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想、画相结合,构建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动、爱说,富有想象力是小学生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动口、动手、动脑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如:二年级《云房子》一课第二自然段写小鸟们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我说:“同学们,小鸟们造的房子漂亮吗?你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学生们高兴极了,纷纷拿出比来,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有的像大冬瓜,有的像花儿,有的像大楼房……“你还想造什么样的云房子?也把它画下来,看看谁造的房子漂亮。”学生们热情高涨画出了各种各样的房子,还上了颜色,非常漂亮。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天空云朵的千姿百态,而且培养了他们爱观察、爱思考、爱幻想的习惯。
  《月亮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怎样让学生透过一个个方块字感受到月亮湾如诗如画的美呢?在读熟课文后,我决定另辟蹊径,利用画画这一途径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用彩笔将各自体会到的美丽的月亮湾画下来。学生们群情振奋,开始紧张而投入地作画,十多分钟后,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组交流、欣赏,并推选出了组内最出色的几幅。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月亮湾主要景物的特点、神韵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的画中。
  后来,我请几位“小画家”走上讲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俨然是一位位小老师,有的从课文中找到自己作画的依据,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段文字;有的把整篇课文作为自己作品的解说词;还有的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把自己心目中的月亮湾介绍给同学……从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缩短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从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是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在导读第二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重点感受“连绵起伏的西山”披上“夕阳的余晖”时的“壮丽”景色。课文描写的景象学生可能较难想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连绵起伏的西山”,“余晖”和“壮丽”则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边画还可一边用抒情的话语加以描绘,如“西斜的太阳正散发着它最后的光辉”,“照在连绵起伏的西山上,好像给山坡上了一件光闪闪的衣裳,高大的西山显得特别雄壮,特别美丽”。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太阳西斜时景象的壮美。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绘画中学到了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学《少年王冕》一课,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五自然段,这一段描写雨后荷花的句子,如何让学生轻松理解、背诵呢?我决定还是用想、画、说的方法。因考虑到学生绘画的基础,让他们去画湖里千姿百态的荷花,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于是我干脆绘制了一幅荷花图(只是简单的荷花、荷叶、树木的轮廓),复印后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后为画面添加色彩,补充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阳光照得湖水通红。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表现出来了;“粉红的荷花苞上雨水点点”画出来了;“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晶莹透亮”也画出来了……犹如艺术特写。我知道学生已经领悟到了荷花的美。但我并没就此打住,我问学生看着自己画的荷花,想到了什么诗句,学生想了想,随即说出了一些有关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快深入地理解了这一段,背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第二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写田老师上课的情景,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这首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在这段课文的教学中,利用课文中语言描绘的形象,利用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把诗中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画好后交流并修改,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抽象讲解,而且学生不知不觉就把这首诗背了下来。
  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们就像一串灿烂的明珠,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独特的光辉。
  《宿新市徐公店》就是一幅村童扑蝶图。它用斜线、直线、曲线、弧线(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描绘出儿童扑碟的背景。在这首诗中,色彩非常鲜明。于是我让学生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边画边让他们思考每行诗要画哪些景物?于是学生画了“篱落、枝头、儿童、黄蝶、菜花”等景物,在这些景物中,“蝴蝶”要画成什么颜色?“枝头、菜花”要画成什么颜色?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这样自由读诗,学生动手绘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充满诗情画意。
  又如《登鹳雀楼》,前两句写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在理解诗的大意后,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然后自己再画一画,以帮助入情入境。学生很快便体会了后两句所包含的哲理。
  总之,学习古诗,要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这就要调动各人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又一定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丰富到画面中去,抓住诗人笔酣墨饱着力渲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深深地引入诗的意境。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学习宋词,也可引导学生把它变成一幅风景画或生活画,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作者喜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意境。然后分上片、下片进行理解。如,学上片时,我让学生重点抓住“茅檐”、“溪上”、“青草”等词,边朗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最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情景画下来。由于农村的孩子对农家生活比较熟悉,很快就将这一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景象表现了出来,再加上一个“醉”字,学生很快联想到了老爷爷、老奶奶谈话的内容,一种温馨、惬意、悠闲自得的画面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边说、边想、边画,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其他文献
摘 要: 马克·吐温是世界文明的幽默大师,其短片小说《竞选州长》以幽默夸张讽刺著称。从关联理论角度欣赏,推敲其幽默的形成,必定是一件在理论和实践上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有利于作品的理解欣赏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小说《竞选州长》 英文原版 幽默  一、关联理论相关内容  由于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力图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在认知或理解语言信息时总是有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战略的实施,职业学校发展迅速,面貌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瞩目。然而,有许多职业院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存在着重专业技术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甚至很多人认为在职业教育中开设文化课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而加大力度发展各专业课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使得职教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抓好阅读教学
摘 要: 听课、评课、反思,既是语文课教研的需要,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事务。经常听课评课、反思,有利于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与普及;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教学成绩 提升诀窍  教师上好每节课是必需的、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听课、评课、反思,也是提升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当中指出的语文素养中包括一个重要的内涵——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这种技能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培养。那么阅读教学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互动的过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字词学习是语文知识积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字词不但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而且是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具体的载体。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字词教学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摘 要: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等,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虽然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在不断迈进,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地
摘 要: 美妙的乐曲能直接使大脑兴奋,促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精彩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寓教于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从三方面谈了音乐与画面在语文课堂上的结合运用。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音乐 画面  语文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沉醉;语文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