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产教融合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i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工科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培育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全面夯实人才培养实效,应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在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注重把握好时代的发展潮流,让学生切身感受技术进步;借助产业界的优势资源,发挥工程实践的关键效能.为了持续深入保障高校育人工作,需积极结合新工科的现实要求和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大力引入企业优质人才,积极改革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系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以后,大量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非传统生源群体进入高职院校.基于此,解构百万扩招时代意蕴,审视非传统生源群体差异特征,剖析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创新创业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分类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对分课堂”等课堂革命,加强专创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等解困方略.
“推拿学”是一门传统外治疗法中医学科,其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复杂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遇到学校教学环境难以对教学进行有效支撑时,“推拿学”要与时俱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必须通过改革适应复杂的教学环境.阐述了本教学团队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构建了“推拿学”“线上—线下—虚拟仿真”三位一体教学体系,重点探讨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推拿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培育高质量的研究生是评估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使得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成为地方高校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基于系统论视角,以整体性、动态性、关联性等为原则,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利益相关主体系统、多元配套支持系统、评价监督管理系统三大子系统,并细分出七大系统要素.通过归纳总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历史经验,详细分析各子系统的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力争破除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实困境,为地方高校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型学科人才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