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材料优化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英语学习条件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对高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材料仍然是他们英语学习输入的主要来源。产出导向法虽然始于产出,终于产出,但有效输入对高质量的输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课堂教学材料进行优化处理,给学生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材料,才能促进课堂学习的发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优化处理
  【作者简介】欧国芳,女,重庆大足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2018CQ0012B)阶段性成果之一。
  现在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只要想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学习资源是海量的且获取方式便捷。可供输入的材料更加丰富了,但对英语学习自觉性不高、自学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来说,“选择性学习”仍然是很困难的。他们不知道如何从海量的输入材料中挑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加工、练习和记忆,当然也有相当部分学生懒于去甄选和辨别。对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教材仍然是他们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事实上,如果这部分英语学习群体能在老师的带动下,将教材的作用最大化,这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如何最大化发挥教材的作用,是任课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20年来,西方教学理论将教师的作用边缘化了。教师越来越被认为是教学的促学者,帮助者或者咨询者。然而,产出导向法认为,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外,更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指挥者和引领者。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必须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产出导向法包括三个核心环节,第一步是“驱动”,即教师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及“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和目标任务的缺口,增强学习的动力;第二步是“促成”,即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获取填补第一步中的缺口所需的语言、内容和语篇结构等信息,促成完成产出任务;第三步是“评价”环节,各教学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对学生完成的产出任务做出即时评价和补救性教学。产出导向法虽然表面上更注重产出,但实际上,输入材料对整个方法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底子较薄的高职学生来说,第一步中的缺口会比较多,所选的输入材料必须要能填补这个缺口,不然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动机,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输出质量,教学效果就不会理想。
  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更应该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并重。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学用无缝对接,应该主张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要充分体现英语的工具价值。同时,高职英语教学要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能培养学生弘扬中国文化的意识和担当,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合适的话题和材料进行输入,以促成产出能力的提高。
  本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多数教材主题贴近生活,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基本满足《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但是,课题组也发现:任课教师在使用教学材料上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过度依赖教材和教材附带的教学课件,照本宣科;二是完全抛开教材,全部重新选择教学内容。其中,前者较多。
  一、《成长英语——基础篇》介绍及分析
  我校使用的《成长英语—-基础篇》这本教材,是由重庆科技学院教授刘寅齐主编,由全国大学外语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余渭深教授主审的。该教材已经投入使用8年,目前已经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等13所院校广泛使用。该教材几经修订和完善,主题更贴近生活,更侧重于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该教材内容和主题贴近生活,突出学用结合。该教材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阅读(一篇精读和一篇泛讀),语法,写作等版块。其中对话和精读文章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生输入的主要来源。
  第一个单元对话主题是问候,介绍和注册,精读课文是My First Year Life in College(我大学的第一年生活);第二个单元对话主题是选课和选课注意事项,精读课文是My First Class in College(我大学的第一堂课);第三个单元对话主题是大学里的社团,精读课文讲的是Success Hides behind the Next Bend in the Road(成功藏在下一个拐角处);第四个单元对话主题是食堂就餐,精读课文讲的是Back to School Dinning Hall (回到学校食堂);第五个单元对话主题是购物,精读课文讲的是My Shopping Experience in Supermarkets(我的超市购物经历);第六个单元对话部分主题是图书馆,精读课文讲的是The Library Has Changed His Life(图书馆改变了他的生活);第七个单元对话部分主题是接受和拒绝邀请,精读课文讲的是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College(大学里的课外活动);第八个单元对话部分主题是节日,精读课文讲的是A Halloween Memory, My Children and I Will Never Forget(一个我和我孩子永远不会遗忘的万圣节)。
  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该教材呈现出以下问题:1.个别单元主题不明确,如第三单元,对话部分和精读文章关联性不大,没有统一的主题;2.该教材主题比较单一,多数是和校园生活相关,如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四单元,六单元,七单元; 3.能够帮助实现人文教育的阅读文章较少;4.只有八单元涉及文化,且主要是讲外国的节日文化,中国的节日文化很少提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利于帮助学生传播中国文化;5.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较低,教参提供的补充教学资料作用较小,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课文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二、对教材的优化处理
  我校学生英语底子较薄,有三校生,也有一部分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高考英语120以上的,也有10多分的,基础总体较差。鉴于此,我们将八单元分为两个学期来学习,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每学期都开设了和英语相关的选修课,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根据“产出导向法”增、减、调、换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学校的校情及教师的教情,课题组对该教材做如下优化处理:
  1. “增”的应用。该教材较少有帮助实现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章,个别文章有可利用的价值,但是有的教师并没有认真挖掘,而是停留于表面。如第三单元精读文章,成功藏在下一个拐角处。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学生上市场营销课,教师布置了一个销售比赛。而作者在参赛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但他最终坚持下来,并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该篇文章,教参提供的辅助教学材料是一个door to door sale的片段,也有部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请学生为自己的产品设计广告。这些都太拘泥于课文的表面内容,不能因为文章讲销售,我们上课就只讲销售。课题组教师认为,学生读过该篇文章后,更应该明白两个道理,一个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切实可行的;另一个是,凡事贵在坚持。课题组增加了Richard的Ted演讲What Leads to Success作为课堂输入材料,请学生听演讲并说出Richard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讨论文中的作者具备Richard讲的什么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还补充了输入材料,Angela Lee Duckworth的Ted演讲Grit,用于课外学习。
  关于书中较少有中国文化元素的问题,我们在第八单元讲万圣节部分,花了较多的时间来讲中国的节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鲜少有学生能用英语介绍中国的节日,有的连中国的节日用英语怎么表达都不知道,更有甚者,连用汉语介绍中国的节日都说不了几句。针对此情况,课题组增加了BBC 做的关于Chinese New Year的视频,并主要节选了其中讲起源和习俗的视频。课题组还给学生提供了讲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端午和七夕的视频,供学生课外学习。
  2. “减”的应用。该教材的强化听力部分,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听对话并填空,二是听篇章,补充空缺,三是看视频并回答问题。其中第一部分比较简单,很多只是对前面对话部分的复习,相当部分学生不用听都能填出来,该部分对练习听力作用不大,课题组在实际教学中,重心主要放在讲解语音知识上;还有第三部分,单词偏多且很多属于超纲词汇,对高职学生而言,这一部分总体偏难,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题组第一部分选择利用,第三部分基本没用。第三部分建议可以选取稍微简单一点并和单元主题吻合的视频练习。
  3. “调”的应用。该教材部分文章编排顺序不合理,如:第一单元精读文章,讲的是我的第一年大学生活,这是一篇总结回顾式的文章,也提到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不同,但对于才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而言,是没有较多认同感的。而第二单元精读文章,我大学的第一堂课,课题组认为放到第一单元做精读更合适;第二单元对话部分,主要讲述的是选课,大一新生第一学期没有选课,故课题组将第二单元的对话和第一单元的精读文章一起放到了期末学习。过了快一学期,学生对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不同有了较深刻的感受,读起来也更有认同感。根据教学大纲安排,第二学期讲授六、七、八单元。其中八单元是讲的万圣節,课题组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在假期开学初讲春节,再对照起来讲万圣节。课题组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4. “换”的应用。经过仔细研读,课题组发现,有的文章不适合做精读输入材料,如第四单元地回到学校食堂,课文语言点、知识点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作用甚微。于是,课题组将该单元的自学文章College Dinning Hall Nutrition Tips换成了精读文章,该篇文章更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观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第八单元精读文章讲的是我和我孩子一次难忘的万圣节经历,该篇文章可读性也不强。课题组将该单元的自学文章Halloween:Fun and Fear(万圣节:有趣而恐怖)换为精读文章。如前所述,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怎么介绍中国的节日,而这篇文章从布局、语言、结构上都能引导学生介绍。
  三、结语
  限于篇幅,本文只粗略介绍了课题组根据产出导向法理论对《成长英语(基础篇)》做出的优化处理。其中也有一些考虑不周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对所讲授内容进行优化处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课题组将对如何优化教材内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之枫.产出导向法在高职通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3).
  [2]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3).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4]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
其他文献
【摘要】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在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对塑造卓越工程人才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建环专业英语阅读及写作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工科专业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从课程培养目标修订、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教学及考核形式改革等方面探讨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英语
一夜的暴风雨,使得许多小鱼逐浪而上困在了沙滩水洼里。大海虽近在咫尺,但它们却无法回去,而且用不了多久就会干死。  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小男孩出现了,他捡起一条条小鱼用力扔回大海。一个正在海边散步的男子对孩子说:“这小洼里有成千上万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一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   “
【摘要】高职学校开设有大学英语和职业英语,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实践能力。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往往投入太多的精力试图将 “现存”的知识以适合传播、传递的方式输入学生的头脑中,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没有提高。针对该现状,本文使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和教学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情境認知理论提出了情景化教学模式设计,构建与学习内容相符合的情景,重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这四项技能的技能。这四种能力互为基础,互相渗透,而教学就是输入信息、整合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和“读”属于Input,而“说”和“写”属于Output。近年来,教学中大家越来越注重对输出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体现英语语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视听说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我国许多高校的关键课程。本文从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个方面,提出在英语视听说课程当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王馨婕,章天骄,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视听说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新颖的内容、广泛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优
【摘要】随着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学重点也从死记硬背单词或者句子,转移到了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书面表达就是落实的第一步。英语的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表现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考验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思维训练;激发兴趣  【作者简介】刘桂娟(1969.03.17-),河北承德平泉人,河北省承德市平泉一中,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写作。  高中的英
【摘要】学前专业是培养幼教人才的主要途径,随着双语教学的热潮兴起,英语学习向常态化、低龄化等趋势发展,以及家长对幼教英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致使学前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五年制高师学前专业;英语教学;幼教;英语水平  【作者简介】宣艳,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发展,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及家长对于幼儿的英语语言掌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同时,
【摘要】在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研究,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状态。通过实践性策略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解决策略,力求为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能力;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杨晓艳
【摘要】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不仅能开拓小学生的视野,还能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了解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名师网络课堂多元阅读体系构建的多样化为教师与学生都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英文阅读思维能力,全面落实核心思维与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小学生英文阅读思维能力水平的大幅提升,促成其英语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网络课题  【作者简介】陈嘉琳(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新课标要求丰富课堂评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发展性评价对当今时代的师生而言十分必要,这是因为发展性评价极具推动性,能促进师生协同发展。本文立足初中英语课堂中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在分析发展性评价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英语课堂上贯彻落实发展性评价的具体策略,旨在用发展性评价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初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