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椎弓根螺钉与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根据现有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的不足,作者提出了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但尚不清楚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实际的力学性能表现.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后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方法:获取4具人骨质疏松椎体标本的CT扫描数据,建立L4椎体有限元模型,创建螺钉模型,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选用4种规格(直径为4.5,5.0,5.5,6.0 mm,长度均为40 mm)的螺钉,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选用2种规格(直径为6.0,6.5 mm,长度均为45 mm)的螺钉.首先,对螺钉依次进行安全性测试,置钉时导致椎弓根骨皮质发生破坏者被排除.确定安全直径后,分析螺钉的单钉拔出力、螺钉稳定性及椎体稳定性.结果 与结论:①螺钉安全性测试: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选用直径6.5 mm、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选用直径6.0 mm螺钉置入时存在骨质破坏的风险,其余直径螺钉无风险,该两组直径螺钉被排除后续测试;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螺钉安全直径为6.0 mm,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螺钉安全直径为4.5,5.0,5.5 mm;②单钉拔出力: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组(直径6.0 mm)螺钉的单钉拔出力低于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直径5.5,5.0,4.5 mm)(P<0.05);③螺钉稳定性: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直径5.5,5.0 mm)上、下、左、右方向的载荷位移比均大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直径6.0 mm)(P<0.05);④椎体稳定性: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直径5.5 mm)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下的载荷位移比均大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直径6.0 mm),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直径5.0 mm)前屈、后伸工况下的载荷位移比大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直径6.0 mm)(P<0.05);⑤结果提示:在L4椎体,综合螺钉的安全性和力学性能考虑,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直径5.0 mm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对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2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并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 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5min,平均(120.2±15.8)min;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5.2±0.8)d.其中术后3例(占3.7%)发生出血,1例(占1.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占2.4%)发生尿漏,经积极治疗护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