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观察能力 培养 训练 提高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课堂上,多给学生具有感性的材料,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极其重要。
  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要教会他们注意分析、认知、比较。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形,然后讓学生举例说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如果到此为止,学生仅能看到长方体的表象,这是不够的。要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要求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接着,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然后,让学生观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其特征: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接着,将长方形用多角度摆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真正理解)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及顶点,与图形放置的位置无关。这就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再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他们都有6个面,相对面积都相等,都有12条棱,相等棱的长度都相等;都有8个顶点。不同点为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一、引出正方体的概念,首先让学生进行互动
  (1)摆正方体,初步感受。初步体会正方体的长、宽、高的数量,并与长方体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2)量正方体。先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直接测量绘出的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长、宽、高要恰好是1厘米的倍数,便于学生测量计算)。学生利用经验,通过思考,进一步体会正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
  二、利用新旧知识,列出数量关系
  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42 38=80中得出:80—38=42;80—42=38;通过比较观察,让学生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三、边读题,边观察
  学生读好几遍,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甚至无从下手。这时就应该让学生画画图,边观察,边思考,再解决问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第40页第6题(图略):“从熊猫馆到老虎馆走哪条路最近?”要让学生仔细去观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要求出每条路的总米数,然后从三条路的长短进行比较,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
  四、注重观察,减缓学生思维坡度
  引出问题:小红从家到学校走了13分钟,如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钟?她从学校到少年宫呢?
  分析问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速度”一词的含义,抓住“速度”不变一词,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解决问题:
  (1)845÷13=65(米)——不变量(题中所述“用同样的速度)
  (2)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钟?520÷65=8(分钟)
  (3)从学校到少年宫呢?390÷65=6(分钟)
  当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观察不能只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这就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持之以恒地观察才能做到。持之以恒的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这一点比观察本身的收获更为重要。我们可以说学生已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通过空间想象,利用已建立的表象,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形象,再通过语言的阐释,让学生操作想象,在操作中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对新课标下如何应当高中生态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当前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也提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 激发 指导 自主 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在小学数学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养成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准备过程、教学组织活动过程,以及教学后的结果等方面,运用新课程理念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的兴趣为出发点,去精心设计数学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笔者就本班六年级的阶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工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教学  一、教师要具备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
本文采用一整套技术尤其是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获得了西洋参的一些结构信息和因环境地域的不同而引起西洋参红外光谱总体结构变化的规律,并由此鉴定了来自北京、多伦多
【摘要】多年来,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本为本”,过分注重分数,阻碍了数学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兴趣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起学习兴趣;二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产生学习兴趣;三是以灵活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四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五是表扬与鼓励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