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发展他们的特长,做到真正的发挥个人的能力。而现如今,在现代教育中也应引入“因材施教”的相关特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202
一、调查分析,划分层次
要实施好分层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在课堂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对于问题的回答情况,以此来了解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通过信息的汇总与收集,让老师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进行适当的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组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做到真正的把握所学知识点,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二、制定目标,分类要求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认真的研读教材,抓住课程重点与教学主要内容,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也应结合实际,遵从学生的观点与看法,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真正贴近于学生,促进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做到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多样化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老师的洞察与分析能力,还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构成较为完善的学习体系。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达到各自的目标,并从中获得自信。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相关性质时,教师应根据接受新知识能力水平分为三组。第一组,教师应要求组内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并根据记录的实验结果,自我总结实验规律与相关性质。第二组,要求学生熟记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流程,以此为基础做好实验记录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三组,完成摩擦力的实验操作,整合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的相关特点与不同之处。教师通过三组的分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做到让每个学生真正理解与把握本次课的内容与重点。
三、分层教学,共同进步
对于分层教学的实施,其中一个重要的场所就在课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共同目标的讲解与研究,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目标,从而实行分层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做到真正的探究问题本质,在此期间,教师应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做到分组讨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充分讨论与研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促进对于问题的巩固与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组内进行走动,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观点,明确学生研究的方向,同时也能及时的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让每个学生更加合理有效的学习。
四、作业课内相同,课外分类
对于作业的安排,教师可以把作業分为课内与课外两类,对于课内的作业应适应全体同学,制定相对基础、巩固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而对于课外作业的安排,教师应划分层次,做到分层制定。一是创新性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相对拔高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三是相对基础,主要以巩固知识点与发展思维为主。这样的分类不仅能够锻炼各个阶段的学生,同时还能根据自身状况做到自身大幅度的提升,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个人学习潜能。
五、辅导分类型,提高能力
辅导课是有助于学习的另一种方式。一方面能延长授课时间,巩固课上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更好的完成现阶段任务,另一方面还能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这类辅导的授课,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与特点,着重把握学生的特点,从而进行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与辅导。针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认为较难的知识点,做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在大脑中构建起学习体系,明确当前学习目标;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教师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并从中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技巧;对于尖子生,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在此期间,教师应在训练中加大题量与创新题型的种类,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竞赛,以此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在讲授内容中也可以将知识面进行拓展与加深,让学生深度理解物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
六、分类考察,体现效果
对于阶段性学习的成效,教师应制定相应考试,实施分类考察。主要内容分为基础题、创新题以及提高题。基础题为必答题全体同学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创新题为中等生与尖子生必答,而其他学生进行部分选做;提高题则专门面向尖子生,以提升思维能力为主。通过分层的测验方式,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分类考察不仅体现在题目难易程度上,而且还体现在对于题目多层次的剖析上,让每一位学生激发出最大潜能,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应学习目标。
总之,分层教学以班级为主体,在班级内做到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大程度的利用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同时,差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这个大环境下,学生能更好的进行学习,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何芳.初中物理总复习课分层教学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周晓玲.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7.
[3]丁志红.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202
一、调查分析,划分层次
要实施好分层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在课堂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对于问题的回答情况,以此来了解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通过信息的汇总与收集,让老师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进行适当的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组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做到真正的把握所学知识点,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二、制定目标,分类要求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认真的研读教材,抓住课程重点与教学主要内容,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也应结合实际,遵从学生的观点与看法,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真正贴近于学生,促进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做到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多样化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老师的洞察与分析能力,还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构成较为完善的学习体系。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达到各自的目标,并从中获得自信。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相关性质时,教师应根据接受新知识能力水平分为三组。第一组,教师应要求组内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并根据记录的实验结果,自我总结实验规律与相关性质。第二组,要求学生熟记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流程,以此为基础做好实验记录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三组,完成摩擦力的实验操作,整合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的相关特点与不同之处。教师通过三组的分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做到让每个学生真正理解与把握本次课的内容与重点。
三、分层教学,共同进步
对于分层教学的实施,其中一个重要的场所就在课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共同目标的讲解与研究,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目标,从而实行分层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做到真正的探究问题本质,在此期间,教师应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做到分组讨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充分讨论与研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促进对于问题的巩固与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组内进行走动,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观点,明确学生研究的方向,同时也能及时的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让每个学生更加合理有效的学习。
四、作业课内相同,课外分类
对于作业的安排,教师可以把作業分为课内与课外两类,对于课内的作业应适应全体同学,制定相对基础、巩固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而对于课外作业的安排,教师应划分层次,做到分层制定。一是创新性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相对拔高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三是相对基础,主要以巩固知识点与发展思维为主。这样的分类不仅能够锻炼各个阶段的学生,同时还能根据自身状况做到自身大幅度的提升,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个人学习潜能。
五、辅导分类型,提高能力
辅导课是有助于学习的另一种方式。一方面能延长授课时间,巩固课上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更好的完成现阶段任务,另一方面还能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这类辅导的授课,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与特点,着重把握学生的特点,从而进行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与辅导。针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认为较难的知识点,做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在大脑中构建起学习体系,明确当前学习目标;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教师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并从中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技巧;对于尖子生,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在此期间,教师应在训练中加大题量与创新题型的种类,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竞赛,以此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在讲授内容中也可以将知识面进行拓展与加深,让学生深度理解物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
六、分类考察,体现效果
对于阶段性学习的成效,教师应制定相应考试,实施分类考察。主要内容分为基础题、创新题以及提高题。基础题为必答题全体同学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创新题为中等生与尖子生必答,而其他学生进行部分选做;提高题则专门面向尖子生,以提升思维能力为主。通过分层的测验方式,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分类考察不仅体现在题目难易程度上,而且还体现在对于题目多层次的剖析上,让每一位学生激发出最大潜能,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应学习目标。
总之,分层教学以班级为主体,在班级内做到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大程度的利用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同时,差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这个大环境下,学生能更好的进行学习,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何芳.初中物理总复习课分层教学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周晓玲.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7.
[3]丁志红.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