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更应关注过程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只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结论,更应该重过程。
  一、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记下来,回家背出来,考试时默写出来,在大量反复操练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而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这个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教师应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三、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形成过程的引导
  尽管初中数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其中蕴含着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在解例题、证定理时,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猜想,提出解题思路。
  例如,在证明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时,对辅助线的做法,有些教师先做辅助线,再讲这种方法的妙处,没有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一种方法必有其形成的背景,对此教师应加以剖析引导。在性质定理的证明中,如何做辅助线是本节的一个难点,突破该难点可作如下引导:要证两角相等,有哪些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没有等腰三角形怎么办?可平移一腰,构造等腰三角形。(2)利用全等三角形。如何找全等三角地形?可过上底两端点做高,构造全等三角形。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每种辅助线做法的产生是根据解题的需要,教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解题方法,更应是发现这种探求的思路和途径,否则学生只会模仿而不会创新。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进行着调控。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闪光点。关键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注意选择时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去积极探索和研究。
  总之,数学虽然是相对抽象的学科,有时不能生动、形象地进行剖析,但在锻炼学生的思维方面,是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只有通过“再创造”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一中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记录、评估、分析和处理,但笔者发现,学生完成这个任务确实面临许多困难,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存在的障碍:
传统的评价观只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师把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评价的观点——唯考分论,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传
为了解决梯度参数和特征尺寸对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影响,根据非局部理论对含裂纹无限大板在反平面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问题进行研究,假设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密度为指数形式模型,泊松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
将物理过程用数学知识全面准确地表达出来并求出所需结果,是高考要求的能力之一。为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培养这种能力,现把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遇到的几类数学知识点进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呢?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给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