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

来源 :名城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建设现状,继而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统一的必要性,并对关于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工作策略的建议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形态保护;文脉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由于长时间缺乏认识和专业的理论支撑,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上过度依赖经验等,导致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存在很多不足。
   1 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建设现状
   1.1 历史遗产实体与赖以稳固的环境脱离
   历史遗产实体与赖以稳固的环境脱离,造成历史文化古城貌合神离。历史遗物的真实性是由实体与特定的文化环境共同决定的。习惯性地孤立文化实体与环境的做法,忽视本体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往往降低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相比西方国家,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做法的确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的考虑,将历史文化遗址大肆建设成为具有商业营利性质的场合,目的不是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脉内涵,完全从推动旅游业拉动内需的角度出发。有的地方把原住居民调迁到文化古城外,改造修缮,招商搞实业,打破文化古城固有的生存形态;有一些地方对历史遗址大刀阔斧地改造,面目全非,居民建筑全部被盈利的商业民俗展览馆取代,管理与销售盈利两不耽误,两全其美;还有一些地方在对文化遗迹的保护中,无视历史文物的文化传承,肆意调整和改动遗迹的结构,破坏文物的视觉体系,给人造成不伦不类的感觉。
   1.2 缺乏对历史古城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
   保护行为缺乏对历史古城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造成文化遗产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在一些地方的文物保护行为中,由于决策规划不够深入,对保护对象文化内涵的研究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出于倡导旅游文化的商业理念,打造主题文化旅游业,在历史文化遗迹的基础上肆意改造整个遗迹的组合结构,破坏固有的文化气质,弄巧成拙,令人啼笑皆非,这些做法会再次造成文化古城形神错位的穿越假象。
   1.3 策略规划不严谨、不求实,以假乱真,混淆视听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招商引资,拉动旅游业的进步。有的地方竟然不顾历史古城的保护宗旨,致使历史古城的性质与用途与历史文脉背道而驰。甚至有的地方在未经相关部门的准许下,随意重建早已消亡的文化遗址作为资源噱头招揽游客。
   2 历史文化名城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统一的必要性
   2.1 历史文化古城的形态与文脉是一个有机整体
   大量常态的具有可读性、城市意向性的空间、结构及居住的实体物质构成了城市的形态。历史文化古城的形态保护也要围绕这些要素,包括整个城市的脉络布局、建筑风格等。历史文脉可以看做人类在从事物质创造时智慧和文化意识的体现。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古城,在它们身上沉淀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智慧文明,在它们身上演绎着每个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朝代兴替、寻常巷陌、风土人情等,仿佛在这些历史古城上演着。考量一个文化古城,不但要从留存文物的数量去评测,还要看它身上留下了多少历史痕迹,有着多少考证价值与纪念意义。城市的形态与文脉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形态是城市历史文脉的物质载体,是历史文脉最直接的具体表象,也是历史文脉考量的一个指标依据。城市的形态是人类文明与智慧发达程度的体现,生生不息地传递着历史文脉。历史文脉是城市形态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灵魂之所在,二者本末相连,互为生存。
   2.2 历史文化古城的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统一,既可保持原有的历史价值又新添活力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历史文化古城形态特征保护、探索,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可以让优秀的历史文脉生生不息,同时在保持历史面貌不发生破坏性改变的情况下,注入新的血液,更好地促进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创造更好的明天。因此,文化古城保护的整体性、合理性、形神统一性及求真性是整体工作的要点所在。首先是文化古城保护工作的整体性与合理性。各地政府要相继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强化规划管理,规范建设行为。在保护文化古城原有格局尺度与风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利用,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解决人口就业等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历史文化浓郁气息的熏陶,还可以体验到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带来的便利与舒适;其次是文化古城保护工作的形神合一性、求真性要求我们开展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工作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研究文化古城的构成部分,深挖文化古城外在形态拥有的历史科学领域价值与艺术特色,追根溯源,合理利用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造福后代,福祉子孙。
   3 关于历史古城保护工作策略的建议
   3.1 关于解决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形神不一的措施
   除了强化关于历史文化古城保护战略调控方面的探索外,还要通过控制方面的有效性、整治方面的规范性及利用方面的合理性三方面措施实现历史文化古城发展的可持续性。控制的有效性就是极力纠正不合法规的行为。擅自仿造不可以动历史文物,在历史文化区肆意拆除建筑、仿造历史古迹,随意赶走历史古城的原住居民等行为要杜绝,一旦出现则法不容情;整治方面的规范性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方可进行适度的改造与修缮,前提是保持原有文化古城的整体建筑格局、风格及尺度;利用的合理性就是已经失去原来用途的文物或古迹再次赋予新的用途,同样新的用途依然能体现历史的文化底蕴传播历史文脉,还可以帮助人们从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业中收获特别的享受。
   3.2 关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若干方式
   历史文化遗产利用方式的合理性以历史文脉研究的深入性及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品质、性能、价值及保存的完整度为标准。具体利用方式可分成瞻望式、实用式、体验式、纪念式、综合式。瞻望式适用于那些具有宝贵历史记忆价值但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的历史遗迹,如建筑、工业、战场的废弃遗迹,这些遗迹按照原状修缮后可以成为博物馆等景点,供游客观赏、瞻仰;实用式适用于可以直接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的历史文物或建筑物;体验式适用于特殊意义的历史文物或遗迹,更适合旅游观光产业;纪念式适用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革命意义的建筑遗迹或文物。
   4结束语
   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兴起,再一次将历史文化古城的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带入大众视野。当然,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工作必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有效保护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古城的形态,将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乔梓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考[J].北方文学.2018(33).
   [2]韩鹏.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
   [3]劉念,张媛媛.效率优先策略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钻孔灌注桩技术由于其抗震性能好、承载能力强、噪音小等优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较为复杂,工艺流程连接紧密,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蜂窝、空洞、缩径等问题。所以在房建工程中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以此来确保房建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本文对房建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房建工程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对石油资源需要,需要加强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在石油资源开发中,井下作业试油试气技术是非常重要一部分,可以对井下储层油气进行有效测试,更好的对石油资源进行开发。本文主要对储层封堵工艺技术和深井试气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井;试油试气;研究与应用      隨着油田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井的开采深度越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这就促使建筑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加强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还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有效地控制建筑成本以及优化社会资源。但是因为现阶段我国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促使建筑耐久性受到影响,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基于耐久性上采取适合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和加固建筑结构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绿色环保也越来越关注,我们了解了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各自的理念以及不同的要点,并且节能建筑是包括在绿色建筑之内的。并且两者在我国的实施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家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节能环保在建筑方面的体现,那么,这就给建筑业的设计者们设置了一个绿色与节能的问题。为了实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我国的设计者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绿色和节能两者不可以混为一谈,本文主要从两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虽然使配电系统中的管理和控制更加简便,可是还会出现一些如设备运行的协调性,系统管理灵活性以及可控性较差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通过互联和网络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将配电系统中的装备进行相互之间的连接,这也就是其能够产生互联的作用,同时在通过网络技术将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归纳,并对其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使装备运行的协调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完善市政道路施工的合理设计。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文章重点就市政工程工
期刊
摘要:水情预警系统是根据水文预报基本原理,采取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完成水情监测的信息化、模型化、网络化,保障雨量信息能够及时传递至监控中心,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将雨量信息导入模型,从而得到雨量的实时信息,并制成图标,反馈给决策者,供其作出决策。本文主要以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为例,对该区域的水情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研究,以期给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水情监测预警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对于城镇建设越来越重视,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的综合价值,进而对于地籍图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满足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从而被广泛的应用到地籍测量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   关键词:测绘工程;地籍测量;应用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特征和构成   1.1特征   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首先,数据准确
期刊
摘要:结合实际,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进行探究,希望分析后,可以给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探讨      1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   城市公共区域的更多空间,是指当地居民在进行各种活动时,与公共区域内的朋友进行交流的持续开放空间。它是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以及建筑本质之间的一个充分开放的空间。主要原因有山水要素、环境湿地公园、道路、地下或者露天停车场等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建设的发展,房地产制图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房地产测量不仅增加了房地产测量机构的经济收入,而且承担了更大的社会和法律责任。在房价越来越高的今天,房地产测绘的任何疏忽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房地产测绘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对房地产测绘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控制房地产测绘质量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房产测绘;测绘面积;质量控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