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NO、ET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talez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一步提高急性颅脑损伤(TBI)的诊治水平。方法选择86例TBI患者(观察组),其中GCS〉8分39例,CCS≤8分47例;另选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NO、ET、PT、APTr及纤维蛋白原(Fbg)值。结果观察组NO、ET水平及Fbg值高于对照组,APT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CS≤8分者NO、ET水平及Fbg值高于GCS〉8分者,APTF低于GCS〉8分者;各组间P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O、ET及凝血功能与TBI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早期判断伤情及临床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鼻饲方法对高龄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2例进行胃肠营养的年龄〉80岁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鼻饲及间歇鼻饲两组,观察进餐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间歇鼻饲组
11月17日至19日,河南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中山先后赴南阳、平顶山、许昌调研指导审计工作,听取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全省审计工作、“十四五”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入院后均根据病情行常规治疗,在此
胸腰段椎体是脊柱外伤骨折的多发部位,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椎体骨折表现为压缩变形、高度丢失、后凸畸形。2005~2008年,我们对27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
目的进一步提高下肢股浅动脉以下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结果10例成功溶解血栓;1例无效者行截肢处理。未发生继发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