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f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物理教学创新方法,对于物理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
  物理新课程体系在结构、内容和功能设计方面与原有课程都有不同,初中物理教育要能够积极实现创新才能满足新课程体系的教育需求,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教育的创新研究。
  一、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传统物理教学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方面的培养,偏重于知识的传播教育,这种教育在新形势下是需要进行创新突破的。作为物理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能够使枯燥的物理课堂更为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而有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促进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获得一种满足感。教师要能够重视对物理课堂教育的创新,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重力”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重力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有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重力方面的知识,通过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
  二、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开始,创新物理教学就需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师对学生管束的很严,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很不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严重受到限制,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的质疑意识非常差。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必须要能够营造宽松的物理课堂气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在发现问題的时候,积极地把问题说出来,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在不断的實践中得到培养。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讨论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在不断的讨论探究中,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得到培养。比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在我们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得越来越大吗,为什么?”通过这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探究的能力。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育就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就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要能够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中,创新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另外,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多鼓励学生,能够基于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能力层次不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尊重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实际,学生学习物理难度太大,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意识是很难得到培养的。另外,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总结、类比等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学习活动是卓有成效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也能够得到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完善的探究意识,可以多为学生讲解一些科学家的实例,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独立探究的人格对个人成功的积极作用,以此方式鼓励激发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热情。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物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依然需要借助于实验教学,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操作的机会,能够引导学生多思考分析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关系,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深入地理解知识,鼓励学生不断提出科学性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只要实验结果能够与教师的实验结果保持一致,就需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验,以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要能够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做实验,教师只需要描述各种仪器的操作方式,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合作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要能够放手让学生做实验,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不模仿,不盲从,积极进行创新,这样,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晓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01).
  [2]黄红梅.浅谈初中物理创新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3]翟传霞.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创新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情境设计;数学;情感  一、要
摘 要: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体育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伴随着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表现的日益突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应无法满足当下体育教学的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教学当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以此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隐性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使人们对于该种教学模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作为一种通用的热塑性塑料,具有原料丰富、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但由于其机械强度低、冲击强度低、低温及高应变速率下的脆性明显,使其进一步的
微孔SiO_2膜具有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孔隙率高、可修复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在氢气分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膜材料。但SiO_2膜的水热稳定性差,长期暴露于水热环境下SiO_2膜在60°C时就会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导致SiO_2膜形成缺陷,影响气体分离效果。其原因是SiO_2膜网络结构上的羟基能够与环境中的水分子相结合,因此用疏水基团取代部分羟基是一种有效地提高SiO_2膜的水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