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课堂:好奇,皇宫里是怎么过年的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pei713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萌萌:“暖暖,今年过年打算去哪儿玩啊?”
  暖暖:“唉,萌萌姐,说实话,我现在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哪儿也不想去,去年过年就觉得很无聊。”
  萌萌:“说实话,我也觉得年味儿有点儿淡,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不像小时候那样对过年充满期待了吗?”
  凡凡:“其实过年也有好玩的地方,比如故宫。我听说春节期间,故宫将恢复多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年味儿的紫禁城。”
  吴鹿:“哇,这个听起来很有意思,我其实一直很好奇,以前皇宫里都是怎么过年的。”
  本期萌课堂,让我们带着一颗好奇心,想象自己穿越到了古代,一起去看看皇宫里是怎么过年的吧。
  萌萌:“咦,乾清宫那儿有人在贴春联,可是,他们贴的春联和我们的不太一样。我们的春联是红底的,但皇宫里的春联却是白底的!”
  凡凡:“不用太惊讶啦,我来给你解释解释。”
  皇宫里的春联都用墨笔写在白绢上,再制作好边框,悬挂于宫殿朱红的柱子上。皇宫里的春联为何用白底呢?因为皇宫大多都是红墙、红柱子,在整体红色的背景下,如果也用红绢或红纸写春联,就缺少了色彩对比,既不协调,也不美观,甚至都看不清楚。
  暖暖:“那里聚集着一群人,他们在干吗呢?”
  吴鹿:“我看到了‘福’字,应该是皇上在‘赐福’。”
  清朝皇宫过年有个习俗,每当新春之际,皇帝都要在内廷亲笔书写一些“福”字。第一个“福”字,一般悬挂于乾清宫正殿,还有一些张贴于各处宫殿,更多的则是赏给文武宠臣,用来联络君臣感情。清朝皇帝过年写“福”字, 是从康熙帝开始的。皇上书写“福”字用的纸,大多是丝绢制作,以丹砂为底色,上面还绘有金云龙纹。
  萌萌:“我闻到饭菜的香味从那边传来,哇,皇家的除夕家宴要开始了吗?”
  凡凡:“皇家的除夕家宴讲究排场,走,一起去开开眼。”
  清朝皇帝平时都是单独进膳,除夕这天,会与皇后等后宫佳丽们一起吃顿团圆饭。宴席上,先摆设冷膳,太监再传话上热膳,总共40道菜左右。皇帝在喜乐中进入乾清宫,后妃们行礼。入座后开始表演助兴的承应宴戏。皇帝和后妃们边看戲边进餐,先喝汤,再喝奶茶,接着是酒宴。皇帝进酒时,后妃们都要行跪拜礼。进酒之后,再喝果茶。承应宴戏结束后,后妃们向皇帝跪拜,然后各自回自己所住的宫殿。
  暖暖:“你听,有唱戏的声音……”
  吴鹿:“吃完年夜饭,我们一般会看春节联欢晚会,皇宫里的人会怎么玩呢?”
  年夜饭结束后,皇上会和亲近的大臣、亲王、郡王们,一起观看“庆隆舞”。“庆隆舞”是满族最具特色的舞蹈。除了舞蹈,他们还喜欢听戏。清朝皇帝大多都是戏曲的爱好者。从腊月十一起,重华宫的连台戏便开始了,宫里每天锣鼓声声,时时萦绕着丝竹管乐、弋调昆腔,热闹非凡。
  萌萌:“我都困得不行了,可是今晚得守岁,凡凡,现在几点啦?”
  凡凡:“快到子时了,过了子时,皇宫就要举行开笔仪式啦。”
  中国古代从汉朝开始,把正月初一叫元旦(和现行的阳历1月1日不一样),作为一岁之始。雍正朝之后的清朝皇宫,每年除夕子正时分,也就是年三十的午夜,刚刚进入年初一的时刻,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洗漱好,穿上冠服,到养心殿的东暖阁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所谓元旦开笔,就是皇帝亲自书写一些吉祥话,内容都是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江山永固一类的话。皇帝的这些心愿与祈求,写完要密封起来,任何人不能拆阅。
  暖暖:“我们家过了24点,进入初一要包水饺吃,皇宫里的人也吃水饺吗?”
  吴鹿:“当然吃,不过,他们吃的是素水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清朝皇宫,水饺叫作饽[bō]饽。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为了夺取统治权,连年浴血奋战,导致死伤无数,为了表示对无辜死者的忏悔,努尔哈赤对天发誓,每年除夕都要包素馅饺子以祭奠死者。从此,清朝宫廷就留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除夕夜要吃素馅饺子。素馅饺子的馅料以干菜为主,包括长寿菜(马齿苋)、金针菜、木耳、蘑菇、笋丝、面筋等。
  萌萌:“游历了一趟故宫,真是涨知识了,原来皇宫里是这么过年的,不过我还是喜欢在家过年。你看,同样是团圆饭,但皇宫里规矩、礼节那么多,后妃们虽然和皇上一起吃团圆饭,但大家却不能开心畅聊,皇子们也不能参加。这样看来,少了好多平民百姓的天伦之乐啊。”
  凡凡:“对啊,我们普通百姓家虽然不能享受皇宫的锦衣玉食,但一家子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吃喝喝,已经很幸福啦。”
  暖暖:“我好像想通了一件事,其实年味儿并没有变淡,因为团圆才是年,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年味儿。”
  吴鹿:“想要了解更多皇宫过年的内幕和传统礼仪,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故宫看看哦,那里有很多展览,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其他文献
沉默寡言的风马少年:  你好啊,近来过得怎样?虽然和你同在一个校园里,可我们也很久没见面了。  从我踏进高三教学楼的那一刻起,早早响起的早读铃声、迟到的下课铃声、延长的晚自习……它们组成的无形的屏障已经将我们和太多的人与物隔绝开来,我们每天只顾着在书山中攀登,于题海里沉浮,掐着秒来计算时间。  再有趣的知识,重复多了,难度大了,也会变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可每当我感叹自己没有机器猫的记忆面包,不适
有个奇怪的悖论:我们都希望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却希望别人应该和自己一样。很多人爱说“将心比心”,这在常态下可行,在特殊情形之下,就不那么灵光。  我认识的一些女性朋友,爱穿奇形怪状的衣服,理由就是“我不想和别人一样”,这恐怕可以印证上面的说法。  其实,一样和不一样,都是相对的。我第一次上人体解剖课的时候,最惊讶的是那些尸体上肌肉的起止点,居然和书上写的一模—样。  我问老医生:“有沒有不是这样长的
1  申海已经五十天没有喝水了。  付妮左手托着腮帮子,右手拿着笔反复画着“正”字底部的一横。付妮和申海这个奇怪的转校生做了五十天的同桌,在这五十天里,他们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申海给人的感觉很内向,不过,这不是付妮关注的重点,她关注的重点是,为什么申海可以连续五十天不喝水?  2  体育课下课,被烈日暴晒的同学们浑身是汗。一身汗渍的付妮一路飞奔到洗手池,就在她准备好好洗把脸的时候,申海刚好从她旁边
一  一群孩子在小溪里抓鱼,比谁抓上来的小鱼最漂亮。孩子们都说自己抓上来的小鱼漂亮,而一个孩子说,最漂亮的小鱼是从他手上溜掉的那条,没有哪条小鱼能比得上。  溜掉的小鱼最漂亮,有这种心理的不只是孩子。人们常常认为,摘不下来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还未绽开的花朵,总是最美丽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什么东西最闪亮?什么东西最美丽?什么东西最好看?在人们看来,是那些还没有得到的、已经错过的和已经失去
干活抵债  “哗啦——”  小蒲抱着手,看着又打碎一个盘子的安辰。此刻,安辰正围着围裙坐在小板凳上,笨手笨脚地洗着碗碟,意识到闯祸后,一脸惨白地僵住身体。  “第一百三十九个。”小蒲黑着脸瞪着安辰说,“才三天你就打碎我这么多个碗,我看你是永远也别想从我这座客栈走出去了!”  “守财奴,啊不,小掌柜,看在我这么认真干活儿的分上,就别再扣工钱了。”安辰谄媚地冲着小蒲呵呵地笑。  “一下午就洗了这么几个
对于生命来说,静有着独特的意义。  静,使我们善于和解,善于宽慰。静,增长了我们心的承载力,此时心变为宽广无边的大海,即便负载巨轮也无声无息、不慌不忙、游刃有余。静,也是一种寂寞的美。它遗世独立,温和优雅,如檐上野白、鹿鸣幽林、野芳驿外。她于天地之间,默默而清宁。  人虽静,但非强忍。参透静的人不会咬牙切齿隱忍不发,而是藏狂风巨浪于沉稳心胸,化于无形。他们往往有丰富的内心经历,终参得静而无惧于尘世
内容提要: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既与格非的小说观念有关,同时,也与格非的生存环境及其诱发的情绪有关。本文是从所谓南方的“水”意象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的。经过深入的阅读,“水”意象不但是格非小说中描写的现实之物,同时,也与格非小说中表达的记忆经验和时间认识有关,而从更为深层的角度上讲,它还关乎一种生命和欲望意识。上述内容构成了“水”意象在格非小说中的三方面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对物首要的态度不是追问“物之为物”,而是关注如何“成物”;强调以自身参与到物的生成中去,成己以成物,遂使物成为“事”,使万物一体;强调以“味”、“感”方式进入物之中,发展出不同于“看”的通达事物之方法论。进入事物之中而使事物退隐的可能性降低,为克服今日世界的数字化、表象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成物 以事解物 味感    世界万物是如何到来的
初识那日邂逅美好  若干年前,我在一所高中读书,高二新学年伊始,宏转学到我们班上。高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分文理科,同一班的同学瞬间四分五裂、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大家心里都有些留恋不舍,于是班里组织了最后一次联欢会——击鼓传花,花落到哪个同学手里,哪个同学就表演一个节目。  花在同学们的手里传来传去,不知怎么就传到我的手里,传给我的人正是宏。我慌里慌张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努力想了片刻,便说:“请这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四个自信”,将文化自信作为融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的根基性和引领性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支持,也是在世界政治与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本。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却是硬任务。在当前满足人民需求和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因素和支撑力量,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