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之年,是实施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全省中小企业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创新、优化环境、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预期目标: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增加值增长17%,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50%;新增小微型企业2.5万户,其中5000户工业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新增从业人员25万人;新增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50个,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20个。
1.继续完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制度体系,按照省政府36号文件的分工方案要求,抓好40项分工任务的落实。积极推动有关部门破解中小企业、非公经济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二是加强我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战略性问题研究,推动政策理论创新。三是完善加强中小企业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两个考核体系,组织好目标考核工作。
2.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以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引导,完善机制,创新服务,带动市及重点县区平台建设。加快陕西省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建设。二是抓好第一批、第二批省市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窗口平台建设,力争笫一批年底建成,并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机构,新增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个,引导带动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中小企业。
3.推进市场主体建设。一是抓好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其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强做大。二是联合相关部门,抓好省内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工作,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本级专项资金规模,完善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抓好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四是联合省财政厅,制定面向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确保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不低于20%。
4.突出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是完善扶持政策,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实现“12381”发展目标,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0亿元,规范建设200个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培育30个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80个超过5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二是完善财政扶持机制,增加扶持县域工业集中区专项资金额度,重点扶持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三是突出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5.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一是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服务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推进设立和运作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三是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进行产品创新、业务拓展。四是创新融资方式,着重抓好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试点。继续做好中小板、创业板拟上市中小企业的培育和资源库建设,推进企业上市。
发展预期目标: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增加值增长17%,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50%;新增小微型企业2.5万户,其中5000户工业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新增从业人员25万人;新增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50个,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20个。
1.继续完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制度体系,按照省政府36号文件的分工方案要求,抓好40项分工任务的落实。积极推动有关部门破解中小企业、非公经济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二是加强我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战略性问题研究,推动政策理论创新。三是完善加强中小企业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两个考核体系,组织好目标考核工作。
2.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以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引导,完善机制,创新服务,带动市及重点县区平台建设。加快陕西省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建设。二是抓好第一批、第二批省市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窗口平台建设,力争笫一批年底建成,并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机构,新增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个,引导带动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中小企业。
3.推进市场主体建设。一是抓好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其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强做大。二是联合相关部门,抓好省内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工作,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本级专项资金规模,完善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抓好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四是联合省财政厅,制定面向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确保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不低于20%。
4.突出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是完善扶持政策,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实现“12381”发展目标,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0亿元,规范建设200个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培育30个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80个超过5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二是完善财政扶持机制,增加扶持县域工业集中区专项资金额度,重点扶持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三是突出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5.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一是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服务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推进设立和运作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三是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进行产品创新、业务拓展。四是创新融资方式,着重抓好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试点。继续做好中小板、创业板拟上市中小企业的培育和资源库建设,推进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