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寂的修行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312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西藏山南贡嘎县境内的贡嘎曲德寺,是一所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萨迦派著名寺院。从距离贡嘎机场的一条岔路,驱车仅十多分钟,便能抵达位于路边的曲德寺。这里游客罕至,造访最多的还是当地人。在藏地,百年寺庙并不鲜见,而守着信仰为生的,除了藏民还是藏民。
  每天清晨,寺庙的鼓声准时敲响,在此之前,大殿门前的桑炉里已飘起阵阵桑烟。一群少年喇嘛们经过简单洗漱,伴着鼓声前往经堂上早课。与此同时早餐也会在此时完成,喇嘛们一边念经一边饮用酥油茶,早课接近尾声时,还可以吃些糌粑,这些酥油茶和糌粑多为寺庙提供。早课上喇嘛们要大声的背诵经文,从经文背诵的流利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喇嘛的修习是否精进,刻苦。而曲德寺少年喇嘛们最常见的一天就这样拉开序幕。
  曲德寺是贡嘎县的大寺,它的建筑与传统的院落式寺庙不太相同。一座宏大三层的殿堂式古老建筑作为寺庙的主要建筑,承担了寺庙大部分的功能。寺庙主殿设在一层,殿内最靠里的位置供奉了高十余米的释迦摩尼像,主殿周围还有供奉着诸多神佛的子殿。拾阶上至寺庙二层,除了供奉着诸多佛像、经书的殿堂外,这里还是寺庙内少年喇嘛们作晚课的念经、修习场所。
  藏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使得很多家庭里最优秀的男孩被送到寺院当喇嘛,并将此视为整个家庭的荣耀与自豪。许多男孩自幼被送入寺庙当喇嘛,这些男孩会在寺庙经历童年、少年直至长大成人。他们缩经历的童年、少年时期与普通人看似天壤之别,但其实细细探究之下会发现,其实也有些不易觉察的共同点。
  贡嘎曲德寺的这些少年喇嘛从13岁到20岁年龄不等,大多来自西藏山南地区。出家时间最长的十多年,短的也有两年时间。很多喇嘛出家时尚且年幼,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所以这导致部分喇嘛成年后会选择还俗,同时,也有很多人成年后自愿出家。
  静谧的曲德寺隔离了尘世的喧嚣,晨钟暮鼓的规律生活,为寺内少年喇嘛们的修行与学习创造了绝好的机会。然而宗教并不能阻断这些少年喇嘛们单纯的快乐,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产生和普及,极大丰富了少年喇嘛们的生活,去寺庙旁边的小卖部看电视、听收音机是很多喇嘛最喜欢的业余生活;寺庙内几乎一半以上的少年喇嘛拥有自己的手机,用手机收发短信、接打电话、听歌甚至用手机拍照,几乎成为喇嘛们每天必做的事情,他们都乐于接受并享受这种变化带来的方便;家在拉萨的喇嘛顿珠的宿舍甚至有一台联想电脑,这是他父母在他出家后为他购买的,目的是希望他精修佛法同时,也不要远离现代科技。平日里顿珠最热衷用这台电脑打小游戏,听藏语流行歌曲。
  曲德寺有一所小型佛学院,位于寺庙正殿一侧,是个不大的院落。院内外墙都为白色,如果夏季,推开佛学院那扇小小的木门,园内扑鼻的花香扑面而来。佛学院主要建筑讲经堂,是喇嘛们平时念经、上课、学习佛法的地方。讲经堂四周是喇嘛们的宿舍。宿舍多为单间,房间根据个人爱好装饰布置。有的喇嘛房间墙壁四白落地,只有床铺和冥想用的软垫。有些更为年轻的喇嘛房间墙壁上,则会同时贴着篮球明星、影视明星画报和佛菩萨像,这些画面内容穿插交错在一起,常令人产生空间置换的错觉。
  晚饭后八点,是少年喇嘛们的晚课时间。寺庙主殿二层的经室灯光昏暗,条件简陋。喇嘛们此刻随意地坐在一起,集体背诵经文。一位年长的师傅负责监督大家。也许是年龄作祟,也是灯光昏暗,老师傅经常处于游离且昏昏欲睡的状态。个别喇嘛们便趁机开起小差,有的摆弄起自己的手机,有的则只是摇头晃脑并不发出声音,每当这时,少年们顽皮的一面便在不经意间展露无疑。
  有一位喇嘛某天指着几十本厚厚的经文告诉我,那边一位出家十年之久的喇嘛可以将这些完全背诵出来时,我甚至感觉这也许是宗教中荒诞不经的虚构,于是当那位喇嘛已经开始滔滔不绝地背诵时,我瞬间被这个在他们看来不足为奇的事实所震撼。所谓修行,原来并非一蹴而就可以达到,长年累月得辛苦学习和积累,是这些喇嘛的必经之路。
  整个八月,喇嘛多吉和扎西,都要在寺庙大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值班工作。这期间他们俩可以暂时不去参加早课和晚课,而是时刻值守在寺庙大殿内,即使夜间也要睡在大殿一角专为值班人员铺设的床上。多吉和扎西值班其间的任务一来保证大殿的财产安全,二来保证殿内酥油灯常明,并且进行每天佛前供奉水碗的更换,隔天玛多的制作,每天定时诵经等宗教仪式的正常进行。值班期间,多吉和扎西的早中晚饭都有专人送到大殿里,无聊的时候,大殿靠近床铺位置的一台超薄DVD播放机成为他们解闷的工具。仅有的几张流行歌曲音乐光盘被他俩来回播放。其实那些歌曲,喇嘛多吉闭着眼几乎都能唱下来了。因为我的到来,扎西学习汉语的兴趣被激发,除了让我教他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口语外,汉语拼音的学习成为扎西每日必作的功课。与扎西比较,中学毕业后出家的多吉虽然个头不高,汉语却说得极为流利,基本的对话和简单书写都不成问题。
  触摸曲德寺上百年历史的风霜与沧桑,喇嘛们的身影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在来路苍茫的岁月长河中,每个少年把生命中最闪亮、璀璨的一段光阴,留在寺庙,留在那与佛沟通的低吟诵经中,随着桑炉里飘出的淡淡气息,顺着来路越走越远。最终,这些少年们会参透之前的神秘,成为根尘同源的成年人,曲德寺也在光阴变换中年龄递增。最执着也最感庆幸的应该是我,回过身,对屹立百年的曲德寺说声谢谢,谢谢你让我如此的走近;对那些年少的身影也说声谢谢,谢谢你们如此宽容的接纳我,成就了这次因好奇而始,因思考而终的拍摄。我们,后会有期。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表现出设计意识薄弱、创新思路局限、应用思维欠缺等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宏观把握、多维立体的优势,将其作为支架輔助学生进行设计思考,历经“活学、激学、研学”三个阶段,学会“善思、深思、创思”,就此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设计·应用;思维导图  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造型能
2009年10月,被称作中国第八条进藏公路的“丙察察”公路全线通车。但这条公路继续向前延伸,在八宿县然乌镇同川藏公路交会,又形成了一条新的进藏大通道“丙察然”新滇藏大道。相比1930公里的老滇藏公路,新滇藏公路走察隅、然乌,仅1139公里,缩短了791公里,它是目前内地进藏线路中里程最短的一条。  也许,自驾游客更关注丙察察公路,从云南省贡山县的丙中洛乡向北60多公里到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察瓦龙乡,
【摘 要】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目标。教师要通过“‘为什么’:在对比实践中探究原因”“‘是不是’:在深入观察中提出猜测”“‘怎么做’:在资料整理中寻找方法”“‘真的吗’:在质疑中学会批判”等策略,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最终实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提问;问题意识  问题,是人类对事
“后卫”II行动中排队等待起飞的B-52 机群  “后卫行动”的轰炸停止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宣称“和平尽在掌握”。然而,1972年12月13日,在巴黎和谈的会场上,美国和北越的谈判代表又一次不欢而散。2天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开展“后卫”II行动。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决心,在这场仅仅持续了11天的超大规模轰炸中,美军一改此前以战术飞机为主的空袭方式,来自战略空军司令部的B-52
拉萨,一座古老的高原圣城,自松赞干布开创伟大的吐蕃王朝之始,便在拉萨河(藏语称做吉曲)畔的吉雪卧塘之地逐步壮大兴盛,经历千百年的历史时光而繁荣不息。  而与拉萨隔河相望的慈觉林,则一直见证着圣城的变奏。这里能看到红山耸立,也能看到碧水中流。这里,是眺望布达拉宫的最佳视角,被誉为“能看得见布达拉宫的窗口”。从布达拉宫金顶,又可以回望到慈觉林,那里有茂密葱郁的绿色林卡,是拉萨难得的一片绿色风景。而慈觉
千百年来,青稞在地球上海拔最高、空气最稀薄、阳光最强烈的高原上顽强地生长,为生活在高原的人们奉献热量和营养,也成为雪域子民的一种精神养分和文化符号。  布宫壁画上的古老传说  “肉的宝座上有木的宝座,木的宝座上有大海,海的宝座上有雪山,雪山上落下来5只飞鸟”。这则关于糌粑的谜语在整个藏区颇为流行,人们从小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童,认识自己的文化。  藏族人把青稞称之为养育众生的母亲,糌粑被视为她的无价
2020年10月10日凌晨,朝鲜出人意料地突然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了大型阅兵式。阅兵中展示了多种新型武器装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后压轴出场的一款公路机动的超大型洲际弹道导弹(题图)。朝鲜称其为“巨大的核战略武器”,而外界认为其就是传闻中的“火星”16。那么,这种武器究竟从何而来?性能又怎样呢?这还要先从多年前朝鲜导弹技术的异军突起谈起。  “火星”16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朝鲜致力于导弹武器发
西藏民族大学,坐落在陕西省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1958年,党中央批准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培养西藏干部的“摇篮”。  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58年9月15日成立的“西藏公學”。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
“那是一头公野牦牛。”贡扎肯定地说道。在玛依岗日——藏北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我第一次看到野牦牛,内心激动、紧张。我对野牦牛知之甚少,据说激怒的公野牦牛力大无比,能够顶翻一辆越野车。  眼前出现的这群野牦牛,足有几十头。打头的公野牛很可能是独处高处望风探哨的,此时它已不是先前安静的状态,野牦牛群发现了我们,一阵骚动。正当我准备加力驶向它们时,牛群却忽然像得到了命令似的一窝蜂向山里逃去,方向正
4月12日,“大美至纯”韩玉臣西藏题材油画作品展在自治区群艺馆开幕。自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政府顾问孟德利出席开幕仪式。韩玉臣是我国知名的油画家、书法家、摄影家、诗人。此次由韩玉臣创作的55幅西藏题材油画作品,内容主要涉及西藏人文风俗,在创作手法上色彩厚重、人物神形兼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2013年以来,韩玉臣先后在法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等国家举办了西藏题材作品巡回展。其油画作品《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