并有一定的独创性,加工后的课件很合理又很实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