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鳝鱼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湖乡土生土长,祖辈是勤恳的农民。我们那地方叫李儿岗,大多是李姓。
  过去,李儿岗四面环水,出门皆坐船。在我小时候,湖大多變成良田了,但沟沟坳坳多。这些河沟里鱼不少,良田里也有鱼。因为我们那地方地势低,下一场大暴雨,就变成白茫茫一片,仅露出来长长的湖草和高高的田埂。
  春上,爷爷耕田回来,总要用草蒿穿上一串鳝鱼。这些鳝鱼藏在田里,犁田时破坏了它们的洞巢,它们就会游出来,爷爷的榆木鞭杆会不客气地将它们击昏。
  我10岁左右就会捞鳝鱼,方法多种多样。
  一种方法是晚上捉。大约在春末夏初的晚上,我会备一个手电筒,穿双长筒胶鞋,拿一把用竹子制作的卡子,挎上一个竹篓,出发去田埂上捉鳝鱼。
  这时候春暖花开,空气清净,初犁的苗田平坦如镜,水清见底,虫叫蛙鸣。鳝鱼会从埂中的洞和泥中钻出来透气觅食。手电光照在它们身上,它们一动不动,你用右手指抓,它们乱扭乱咬,你必须又准又快地抓,极快地塞入篓中。用竹夹比较稳当,一夹它们就注定当俘虏了。有的鳝鱼精,当中指或竹夹一触水面,它就哧地游走,你必须下水紧追,这就怕把水搅浑,水浑了它就钻进泥中。除田里找外,还可到浅水沟、水渠边找,有些鳝鱼藏在草丛中。随便一个晚上,就可捉一篓子鳝鱼。
  另一种方法是白天钓。自制一根长铁钩,套上蚯蚓,然后拎上铁钩去田埂河渠边找洞眼。有鳝鱼的洞眼水是浑的,微微晃动。铁钩轻轻放进洞眼,口里轻嘘着,手把河边的水弄响,那洞中的鳝鱼,不知死活,嗅着饵味,张嘴一咬,你把铁钩一提,便可哧溜溜地将鳝鱼拉出来,丢进篓中。也有出现闪失的时候,咬了钩的鳝鱼把钩吐出来,又缩回洞中,这样的可过几天再钓。有的鳝鱼饿馋了,哪怕被钩子剐伤了也再咬,它还会随钩出来,尖脑袋露出洞外。有的洞眼在水田里,用手抠,顺着洞赶,可以把鳝鱼揪出来。有时将手伸进洞去,鳝鱼会从另一个洞眼出来,在水里游走。
  还有一种方法是下钩捞。自制数十根1米左右的竹竿,到镇上买些小铁钩,用2米左右的塑料线系牢,然后将线的另一头拴在竹竿上。天黑之前,到渠塘边,预先带把长铁爪子,先在水里弄个窝,把杂草拨开,再把套上蚯蚓的钩竿放下去。次日清晨,提着篓子收钩,那鳝鱼一般缠在杂草中,因为它们吞食了铁钩上了当,挣脱不掉就乱窜,够凄惨的。
  捞鳝鱼还可用竹篓子,里面放几条蚯蚓做诱饵,把竹篓放在渠塘边。鳝鱼能进不能出。小时候,我捕捉了鳝鱼,积攒起来,交给大人们拿到街上卖。它们不值钱,几角钱一斤,也可卖点钱。大人们为了奖励我,就把街上的白馒头、锅盔、油条买回来,我和妹妹们吃得香喷喷。
  现在,鳝鱼越来越少了,捕鱼的人连筷子一样细的鳝鱼也不放过。现在捕鱼的方法也先进了,都是晚上用电打,已经到竭泽而渔的地步了。
  唉,童年时代的捞鱼方法真令人怀念,可惜一去不复返了。
  (选自《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散文全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
  本文讲述的是作者儿时在家乡下田沟捕捞鳝鱼的经历,全文围绕如何捉鳝鱼,详列了三种方法。作者利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将捉鳝鱼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文章结尾是对童年时代捞鱼方法的怀念,也是对良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无奈与惋惜。
  本栏目插图:庄慧慧
其他文献
在教室的卫生角旁边,坐着一个笨笨的女孩,她既没有“数学大王”覃盅棋聪明,也没有“长腿假小子”胡诗卿个子高,但却是心地善良的天使。  那天,寒风在窗外肆无忌惮地咆哮,雨水敲打着地面。我引以为豪的作文竟然只得了个“B”,不是我写得不好,而是我将老师说的想象作文错写成了周记。望着别人拿着“A ”的本子到处炫耀,我的心像被一把无比锋利的刀刺中最脆弱的地方。  突然,我的目光射向了成绩最差的向书,她考试最多
♂ 自我介绍  我叫张子睿,用网上流行的说法,叫“暖男一枚”。  作为爸爸妈妈倾情打造的“产品”,我有以下功能:一、能写会画,现任校报文字编辑。二、能诵会说,曾主持家长帮石家庄站年会、石家庄儿童义工团年会等。三、能拉会跳,学习过拉二胡、跳舞,曾获省小金钟比赛优秀奖、全国拉丁舞比赛一等奖。  在学校里,我是积极上进的好学生、老师的“好帮手”。写作方面,我先后在《意林·图解作文》等报刊上发表作文八十余
我又换同桌了。以前只知道她是班里的“女汉子”,一做同桌才发现,她还是个“话痨”。  “你干什么啊啊啊啊!”刺耳的尖叫声又在我耳边响起。哎呀,糟糕,我不小心把同桌的铅笔盒给弄到地上了!这下惨了!还没等我做好准备,她“话痨”的毛病又开始犯了。她用手指着我说:“你干什么啊你,莫名其妙把我铅笔盒弄掉,我的笔很贵的,弄坏了你赔得起吗?这可是我新买的笔啊,就这样被你糟蹋了,你自己看看,地上那么脏,把铅笔擦干净
♂ 自我介绍  我叫周冠冰,属虎,今年10岁,身体壮实,长得虎头虎脑。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的男孩。  我喜欢博览群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什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动物植物,各种类型的书,我通通爱不釋手。在班上,要数我的知识面最广,连老师都送了我一个“周博士”的美称呢!  我喜欢旅游,都说“见多识广”,旅游帮助了我积累写作素材。我喜欢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笔描述我的所见所闻,让大家一起分享
2019年7月28日 星期日 阴  今天是我们来到庐山的第二天,我们计划去游览三叠泉。三叠泉其实是一个瀑布。溪水从又高又陡的悬崖上分三级跌落下来,非常美丽壮观。这样的美景让人马上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原本以为,李白就是在这里写下《望庐山瀑布》的。后来才知道,李白并没有来过这里。为什么呢?因为三叠泉的路太难走了,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路呢?去三叠泉的路难走,这是去过的人都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纽约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科研人员,研究出一种根据大脑活动来识别身份的技术,并且称这种技术具有惊人的准确度。  研究人员用脑电图头套记录了50名志愿者的大脑活动。参与者浏览经过筛选以引起独有反应的500幅图片,研究人员则在参与者观看图片时扫描他们的大脑。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大脑对每幅图片的反应都不一样。根据他们的大脑对图片的反应,研究人员设计的计算机程序能够绘制出“脑纹”
从噗嗒噗嗒  到噗噗嗒嗒  雨点儿 心急地  敲打着玻璃  这些好奇的家伙  一定看到  我的满架子书了  一定是的  它想进屋去  瞧一瞧 书本里  都藏着些  什么神奇  它和文字们  聊一聊天  为什么老闷在家里  脸蛋儿  還脏兮兮的  雨点儿肯定忘了  自己也是  天书逃下的文字  闪电雷声  为此正发脾气
摄影,是瞬间艺术,是光和影的结合。它以光为笔,以影为墨,寓情于景,感悟于心。它是发现“真”的一种方法,是传承“善”的一种途径,是赞颂“美”的一种艺术。  最初喜欢摄影,是从那些旅游杂志上的美丽图片开始,后来因旅游,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喜欢摄影也就不需要理由了。如今,已经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摄影,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在什么地方,也不管工作多忙碌,我都会让自己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人和事,拍几
爸爸存有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有一个小男孩,他上半身穿着用卡其布制作的衣服,下半身穿着奶奶给他缝的灯芯绒裤子,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他就是我爸爸!照片是1974年在他的出生地成都的人民公园拍摄的,那时的他只有两岁。爸爸说,当年他有一个外号,叫“小地主”,因为在那时,爸爸在小伙伴里面穿得最好,而且吃得也很胖。那时候粮食是定量供应的,买米要粮票,买肉要肉票,爷爷奶奶就把全家的粮油省下来主
我妈妈的老家在隶属于江西九江的一个小渔村,紧挨鄱阳湖。那儿空气清新,物产丰富。每到傍晚时分,晚霞、漁船、炊烟、蓼子花,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渔村夕照图。  有一次过小年,妈妈带我回乡下看望太婆(外婆的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一阵尖锐的嚎叫声吵醒了。我连忙穿上棉袄,趴在墙头看,原来是邻居二奶奶家在杀年猪。杀年猪是这里过年的传统习俗,等猪养得膘肥体壮,就宰了做成过年餐桌上招待客人的“硬菜”。  二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