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方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高考改革需要政治教师理解新新时代要求,革新教学观念,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从教学目标、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各方面体现生活化,使学生回归生活世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生活化;回归生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72-02
  新高考改革方案对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组织形式等都做出了深刻调整,势必对我国当前政治教学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传统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和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等不足,学生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此背景下,政治教师必须直面现实和挑战,积极探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和应对举措,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新高考的到来。
  一、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教条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要把政治知识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导入)——教学(探究)——生活(回归)”。“从生活中来”,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接下来是“到生活中去”,就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起点是生活,从贴近生活的实际出发,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领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作到读书明理;然后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驾驭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教育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通过“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逻辑起终的流程,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活动,积极思考,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懂得生活,创造美好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实现上面的教学目标,关键还需要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应新时代特色的理念,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教学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新课程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入,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烘托,引领学生领悟生活,进入社会,感受现实,导入新课,引发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
  学生参与意识被激活了,改变课堂教学枯燥、空泛的状况,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深化认识,去感悟人生,从而唤起学习的欲望。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与感悟,启迪了學生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意,从而大大提高了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教学过程:巧设生活化问题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现在政治老师当务之急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问题是兴趣的源泉,问题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指明灯。可这“疑”来自教师的“设”,而设“疑”是一种教学艺术。所以在教学中要巧设生活化的问题,要设得有层次性、针对性;问得有目的性、启发性和方向性,才能如石击水,掀起学生心湖的层层波浪,从而使学生思维之波随之涌动,智慧之水随之翻滚。
  同学们根据课本的知识,同时结合现实的生活展开讨论,讨论使学生觉得政治课离现实很近,离自己很近,学了有用,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回放到生活中去,具体化,鲜活化,形象化,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的发现、探索和形成的过程,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方式:运用生活化探究活动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节探究活动课,每一框题下都有很多探究活动。课程标准提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中,可以在每一个班级中组建学习小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开展小组的探究活动,尝试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非常有效。以此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又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活动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即实现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要求,又达到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目的。
  五、教学评价:应体现生活化
  注重教学评价,政治教学评价也要注意生活化。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组成。过程性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平时的表现,如上课表现是否积极,平时是否文明,是否有合作精神,同学之间是否互帮互助等,这些也给予一定的分值。阶段性评价主要以大型考试成绩来作为评价的标准。考试只是学生全部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应当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应当是学生整个学习旅途中的一个加油站。因此,考试也应体现生活化:在试题内容上,选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变化,关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才能真正让政治“大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唐满意.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探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275-276.
  [2]童琴,彭继红.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5(11):162+143.
  [3]刘敏.新高考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吸引力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35-36.
  [4]曾炼.新高考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略探——以山区学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5):2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5-01  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把他們培养成具有诚实、理解、宽容、谦让的待人态度,同时具有端庄大方、友好热情、待人礼貌的文明举止的学生,是每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熏陶文明礼仪心灵  学校是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9-01  语文教育专家谢象贤说过,语文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经典阅读,是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应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以获得丰富的感受
期刊
【摘 要】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助燃剂,养成教育全面体现了新型教育的理念,即让学生通过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习惯督促其成长与发展,最能催促养成教育生成的载体是和谐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结合学生个体,家庭单位及社会资源,可使养成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班集体;养成教育;学校;学生;家庭;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更加注重幼儿高品质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搭配,而忽略了幼儿食育礼仪行为的培养。幼儿食育中渗透礼仪教育就是通过食育活动唤起幼儿的礼仪意识、丰富幼儿的食育礼仪认知、培养幼儿的食育禮仪行为,在培养幼儿吃的健康的同时掌握“礼仪之道”,用虔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顿饭和每一个与你分享食物的人。  【关键词】幼儿;食育;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  【关键词】研究;实践;地方特色;收获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德育教育内容纷繁复杂,其中对于学生的理想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中职生是国家培养的未来的劳动者。实现理想,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重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的,注意细节养成好习惯尤为重要。  【关键词】梦想;脚踏实地;机遇和挑战;积累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57-01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颁发,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随后,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明确提出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政治
期刊
【摘 要】“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儿不能凭空著手,都得有所凭藉。凭藉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精读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教学;培养习惯;研究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在新形势下,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课堂和出勤情况,我想谈谈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58-02  学校道德与法治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德
期刊
【摘 要】道法与法治单元复习课是巩固、发展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型,不仅要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还要掌握知识间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学科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科思维方式的发展水平,对于提升学生能力非常重要,但是要上好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很难,因为容易变成炒“冷饭”,学生不感兴趣,也容易让学生陷于题海战术中。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课?本文以我校开展的“互动探究课堂”模式,结合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