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野草》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背景和前期准备】
  1.扬州中学经典阅读工程已经进行至第二轮,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高一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的第二本(本学期必读的三本书为《红楼梦》《野草》《经典常谈》)。
  2.在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用两周时间完成了《野草》这本书的阅读,教师也对学生的阅读成果(以读书笔记为主要形式)作了初步检查和交流。具体过程如下:
  ①学生用10天时间阅读《野草》,在不参阅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对里面的每一篇提出猜想,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做出回答,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②教师检查笔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针对部分笔记做出点评。
  ③教师推荐两篇论文,分别为孙玉石的《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和江弱水的《论〈野草〉的视觉艺术及其渊源》,让学生在精读论文的基础上,对之前自己的阅读结论进行补充、修正和思辨。
  3.教师根据之前的学情反馈,在《野草》里精选了六篇文章,分为A、B两组(A组《秋夜》《影的告别》和《复仇》,B组《希望》《过客》和《墓碣文》),由两个同学自发领取任务并组队,每组三人,对这三篇文章进行精读并形成初步结论,准备在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做读书汇报,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
  【教学目标】
  1.借助两个小组同学的读书汇报,形成对《野草》里六部作品阅读过程和结论的感知,并进行讨论。
  2.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野草》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野草》是可以“猜”的,因为它是诗歌。而中国诗歌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具有“隐”(谜语)的特质,诗歌里面使用的形象,形象带来的丰富意蕴,都使得我们的解读有众多空间。鲁迅的《野草》,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整体上借助象征手法,表达了新文化运动遇挫之后那一段时间,他内心的阴郁、孤独和苦闷。
  (展示龚乐怡读书笔记)
  刚读《野草》就深觉其意象与《朝花夕拾》截然不同,用的词语都类似于死亡一类,文字中透出的绝望令人压抑、烦闷、窒息。鲁迅先生的毒舌与悲观都显而易见。
  下面我们就请两位同学代表两个小组进行他们的读书汇报,看看他们对这六篇作品分别有怎样的解读。每个同学汇报完毕以后,下面同学有5分钟的提问质疑时间。
  二、读书汇报
  A组
  演讲人:从蓉。
  供稿人:从蓉、马欣妍、谢心悦
  汇报撮要:
  《秋夜》中“枣树”和“诡异的笑”的含义?
  《影的告别》中“影”和“告别”分别指什么?
  《复仇》中路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何复仇?
  总结:
  这三篇文章,我认为可以说是鲁迅一个自我对于另一个自我的对话。在首篇《秋夜》当中他的一个自我对于他另一个自我发出了吃吃的笑声,嘲笑另一个自我的虚幻的胜利。在第二篇文章《影的告别》当中,影与光的告别更加体现出了他的一个自我,对于另一个光亮面的虚假的鲁迅的反对,他要到虚伪的光明去不了的地方,他要离开这个虚假的战斗。特别是在《复仇》当中,两个人相爱相杀,但是最终他们并没有动,就这样静静地站着,这就是鲁迅的两个人格的对立,这两个人格并没有冲突、融合,而是就这样对立共存,发出对无聊者的复仇。我们所赞扬的那个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以及隐藏着痛与恨与无奈的从旧时代而来、看过许多社会的阴暗的鲁迅,这两个鲁迅才造就了这一个冷眼看穿的荷戟独彷徨的鲁迅。
  质疑:
  焦揚:对于“枣树”和“影”的属性的追问(解答略)
  B组
  演讲人:孙颖秋
  供稿人:巫天骐、池奕恒、孙颖秋
  汇报撮要:
  对《希望》中“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的理解。
  对《过客》中老翁形象及其与鲁迅本人关系的理解。
  对《墓碣文》中深层意蕴的理解过程和纠偏经过。
  质疑:
  韦颖钰、谢心悦对“绝望”的质疑(解答略)
  三、教师总结读书方法
  1.猜从形象开始:《野草》是具象化的写作,很多形象根据文学传统、阅读经验和具体语境,可以初步揣摩其含义。(举魏晨希读书笔记的例子讲评纠偏)
  2.《野草》中形象的互文关系:不仅如此,《野草》中的形象存在互相指涉和诠释的关系,比如B组的三个文本,可以用“希望”这条线一以贯之,可以在不同语境里看到对“希望”的不同解读。
  3.鲁迅其他作品形成的文本群:进一步来说,不仅是《野草》,我们读过的鲁迅的其他作品,都可以互相参照验证,比如《呐喊·自序》里对心路历程的剖白,“做着好梦的文学青年”和小粉红花的关系。
  4.在文化传统中的鲁迅:《野草》中借用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意象和写法,如《庄子》中的死亡意象和寓言手法的借用,这是我们理解《野草》主题的一个重要切入角度。
  5.整本书阅读和单篇文章阅读的区别:要学会经由单篇文章构建语义场,要努力对单个意象形成“立体的懂”,要学会接受《野草》中的悖论、矛盾、丰赡性和不确定性,不一定有最终明确的答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
其他文献
第一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单韵母卡片,做“找朋友”游戏。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拼音王国的单韵母宝宝,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小老师领读。齐读。)  真棒!现在我们来给单韵母宝宝找朋友,组成我们学过的3个复韵母。(指名上台给单韵母找朋友)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单韵母宝宝非常热情,除了“ɑi ei ui”,它们还找了几个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板书课题:ɑo ou
摘要 介绍用VB开发AutoCAD进行参数化绘图的途径和方法。优化孔型设计是轧钢工艺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轧制角钢孔型的优化设计,介绍这种方法在轧钢孔型优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VB;AutoCAD;参数化绘图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0-0108-03    轧钢孔型的优化设计是轧制工艺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利用参数化绘图
中小学“四项配套”工程是学校基础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涉及实验室、图书馆、艺术器材、体育器材的装备建设。启东市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合格学校建设和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的实施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创新工作举措,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2006年以来,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继续推进全省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王斌泰厅长在全省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上级部门
教学目标:  1. 导兴趣:通过看封面、读插图、选读片段等,激发阅读兴趣。  2. 导策略: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一本书,掌握基本的阅读常识。  3. 定计划:制订整本书的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  知道拿到一本新书后应如何阅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关注这本书的相关信息  1.课题导入。  在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中,它可能是最容易弄到手的一本,同时也可能是让人最感亲切、最具多义、最为奇特的
教材解读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了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即习作单元。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要求。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分别从不同方面、用不同事例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并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初试身手栏目通过两个小练习,帮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选材。两个小练习设计有
一、预测策略的定义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二、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构建预测策略的意义  1.基于种子课程在童本阅读  课程框架中的作用  童本阅读是我们学校基于儿童立场提出的课程理念,包括种子课程、营养课程、生长课程三大圈层结构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点》中很多方面的工作部署都与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密切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要点》精神,做好新一年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推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要点》中指出,2008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摘要 设计基于TSC和模糊专家系统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介绍控制原理,描述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经数字仿真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电压无功控制;模糊专家系统;TSC;VQC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131-03    1 引言    在国际原油日益紧张的今天,节能已成为全世界的第一大主题。同样,在电力行业中,如何提高电能质量
1月23日,2008年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在珍宝假日饭店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总结2007年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工作,部署安排2008年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工作。南京市教育局洪伟副局长等出席了会议。  洪伟副局长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2007年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工作,对于2008年的装备工作,洪局长提出了几点指导意见:“要以科学发展观制定好我们工作的方案步骤。2008年的工作,幼
古文经典的记诵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级教师、古诗词吟诵专家陈琴老师找到了突破口,在其首创的“经典素读”课程中,长声为吟,促声为诵。琅琅书声如金声玉振,叩击着我们的灵魂。陈老师带领着学生快乐读书,启发我们思考教学的真谛。20多年的教学实践,陈老师不仅吟诵经典,还会用节奏流转、气韵生动的歌诀乐(yuè)读法带学生翱翔在经典的天空。  陈琴歌诀乐读法,又称歌诀体,是由经典素读创始人陈琴首创的或歌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