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山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其在本土被边缘化的诗歌经过译介的一番洗礼,在目的语文化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本文运用图里的翻译规范,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角度探讨和分析翻译规范在源本选择、翻译策略的设定和翻译方法的使用三个方面对斯奈德与赤松英译寒山诗的影响。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斯奈德采用向目的语规范靠近的翻译策略,将寒山形象、诗中佛教意象及典故等进行归化处理。赤松则更倾向于源语规范的翻译策略,力图忠实地再现源语文本信息,向目的语读者传达出寒山清新自然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