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缓慢,不仅仅是观察、立意、组织表达能力的缺失,还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笔者认为,良好的写作习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列提纲的习惯。许多学生总是在没有提纲的情况下提起笔来就写,想一点写一点,写不了几句就写不下去
  了。写作时没有提纲就像建楼房没有设计图一样,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写出来的作文会出现中心不明确,表达很凌乱等毛病。提纲是写作的向导,可以帮助作者理清思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重培养他们列提纲和修改提纲的习惯,指导学生在正式写作前先写提纲,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再动笔。
  
  二、打草稿的习惯。根据许多教师的反映,学生写作文不打草稿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是极不严肃的写作态度。不打草稿的作文往往没有修改的机会。列好提纲只是构思好了文章的框架,但是在内容表达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写错别字、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重点不突出等。如果没机会修改,就很难提高文章的质量。写作时先打草稿就好像参加了“保险”,为进一步的修改留下了余地。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专用的草稿本。平时注意训练学生的书写速度,允许学生起草时字可以写得差一些,但必须自己能认清,誊抄的时候就要做到字迹工整。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养成了先打草稿的习惯,写出来的文章表达流畅,条理清晰。
  
  三、自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文豪鲁迅提倡多修改,他提出文章写好后,至少改两遍,把用错的词、句和无用的话全部删去。可是有些学生却不善于修改,基本上把草稿抄一遍完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完成了写的任务就可以了,修改是老师的事,所以写完之后也懒得再看一眼,这样显然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初学写作者,一定要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写出后,运用换词、换句、调段、增删等方法,直接在草稿上修改,修改的过程是对文章去芜取菁的过程。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求学生在修改时做到以下几点:1.检查文章是否切题;2.检查条理是否清晰;3.检查语句是否通顺;3.检查是否有错别字;5.检查重点是否突出;6.检查标点是否正确。然后,再把修改后的文章工整地誊抄在作文本上,久而久之,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四、认真书写的习惯。只要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就不难看到,有些学生写的作文不但语言枯涩,不忍卒读,而且字写得很不工整。许多字不成形,东倒西歪,文面也不干净,涂涂画画,真是不堪入目。这和老师没有引导学生认识认真书写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关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考试时有的学生虽然作文写得较好,但因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改卷老师没耐心看完,随便给个分数。多少影响了考试成绩。因此,我们在指导写作时,要特别强调学生把字写好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做到把字写得端正、美观,在誊抄时必须做到文字规范、正确、一丝不苟,力求文面干净。教育学生把字写工整就好像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一样,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书写正确规范是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专心写作的习惯。有不少学生在构思写作时不能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而是东张西望,或互相小声说话,总是进入不了写作的最佳状态,这就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由于精力分散,结果灵感不兴、思路不畅、写写涂涂,造成“难产”,这显然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专心写作、心不外驰,能排除杂念,有利于产生灵感和开拓思路。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求学生做到耐心、专心,聚思凝神,学会进入角色。遇到不会写的字自己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以免中断自己的思路又干扰了别人。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写作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思维就比往常活跃,能很好地挖掘自己的写作潜力,有的还做到超常发挥。
  总之,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学生通往写作成功之路的重要基础,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县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廖淑芳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职业学校每年都招收大批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市生源的学生一起就读。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难点,在一个农村生源学生占很大比例的学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农村来的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阅读的书籍贫乏。但农村来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作文题材优势。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农村特有的生活题材,就能变劣势为优势,改善农村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顺利导入新课,能否让学生学好新课的关键。一个好的导入会使学生把心尽快收回,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导入新课。如教《开国大典》时,我先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盛大阅兵式的影片,让学生体会到场面的壮观,有着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引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营造了轻松的气氛,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品牌延伸因具有降低风险、提高品牌资产、降低成本等优势而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时的常用策略,但实践证明品牌延伸策略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
我们经常听见学生叹息作文难,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扬起写作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对当前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将会是一场“及时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键在于把握学生成长的脉搏,活跃身心,找准激情点,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一、 创设写作情境    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到感染的。因此,教师为学生创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逐步被提到了中小学的议事日程,然而,尽管有的中小学确实从不同侧面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学研究,但大多数中小学,特别是地处我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往往是将科研作为一种口号,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一、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口号”与实际行动脱节  笔者曾经到过一些落后山区的中小学,其墙壁上都写有“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教学《搭石》一文,结合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 情境导入营造美    愉悦的心情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助于轻松学习。一开始,我在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获得要比听、说能力的难度更大些,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