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雷帕霉素(RPM;国内商品名:雷帕鸣;由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是由吸湿链霉菌属产生的天然发酵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排斥活性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共有23例肾移植受者接受了RPM的治疗,报道如下:
                              
 
                                【机 构】
                                :
                                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帕霉素(RPM;国内商品名:雷帕鸣;由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是由吸湿链霉菌属产生的天然发酵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排斥活性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共有23例肾移植受者接受了RPM的治疗,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前已公认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IDDM)及其并发症的安全、有效方法[1,2].移植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根治IDDM,完全停用外源性胰岛素,消除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病变的特殊性、移植胰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高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副作用,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移植后糖尿病(PTDM)等因素,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与应用比单纯肾移植更复杂,涉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反义寡核苷酸(ICAM 1-ASO)在小鼠→大鼠的异种心脏移植中对ICAM 1表达以及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随机配对建立小鼠→大鼠的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按照供者术前处理不同分为双蒸馏水对照组、寡核苷酸对照组和ICAM-1-ASO组.各组供者术前6 h分别从右颈外静脉注射双蒸馏水、寡核苷酸和ICAM-1 ASO.术后4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胰肾联合移植(SPK)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定期连续观测18例SPK患者术后移植胰腺及移植肾的声像图特征和动静脉血流变化,同时将移植胰腺与患者自身胰腺相比较.结果18例SPK患者术后早期移植胰腺均出现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内部回声减低,与自体胰腺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胰的胰头及胰尾部增大较明显,多在数10 d至1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男性患者施行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慢性排斥反应并胆道感染(1例)以及胆道缺血并感染(2例).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达利珠单抗、甲泼尼龙及他克莫司联合用药,必要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 3例治愈,已分别存活11个月、5个月和1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第8 d、第10 d                                
                                
                             
							 
                            
							 
                            
                                
                                
                                    由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等十几家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论坛于2013年11月16至17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特别邀请来自国内神经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等颅底相关学科的50余名专家到会做精彩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我院于1999年12月为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至今存活3年余,已恢复正常工作.期间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密切的随访,现将术后免疫监测与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要在众多的供、受者间根据HLA配型原则筛选合适的供、受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我们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资料,设计了一套肾移植组织配型管理软件,使临床医师在短时间内迅速分析供受者HLA的相配、相容、相斥情况。                                
                                
                             
							 
                            
                                
                                
                                    颅内动脉瘤根据形态学分类分为囊性与非囊性.梭型动脉瘤是脑动脉瘤的一种临床亚型,与囊性动脉瘤比较,梭型动脉瘤在病理学,血流动力学,解剖分布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不同.虽然脑血管的解剖学发现内弹性膜的损伤是可能导致大多数梭型动脉瘤潜在的原因,但是更多关于发病机制导致损伤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现有的梭形动脉瘤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患者,男性,50岁.因"原发性小肝癌、肝炎后肝硬化"于2004年9月29日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供肝为脂肪肝,与其家属交流后,家属坚持要求手术.供肝热缺血时间5min,冷缺血时间9 h,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 h 30 min,其中无肝期65 min,未采用静脉转流.术毕即见金黄色胆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