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37例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37例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者9例.其中6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且3例死亡患者均为切肝量较大,残肝体积较小者.结论 对于复发性肝癌患者,再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积极地开展以再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水平,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6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慢性白血病(CL)和16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PCⅢ、Ⅳ-C和LN水平,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TPO、EPO.结果 急慢性白血病化疗前后PCⅢ[(164.02±1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在定位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28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判断宫体肌壁浸润总符合率为78.6%(22/28);表浅浸润(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与深肌层浸润鉴别诊断符合率达96.0%;无肌层浸润敏感度71.4%、特异度85.7%、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治疗12例,DHS治疗25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DHS组25例,优良21例;PFNA组12例,优良11例.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DHS,是一种有效的治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3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每周2Gy/次,5次/周.总DT(60~70)Gy/(30~35)次.观察患者近期疗效,2年生存率和放射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例经三维适形放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复查,完全缓解25例,占58.1%;部分缓解13例,占30.2%.总缓解率为88.4%.2年生存率69.8%.靶区局部控制率为92
目的 研究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血清激活素A(ACTA)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及门诊就诊的83例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宫内早孕组(45例)和异位妊娠组(38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β-HCG及ACTA,计算48 h/0 h β-HCG比值,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各检查指标的最佳工作点(OOP),并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药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0.5%罗哌卡因麻醉,B组30例采用0.5%布比卡因麻醉,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压、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比较,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7、4.52
目的 观察胆结石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白介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72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和术后5 d检测血清白介素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前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为(61.5±4.8)ng/L、(246.2±15.3)ng/L和(1.79±0.72)mg/L,均显著高于术后和健康对照组(均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HAS)儿童的血氧饱和度与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确诊为OSAHS的患儿39例,分为BMI<24组(8例)、24≤BMI<28(19例)组、BMI≥28组(12例)三组,并选取与其条件相当且无睡眠障碍疾病的健康儿童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对所有儿童进行整夜监测,对比分析不同BMI患儿以及与健康儿童夜间血氧及睡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