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微博创新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
1.技术研发和商业方式的变化。
从运营方式来说,几大门户都采取邀请的形式吸收高质量的用户参加微博的内测,应用公关手段采用名人效应吸引用户参与互动,最后时机成熟时推出。采用名人效应推广微博在早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不是目的,微博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平等对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粉丝们可能对名人产生视觉疲劳,这就需要用另外的办法来维持住用户,比如像豆瓣似地以兴趣为导向形成一个个网上虚拟社交团体[1]。
2.网民关注重心的变化。
微博改变了互联网使用者的关注重心。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十几年间,人们使用互联网,首先关注的一直是互联网上的“内容”,搜索信息、阅读信息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而微博的设计理念则是引导人们关注感兴趣的“人”,并与其建立“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人们在微博平台上,围绕包罗万象的话题,建立起由“人”汇聚成的社区,并在社区里相互分享信息、创意、观点和情感。“人的关系”成为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心。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是互联网重心的重大转移[2]。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谣言滋生,以讹传讹。
传播的零时差体现在微博的直播性,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消息。这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便利。一则字数在140字以内的微博,不同于其他传播媒介,不需要过多的事实证明与推论,只需提供简短的结论。谣言的发布者往往会把这则短消息伪装成正规的新闻样式,甚至冠以知名新闻机构的头衔[3]。2010年12月,一位新浪微博网友的40字微博原文:金庸先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编辑看到后,草率地发了这条内容没有注明来源的微博。随之,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让无数微博用户信以为真,大量网友发微博,为金庸先生的死而惋惜、悲痛难过。直到《中国新闻周刊》发现了问题,及时发出了向广大网友的致歉信,才及时阻止了这场谣言的扩散。
2.只言片语,缺少理性思考。
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内容大部分都是只言片语。内容缺少深度、思想缺少新意,有的人表白心情也过于矫情。有时过多的无聊话语会使微博内容逐渐陷入低俗状态,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受众自身都非常不利。微博的内容有时候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但有时候大部分较为啰唆,自说自话,总体呈现出无组织、繁冗琐碎的特点。
三、如何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积极作用
1.直播性。
以人人网为例,人人网上得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上面信息传得比较慢,每个用户基本都是在一个圈子里,圈子里联系比较紧密,但圈子和外界联系比较稀疏、松散。不同用户可能圈子大小不一样,但总是限于他们的那个圈子。也就是说在圈子和圈子间的传播速度比较慢,进而影响了信息在整个人人网上的传播。而微博的四个因素使它的传播速度远大于人人网:活跃的名人、重点推荐的热门话题、用手机更新微博的习惯、用户间密集的联系。
2.共享性。
同现在的人人网一样,微博可以无限量地分享内容,发表日志,写状态,等等,所以微博也可以是一个资源分享的平台。一方面,内容丰富多彩的分享可以吸引大量的眼球,同时明星的分享更让人有一种新鲜感,让草根也可以体会到明星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方便、不费力的分享也会让更多的用户在闲暇时间选择看看微博,寻找资源。
3.互动性。
微博把写的小片段言论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而把被分享的视频、照片等放在次要的位置,使页面上满是言论。这样强化了言论的影响力,淡化了分享的作用。每条新更新的微博都会在全国的页面上显示几秒钟,也是一种激励。有些帖子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转发数千次,一般转发的多为好友,而微博中明星的积极参与,又极大地促进了它的发展。名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大大丰富了微博的内容;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微博中;引导用户的行为潮流,尤其是对新进入的用户,在使用微博方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对微博现象的思考
1.将微博作为政府关注民生、服务人民的新平台。
近两年来,新兴的微博成为政府网络问政的新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多个层级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进驻微博,尝试官民和网民互动的新模式。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纷纷通过“开微博”来创造诉求表达新渠道,塑造亲民形象,引导积极舆论的做法,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回应和肯定,成为“意见领袖”中的特殊群体。这些官员“意见领袖”同普通网民相比,在网上有极其特殊的影响力。一是他们本身掌握权威消息,发言可信度高;二是他们往往掌握大量内部信息,或成为突发舆论的信息策源地[4]。
2.鼓励开发基于微博平台的新应用。
网络社区广告以网络社区论坛为传播空间,一般采取传统网络广告、发表文章、发表帖子、参与讨论等形式发布广告信息,并通过网民点击相应界面或者链接连接至广告主页,使广告主传播广告商品及服务讯息的目的得以实现。主要表现形式有按钮、关键字、横幅、文本链接、弹出式、网页、对联、摩天大楼户外广告牌等广告形式。网络社区广告具备了“市场交换”自由、更加互动、精准、受众丰富、口碑营销更加突出、消费者稳固忠诚等特征[5]。这将是微博以后致力发展的新方向。
3.加强对微博内容的管理创新。
加强管理立法使虚拟社会有法可依。在一些电子交易网站上,代理微博官方认证的网站比比皆是,因此,互联网基础法确立之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内容标准等管理细则,确保各项管理落到实处。互联网相关的产业方都要有权力、有义务、有准入、有处罚。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实现技术突破,加强市场管理,辅之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同时可以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6]。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许晔.微博——正在改变世界的创新应用中国科技论坛,2012,8(8).
[3]韩雪.评论:微博围观推动法治.http://teeh.sina.corn.cn/i/2011—01—05/17185062453.shtml,2011-1-5.
[4]中国微博用户年底超6500万企业关注营销商机.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9/25/c一13528852.him,2010-9-25.
[5]殷俊,何芳.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VOL51(3).
[6]廖天凡,林苇晴.以“抢盐潮”为例分析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利弊与发展趋势.科技传播,2011.5下.
1.技术研发和商业方式的变化。
从运营方式来说,几大门户都采取邀请的形式吸收高质量的用户参加微博的内测,应用公关手段采用名人效应吸引用户参与互动,最后时机成熟时推出。采用名人效应推广微博在早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不是目的,微博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平等对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粉丝们可能对名人产生视觉疲劳,这就需要用另外的办法来维持住用户,比如像豆瓣似地以兴趣为导向形成一个个网上虚拟社交团体[1]。
2.网民关注重心的变化。
微博改变了互联网使用者的关注重心。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十几年间,人们使用互联网,首先关注的一直是互联网上的“内容”,搜索信息、阅读信息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而微博的设计理念则是引导人们关注感兴趣的“人”,并与其建立“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人们在微博平台上,围绕包罗万象的话题,建立起由“人”汇聚成的社区,并在社区里相互分享信息、创意、观点和情感。“人的关系”成为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心。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是互联网重心的重大转移[2]。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谣言滋生,以讹传讹。
传播的零时差体现在微博的直播性,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消息。这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便利。一则字数在140字以内的微博,不同于其他传播媒介,不需要过多的事实证明与推论,只需提供简短的结论。谣言的发布者往往会把这则短消息伪装成正规的新闻样式,甚至冠以知名新闻机构的头衔[3]。2010年12月,一位新浪微博网友的40字微博原文:金庸先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编辑看到后,草率地发了这条内容没有注明来源的微博。随之,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让无数微博用户信以为真,大量网友发微博,为金庸先生的死而惋惜、悲痛难过。直到《中国新闻周刊》发现了问题,及时发出了向广大网友的致歉信,才及时阻止了这场谣言的扩散。
2.只言片语,缺少理性思考。
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内容大部分都是只言片语。内容缺少深度、思想缺少新意,有的人表白心情也过于矫情。有时过多的无聊话语会使微博内容逐渐陷入低俗状态,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受众自身都非常不利。微博的内容有时候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但有时候大部分较为啰唆,自说自话,总体呈现出无组织、繁冗琐碎的特点。
三、如何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积极作用
1.直播性。
以人人网为例,人人网上得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上面信息传得比较慢,每个用户基本都是在一个圈子里,圈子里联系比较紧密,但圈子和外界联系比较稀疏、松散。不同用户可能圈子大小不一样,但总是限于他们的那个圈子。也就是说在圈子和圈子间的传播速度比较慢,进而影响了信息在整个人人网上的传播。而微博的四个因素使它的传播速度远大于人人网:活跃的名人、重点推荐的热门话题、用手机更新微博的习惯、用户间密集的联系。
2.共享性。
同现在的人人网一样,微博可以无限量地分享内容,发表日志,写状态,等等,所以微博也可以是一个资源分享的平台。一方面,内容丰富多彩的分享可以吸引大量的眼球,同时明星的分享更让人有一种新鲜感,让草根也可以体会到明星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方便、不费力的分享也会让更多的用户在闲暇时间选择看看微博,寻找资源。
3.互动性。
微博把写的小片段言论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而把被分享的视频、照片等放在次要的位置,使页面上满是言论。这样强化了言论的影响力,淡化了分享的作用。每条新更新的微博都会在全国的页面上显示几秒钟,也是一种激励。有些帖子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转发数千次,一般转发的多为好友,而微博中明星的积极参与,又极大地促进了它的发展。名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大大丰富了微博的内容;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微博中;引导用户的行为潮流,尤其是对新进入的用户,在使用微博方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对微博现象的思考
1.将微博作为政府关注民生、服务人民的新平台。
近两年来,新兴的微博成为政府网络问政的新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多个层级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进驻微博,尝试官民和网民互动的新模式。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纷纷通过“开微博”来创造诉求表达新渠道,塑造亲民形象,引导积极舆论的做法,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回应和肯定,成为“意见领袖”中的特殊群体。这些官员“意见领袖”同普通网民相比,在网上有极其特殊的影响力。一是他们本身掌握权威消息,发言可信度高;二是他们往往掌握大量内部信息,或成为突发舆论的信息策源地[4]。
2.鼓励开发基于微博平台的新应用。
网络社区广告以网络社区论坛为传播空间,一般采取传统网络广告、发表文章、发表帖子、参与讨论等形式发布广告信息,并通过网民点击相应界面或者链接连接至广告主页,使广告主传播广告商品及服务讯息的目的得以实现。主要表现形式有按钮、关键字、横幅、文本链接、弹出式、网页、对联、摩天大楼户外广告牌等广告形式。网络社区广告具备了“市场交换”自由、更加互动、精准、受众丰富、口碑营销更加突出、消费者稳固忠诚等特征[5]。这将是微博以后致力发展的新方向。
3.加强对微博内容的管理创新。
加强管理立法使虚拟社会有法可依。在一些电子交易网站上,代理微博官方认证的网站比比皆是,因此,互联网基础法确立之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内容标准等管理细则,确保各项管理落到实处。互联网相关的产业方都要有权力、有义务、有准入、有处罚。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实现技术突破,加强市场管理,辅之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同时可以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6]。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许晔.微博——正在改变世界的创新应用中国科技论坛,2012,8(8).
[3]韩雪.评论:微博围观推动法治.http://teeh.sina.corn.cn/i/2011—01—05/17185062453.shtml,2011-1-5.
[4]中国微博用户年底超6500万企业关注营销商机.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9/25/c一13528852.him,2010-9-25.
[5]殷俊,何芳.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VOL51(3).
[6]廖天凡,林苇晴.以“抢盐潮”为例分析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利弊与发展趋势.科技传播,2011.5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