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教育中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注重幼儿独立性、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培养的教育观念。
【关 键 词】 幼儿园教育;自我保护;教师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明显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5条对教育总目的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把这样一些系到心理健康的问题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发展,它是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建立人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除了有强健的体质作保证之外,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已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形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意识淡薄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们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要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就给什么,碰到难题就大哭大闹显得束手无策。去医院打针时,孩子哭叫着,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点,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医生。乘车时,孩子把头探出窗口,家长只好奉陪着,不教孩子认识一些主要标志,而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树大自然直”,只要不哭则行。
(二)孩子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小孩交往,怕自己的孩子被人欺侮、受委屈。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
三、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
(一)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的行为
如我校设计了游戏《大马路》,准备了红绿灯标志,场地布置出人行道、快车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当教师亮出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幼儿就不能再前进了;当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在人行道上自由行走。游戏二:过马路,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一起过马路,比一比,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的习惯和反应能力,使他们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规则。
(二)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分析讨论问题
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十分重视给幼儿创设情境。如木偶表演中创设了《狼和小羊》中羊遇难寻求帮助的游戏情境,幼儿各抒己见,绞尽脑汁想办法,有的请大象帮忙,有的打电话给黑猫警长,有的设计陷阱……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
(三)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下转22页)(上接21页)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立刻让该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他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其他幼儿讨论:“同学鼻子出血,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他们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时,我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出了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时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教师应随机进行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在学习常识课《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后,幼儿知道了碰到敌人黄鼠狼会放臭屁保护自己,乌贼会喷墨汁保护自己,小壁虎会拧断尾巴保护自己,从而也得出小朋友碰到坏人该怎样保护自己,逐渐增强幼儿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是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注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吸取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护花使者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消极地保护只会产生负效果。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实践、体会,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桂红.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探索[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黄文云.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 学前教育研究,2010(3).
【关 键 词】 幼儿园教育;自我保护;教师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明显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5条对教育总目的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把这样一些系到心理健康的问题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发展,它是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建立人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除了有强健的体质作保证之外,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已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形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意识淡薄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们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要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就给什么,碰到难题就大哭大闹显得束手无策。去医院打针时,孩子哭叫着,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点,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医生。乘车时,孩子把头探出窗口,家长只好奉陪着,不教孩子认识一些主要标志,而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树大自然直”,只要不哭则行。
(二)孩子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小孩交往,怕自己的孩子被人欺侮、受委屈。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
三、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
(一)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的行为
如我校设计了游戏《大马路》,准备了红绿灯标志,场地布置出人行道、快车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当教师亮出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幼儿就不能再前进了;当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在人行道上自由行走。游戏二:过马路,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一起过马路,比一比,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的习惯和反应能力,使他们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规则。
(二)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分析讨论问题
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十分重视给幼儿创设情境。如木偶表演中创设了《狼和小羊》中羊遇难寻求帮助的游戏情境,幼儿各抒己见,绞尽脑汁想办法,有的请大象帮忙,有的打电话给黑猫警长,有的设计陷阱……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
(三)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下转22页)(上接21页)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立刻让该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他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其他幼儿讨论:“同学鼻子出血,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他们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时,我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出了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时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教师应随机进行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在学习常识课《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后,幼儿知道了碰到敌人黄鼠狼会放臭屁保护自己,乌贼会喷墨汁保护自己,小壁虎会拧断尾巴保护自己,从而也得出小朋友碰到坏人该怎样保护自己,逐渐增强幼儿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是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注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吸取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护花使者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消极地保护只会产生负效果。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实践、体会,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桂红.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探索[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黄文云.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 学前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