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跨校选修网络平台学分互认体制的建设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5456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分互认体系、院校间资源共享机制以及学校收费等方面说明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跨校选课存在的障碍。但随着目前国内一线城市本科院校先后开展校院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的积极尝试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人参考了国内一些本科院校学分制的一些经验,对高职院校的跨校管理提出了一些研究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 跨校选课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跨校选修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探究”(课题批准号:15C0308)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2-02
  一、我国高职学分互认存在管理体制障碍
  1.高职院校间的学分互认体系尚未完美
  学分制带来的好处是学生能构建自己的学习范围和知识结构,但也会有学生利用这个跨校学分制来投机取巧。这个不但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会严重地弱化学校的管理工作。这样的话,跨校学分制管理对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自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职院校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仅通过校内学习获得学分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了。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未最大程度的开发,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
  3.政府财政收费管理体系与学分制推行体系不匹配
  目前我国高校都推行教育经费由政府财支付,学生开学一次性交清全部学费,如要推行跨校选课,则需要按学分制收费。其与现有的“一次性付款”收费方式不相匹配。
  4.教师授课效果较难评估
  随着学分制选课的开展,不同专业课程的增多、学院管理学生规模的扩大、管理权力的增加。教师人事调度也会出现一些矛盾。
  5.课程标准还未统一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学计划,同一门课程可能也会出现不同的课程名称,所以会出现同内容不同名或同名不同内容;相同课程名称而课时不同或教材不同等各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实现学校间的课程学分互认。
  二、高职院校学分互认体制的对策研究
  学分制的主要特点是用学分制代替学年制,按照学生本身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院校的资源优势。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推行高职跨校学分制。
  1.高职跨校选课需要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
  政府对高校要实行弹性的、灵活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为高职跨校选课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扶持与鼓励学分制的实施。使之形成与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想适应的教育体制。还有就要是要加强高职院校园区的教育信息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行区域性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共享。
  2.建立与学分制配套的高职院校收费体系
  如果各个学校在跨校选课门数、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学生收费就不存在问题,但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课程的竞争力和推进跨校选课工作,选课人数上肯定存在不平衡,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学费结算方法。另外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了跨校选课,学生学费要实行按学分收费。所以我们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收费程序,为跨校选课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3.建立高职院校课程互选及学分互认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网络平台,使教育教学管理日渐程序化、规范化应该是大势所趋。同时学分互认系统也可以拉近校与校的距离,消除各高职院校各自发展的模式。跨校选课互认平台应包括各校互选课程安排及结构;学分互认的内容;课程的介绍及任课教师情况。
  4.加强高职院校的合作,促进各学校资源的共享
  学生选课受到受到学生,教师学校,主管部门,学生安全性,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各高职院校应本着合作办学、平等互利、优势互的原开设课程,共同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竞争力。统一协调,周密计划,建立完整的学分认证网络平台。
  5.建立统一课程标准
  建立跨校选课的学校和教务管理部门要相互协調,共同制定好选修课教学计划,将名称相似的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并确定统一的课时、规定统一的学分标准。在学分标准相同的情况下,促进课程的模块化建设,如建立普通教育、基础教学、专业教学课程三个模块。从而使各高校课程评价的标准相似。
  参考文献:
  [1]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8.
  [2]张婕主编.高等教育地方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周永红.中国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湘潭大学,2003.
  作者简介:
  谭冬平(1980-),男,湖南省娄底涟源市龙塘乡人,讲师,学士,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步入新时期,并且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以及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必须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样学校必须为学生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从而来促进大学生在未来更好的发展。而在大学教育中,法制教育则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学校必须做好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以此来充分促进学生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诱惑,从而来促进学生长远
【摘要】初中晨会课是按照新课程理念,根据课时计划安排的一节课程,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在这短短的十分钟,是班主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心与心交流的最佳时机。初中三年每天持续十分钟的晨会,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叠加,而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成长中,在不起眼的N个十分钟的慢慢积淀。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快乐的“早点”,其利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依托四川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和四川水利职教大校园,深化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创新育人机制,探索出了“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提升水利水
【摘要】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将迅速的与传统行业进行高度融合,那么“互联网+教育”又将给高校教育带来些什么变革呢?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不断改变的教育样式、多元化的教育评价。简言之,中国教育正在进行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变革中。那么“互联网+教育”具体会对哪些教育结构产生影响呢?本文从“互联网+课程”、
电子商务的发展,数字图像人才的需求为中职生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PHOTOSHOP课堂又存在着创意不足的问题,本文从树立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入手,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与看法。
【摘要】高等教育是为国家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如果高等教育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那么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全国有上千所高等学校,因此,高等学校的质量决定了社会人才的质量。在这样一个大的国家中,管理好高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国的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输送的人才质量也有明显的下降,使我国的健康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十分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