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希望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民周刊·水井坊“情系都江堰 感受新家园
  ——水井坊邀您做客都江堰”爱心传递系列活动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中华民族有着值得世界骄傲的文明传承。然而,文明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日之功,当我们享受恢宏灿烂的文明恩典之时,必然要勇于承担起让文明永续的责任使命。“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以优雅境界绽放中国高尚生活之美,高举“文物、文化、文明”旗帜,不仅将自身的责任落实到企业和谐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中,更把高尚情怀融入品牌内涵,以责任与担当贡献公益,传承歌颂中华文明之美德。
  时值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水井坊携手《新民周刊》广邀各界,汇集爱心与力量,畅游巴蜀文明之源,走进美丽四川,走进魅力都江堰,以爱心传递希望……
  
  文明同脉,情系都江堰
  都江堰素有“天府之源”的称号,是“川西平原绿色生态屏障”,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水为酒之脉,在沿用至今叹为观止的世界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恩泽下,成都平原的水井古街家家良泉,户户美井。就在这条街上,水井坊俯览锦江,气纳钟萃,以延续六百余年从未间断的酿造,与都江堰相得益彰,开创了人类酿酒史上的奇迹,经典流传。
  向上海致敬,见证互助深情
  
  犹记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摧毁了多少家园与梦想。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带,5·12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正所谓“仁不异远,义不辞难”,当自然灾害来袭,生死抉择之间,向危难群众积极施以援手,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地震灾情发生后的第二天,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作出反应,携手全兴集团战略合作伙伴帝亚吉欧集团,向省市灾区人民捐款1200万元,用于灾区的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与此同时,水井坊公司全体员工也自发的为灾区募捐了善款143万多元。水井坊全国经销商也时刻关注四川灾情,捐款捐物,与灾区人民一起,共同承受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并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共同战胜这次特大地震灾害。水井坊坚信,地震摧毁了我们原本绿荫如盖的家园,夺去了许多原本蓬勃的生命,但是只要文明还在延续,我们就有重建家园的希望和力量!
  震后都江堰的对口援建城市——上海市,在支持灾区重建中提供了无私的帮助。灾区人民的安危牵动了上海各界人士的心,慷慨善良的上海人民纷纷为灾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无私的援助。这不仅展现了互助友爱的高尚道德情怀,也让远在四川的同胞分享到上海经济发展的硕果。上海对灾区人民血浓于水的挚爱深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作为震区本土企业的水井坊来说,也是感铭于心。2008年12月25日,水井坊联袂诞生于上海、具有全国影响的知名媒体《新民周刊》社,全程独家赞助冠名新民周刊创刊十周年庆典主题活动暨“水井坊·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榜”、“影响力十年(1999-2008)独立风尚榜”颁奖典礼及“水井坊·情醉芭蕾”圣诞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演出活动。水井坊鼎力支持新民周刊创刊十周年庆典主题系列活动,既是对上海文明与成就的歌颂和致敬,并以此向浦江两岸的人民表达感激之意,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水井坊作为中国高端白酒品牌的时代担当。
  
  爱心之旅,持续关爱灾后重建
  
  
  震后重建任重而道远,水井坊将坚定的责任之心化为爱的行动力,不断为灾区注入希望的力量。2009年1月,由成都日报社举办,首届成都市民最喜欢的“成都造”品牌授牌仪式暨慰问活动出发仪式上,水井坊荣膺成都市民最喜欢的“成都造”品牌并随后前往了三个重灾区,进行实地送温暖活动,向群众赠送了过节最需要的优质的知名产品以及慰问金。
  5·12地震距离现在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水井坊再次携手上海主流媒体《新民周刊》开展了持续关怀灾区重建,推动都江堰经济发展的“情系都江堰 感受新家园——水井坊邀您做客都江堰”爱心传递系列活动,以强烈的使命感将人们的视野又拉回到了历尽痛苦与艰难但又充满了希望与生机的都江堰。通过一条贯穿巴蜀文明的都江堰源流文化之旅,从上海→成都→水井坊遗址→都江堰→青城山→成都→上海的整个游览行程,将为大家呈现重建中的美丽都江堰。用摄像机与镜头记录下文明复兴的巴蜀文化,让公众再次关注四川灾区重建的现状;也再次为社会呈现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抗震救灾精神——彰显爱心、敬重生命的人本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助精神,不畏险阻、重建家园的坚毅精神,为灾区人民带来明天新四川的美好希望。
  爱心传递系列活动开展期间,凡购买2009年5月4日出版的《新民周刊·重建家园特辑》,即可随刊附送一张“爱心传递卡”,读者朋友可通过此卡转告自己的亲朋好友,凭卡至活动指定的都江堰市旅游优质服务联盟及下属单位参加都江堰-青城山爱心之旅,即可享受优惠政策。“情系都江堰 感受新家园——水井坊邀您做客都江堰”爱心传递之旅,以春风化物,滋润无声的援建形式,既刺激了都江堰的消费需求,又能引起社会对于灾区重建的广泛关注,可谓一举两得。
  
  携手“红标·成都”,为灾区祈福
  
  与此同时,水井坊还携手成都市红十字会开展了“携手同行文明永续——水井坊‘红标·成都’爱心祈福”的公益活动,旨在凝聚全社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定向援建地震灾区更多的学校、卫生院、农民新村,同时也为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水井坊将通过让利的方式,在宣扬爱心主题的同时,向消费者募集善款用于持续援建灾区。水井坊始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演绎着“穿越历史、见证文明”的高尚品牌精神。携手同行,文明永续,水井坊坚持文化性与社会性的融合,始终坚定实践品牌的社会责任观,具有强烈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企业、时代责任感,为维护文明的火种,践行自己高尚使命。
  
  心怀天下,
  公益事业盛放文明之花
  波澜壮阔的文明浪潮,记录和推动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文明的本质促使水井坊活跃在公益事业的最前线,坚持不懈地为社会注入希望与关爱,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从2003年在非典期间举办“让北京快乐起来”大型公益活动,到伊拉克战争爆发,发出“保护文明”的呼吁;从2004年走进里耶,走近水井坊——水井坊保护里耶文化系列活动”,唤起广大市民关怀历史和关爱文明的意识;从2005年,牵手广东狮子会、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起“托起明天的太阳”扶贫助学慈善活动,到2006年唐山地震抗震30周年“感动与希望”大型纪念活动,水井坊奉献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止,希望和力量就如同火种一般点亮着神州大地。
  
  多年以来,水井坊还大力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关注中国体育的文明成就。先后支持了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在中国网球事业起步的阶段,自2000年起,至今已连续10年独家冠名“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水井坊继成为“2008中国网球协会战略合作伙伴”以后,更是在众多白酒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 “中国体育军团指定庆功酒”(唯一白酒品牌)。对于水井坊能够成为“中国体育军团指定庆功酒”,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水井坊品牌理念的认同,也是对水井坊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肯定。作为“庆功酒”,对水井坊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勉励与鞭策。水井坊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关注中国体育事业,与大家共同见证了中国体育文明成就,使体育运动在中国高尚生活中绽放更为迷人的魅力与风采。
  
  水井坊,作为一个“穿越历史、见证文明”的高尚品牌,投身公益已经成为其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保天下者,匹夫有责”既是企业实践企业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亦是水井坊品牌的精神写照与内在要求。也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水井坊一样的企业涌现,在这个急遽变化的时代,大国崛起下的中国高尚精神照亮了中国灿烂文明的方向。■
其他文献
百名最有影响力人物  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要评选出100名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其中包括领导者、思想家、艺术家、业界大亨、标杆人物等。今年《时代》“最有影响力人物”评选结果中,在领袖类排名榜上包括: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英国首相布朗、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等。入选创业和业界巨头类排名榜的有:创建微博客网站Twitter的比兹·斯通、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武都村的13岁男孩杨广林,在“5·12”大地震中被倒塌下来的房粱压断右腿,为保住生命,右脚小腿以下被截肢。一年不到这个男孩,竟然会骑自行车了,而且可以拖着假肢在田野间冲锋、驰骋图·CFP    大爱,依然照亮着中国。  除非失忆,我们不能想象你已经忘了汶川,那清明的细雨,那映秀的“血墙”、那北川的“哭城”!那“天柱折”、那“地维绝”弥天浩劫,那“万民倒悬,冬雷震震夏雨雪”的千古荒
因为对口援建,上海与都江堰,两座城市之间的往来空前密集,在都江堰,几乎每走几步就会听到来自上海的声音。都江堰人现在从普通话的口音,甚至穿着、神态中就能揣测出走过他们身边的是不是上海人。    板房    我们再一次来到都江堰。  地震摧毁了这座城市80%以上的建筑,但是却未能撼动两千年前李冰所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是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  现在,都江堰的精神,有一半在板房。  60岁的退休工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确保质量第一,把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可持续发展工程,尤其是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忙,对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而言是一个常态。自去年10月到都江堰来指挥援建工作后,薛潮就一刻也没有停歇过。  灾区援建有太多的事情要他去思考、去部署、去协调,不过,他觉得忙得很值得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我觉得有责任为他们留下一点文字的记录;有责任将他们的精神凝固为永恒的雕像。    如果要问,去年这次世界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与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有什么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在救援的人群中多了一抹色彩——志愿者。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地震志愿者无愧于鲁迅所赞誉的“中国的脊梁”的称号。作为报告文学作家,我觉得
这注定是一次以沉痛而开始的回访,但此行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悲伤,而是为了寻找一种力量。  重生!    北川是我们心里一座永久的伤城。  时光如流,带不走沉痛的记忆。  高速公路入口处,“抗震救灾专用通道”的指示牌一下子将我们拉回一年前那段悲伤与感动交织的岁月。与一年前的另外一种繁忙不同,高速公路上穿梭的换成了各类满装建筑材料的货车,可是,那揪心的警笛声仿佛依然不时从耳边飞驰而过。  那是一种令
这几天何蓉还老做同一个梦,她梦到身高1米77的儿子又回来了,然后,儿子越变越小,小得她一只手可以托起来,就像一个婴儿一样。  “我想要个孩子了。”    领舞老人    天已经墨黑。擂鼓镇安置点的上空却被板房内的万家灯火映照得通亮。还在入口处,就看到板房餐馆、板房衣铺、板房邮局……沿着商业主干道排至很远。欢快的舞曲直接将我们引至安置点中央的广场,路灯下,一名身着羌族服饰的老人正领着数十名受灾群众跳
北川人的心两头系,一头牵着老城,一头牵着新城;一头系着伤痛,一头系着希望。    旧城祭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  时间,也未必奏效。  北川老城的时间就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山崩地裂,江河呜咽。  北川中学高三(7)班的周弯弯与李伟回来了,铁丝网围住了教学楼的废墟,两个女孩一身素衣,穿过祭奠的人群径直爬上了建在小山坡上的操场。那是北川中学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
一方面灾难给我们带来伤痛,另一方面它让我们反思人性到底是怎样的?人性还要进行哪些发掘?面对生与死、爱与义我们应该怎么做,人性在讨论中得以升华,在理性的思考中得以实现。    灾后重建,一年很短,但一年也是一个检验的节点,一年内,灾情刺痛着我们,精神又感动着我们。  一年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灾区正发生着喜人的转变。  一年后,我们终于可以平静下来,重新思考这场灾难,它改变了我们
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港台女性作家扮演了非常隐秘的角色。她们在小说、随笔和诗歌中所倡导的爱情观、价值观潜移默化了多少文艺女青年物质的心灵?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女性阅读的时代。  女性杂志卖得红火,《知音》《女友》《瑞丽》《米娜》《悦己》……女性杂志满天飞,看准的,就是家庭煮妇需要打发的无穷时间和强烈的购物欲望。经济发达了,女性作为“半边天”的历史也已一去不复返,这不是说女性正在退出社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