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考,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开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质疑,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具体的课堂环境,将课堂提问形成一道产业链,层层深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那课堂教学这一池活水将会更好的活起来。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课堂提问要变直为曲,抓住关键点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了课文的关键语句,就等于牵住了学习的鼻子。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堂上的提问应该说大多数还是针对这些来的,要让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处,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提高。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课的结尾:“‘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奥楚蔑洛夫是真的恐吓赫留金吗?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本性?”引导学生由结尾的悬念辐射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一个狗腿子,哈巴狗形象。然后结合具体的事例,联想到抗日题材电视剧里面汉奸、走狗的形象,将奥楚蔑洛夫的丑陋形象形容得栩栩如生。这样的提问,使学生通过课文的悬念朗读体悟、抓住重点分步讨论,不但学生学有兴趣,而且对于课文围绕中心思想的选材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促进思维的发展
俗话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方面,作为“人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虽然能够得到教师的指点,但要登堂入室,窥视宏大的道理,还得自己去领悟。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不能够“满堂灌”、“一言堂”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学习。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远比教师在课堂上强塞给他要现实得多。比如,在讲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几个提纲,拟订了几个自学题目(略)。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分工合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的在网上查询相关的知识;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遨游;有的请教家里面的爷爷、伯伯……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我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果,及时分析和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了自己的成果,东西异彩纷呈。更有甚者,竟然做了皇帝光着身体的京剧脸谱。当场有组同学还按照电视剧里面的情节,为师生共同演绎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这节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一个愚蠢的皇帝喜欢漂亮衣服,最后骗得皇帝去光着身子游行的故事。真正体现了我参与,我快乐的新课程教学观。
三、拓展文化知识领域,开阔不同的视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善意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对有独特见解者给予表扬,对理解片面者予以帮助,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位女生颇有感情地读完后,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对我说:“我觉得她没有理解苏轼的意境,没有读出那种韵味。”这句话让我很惊讶,尤其是那个女生更是面红耳赤,非常之尴尬。在听完男生读了之后,大家都在用期望的目光望着我……我没有宣布结果,而是说了我的感受: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当时作者的主旨在于抒发作者外放期间的寥落情怀,其中作者感慨古今变迁、宇宙流转、厌弃险恶的宦海生涯,运用形象化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对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做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泄,挥毫为我们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醉语狂啸……我动情地说:“同学们,我很欣慰你们能够读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如果时光可以穿越千年,你们一定能够成为苏轼的知音,你们两位同学都读出了诗人的韵味……”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后,同学们的提问更多了,发言更热烈了,这是对教师的回答的肯定,也是对学生热情的鼓励。
四、优化课堂提问过程,体味文章的内涵
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篇课文写得很血腥,是不是在教我们学生打架,提倡暴力?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然后我结合鲁达短暂的历史,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他有超群的武艺又在官府中任提辖,鲁达拳打镇关西这一段,充分说明了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强暴,说明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然后,我重点教学了鲁达这三拳头,不是教我们学生打架,而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体现鲁达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精神实质,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的“提辖”生涯,从此落草为寇,逼上梁山。最终将学生引入到正义、公正的点上,让鲁提辖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在同学们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烙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唤醒学生对学习的自信,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种,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那语文课堂将会更加异彩纷呈,课堂教学将会更加有效、真实。
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具体的课堂环境,将课堂提问形成一道产业链,层层深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那课堂教学这一池活水将会更好的活起来。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课堂提问要变直为曲,抓住关键点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了课文的关键语句,就等于牵住了学习的鼻子。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堂上的提问应该说大多数还是针对这些来的,要让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处,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提高。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课的结尾:“‘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奥楚蔑洛夫是真的恐吓赫留金吗?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本性?”引导学生由结尾的悬念辐射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一个狗腿子,哈巴狗形象。然后结合具体的事例,联想到抗日题材电视剧里面汉奸、走狗的形象,将奥楚蔑洛夫的丑陋形象形容得栩栩如生。这样的提问,使学生通过课文的悬念朗读体悟、抓住重点分步讨论,不但学生学有兴趣,而且对于课文围绕中心思想的选材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促进思维的发展
俗话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方面,作为“人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虽然能够得到教师的指点,但要登堂入室,窥视宏大的道理,还得自己去领悟。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不能够“满堂灌”、“一言堂”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学习。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远比教师在课堂上强塞给他要现实得多。比如,在讲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几个提纲,拟订了几个自学题目(略)。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分工合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的在网上查询相关的知识;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遨游;有的请教家里面的爷爷、伯伯……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我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果,及时分析和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了自己的成果,东西异彩纷呈。更有甚者,竟然做了皇帝光着身体的京剧脸谱。当场有组同学还按照电视剧里面的情节,为师生共同演绎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这节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一个愚蠢的皇帝喜欢漂亮衣服,最后骗得皇帝去光着身子游行的故事。真正体现了我参与,我快乐的新课程教学观。
三、拓展文化知识领域,开阔不同的视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善意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对有独特见解者给予表扬,对理解片面者予以帮助,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位女生颇有感情地读完后,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对我说:“我觉得她没有理解苏轼的意境,没有读出那种韵味。”这句话让我很惊讶,尤其是那个女生更是面红耳赤,非常之尴尬。在听完男生读了之后,大家都在用期望的目光望着我……我没有宣布结果,而是说了我的感受: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当时作者的主旨在于抒发作者外放期间的寥落情怀,其中作者感慨古今变迁、宇宙流转、厌弃险恶的宦海生涯,运用形象化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对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做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泄,挥毫为我们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醉语狂啸……我动情地说:“同学们,我很欣慰你们能够读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如果时光可以穿越千年,你们一定能够成为苏轼的知音,你们两位同学都读出了诗人的韵味……”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后,同学们的提问更多了,发言更热烈了,这是对教师的回答的肯定,也是对学生热情的鼓励。
四、优化课堂提问过程,体味文章的内涵
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篇课文写得很血腥,是不是在教我们学生打架,提倡暴力?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然后我结合鲁达短暂的历史,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他有超群的武艺又在官府中任提辖,鲁达拳打镇关西这一段,充分说明了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强暴,说明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然后,我重点教学了鲁达这三拳头,不是教我们学生打架,而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体现鲁达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精神实质,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的“提辖”生涯,从此落草为寇,逼上梁山。最终将学生引入到正义、公正的点上,让鲁提辖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在同学们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烙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唤醒学生对学习的自信,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种,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那语文课堂将会更加异彩纷呈,课堂教学将会更加有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