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馨怡:即便伤痕,也是一段历史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伤痕的话题在普通人眼睛里,可能是不能忘却的疼痛记忆,而在艺术或者哲学的空间往往是深刻的叙述和证明以及价值所在。“即便是伤痕,也可以证明成长历程中一段痊愈的历史”,女艺术家潘馨怡的言语在我看来是在向生命致敬,是在对时间和艺术发自心灵的领悟,当然,这种领悟从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地呈现。由于每个时代的片面真理同其他时代存在差异,艺术家的思考自然会与当下的问题作出调整来抵达永恒,这些真实的观念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出来,决定了每个艺术家的哲学意识的深浅,而艺术家潘馨怡在继承、发展、探索时代精神的层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通道,她的图式语言个行独立,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艺术与真实、观念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概括。如她的作品《生命系列》、《狗眼看世界》以及最近刚完成和还在创作中的系列,既保持了自己的原则和特殊倾诉方式,又增加了新的绘画观念、技巧、内容,作品的范围和空间更为辽远,这些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她的个人风格。也许世界已经改变,但是我相信艺术家坚持个人创作风格的延续性同样可以找到与世界的某种平衡点,艺术家潘馨怡就是很好的例子。
  雁西:你如何评价中国当下的“当代绘画”?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潘馨怡:我个人的看法,当代艺术的创作环境越来越自由和多样化。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新一代艺术家,他们不像上一代人那样背负着历史的责任感或意识形态的拘束,又具有更多元的视野。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信息传播手段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题材,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的个人化特征也日益凸显。不过,如何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商品化社会中保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原则是所有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雁西:你的绘画有什么特色?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绘画语言?
  潘馨怡:你可以看到,我的作品中大多充满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和显著甚至略显突兀的主体轮廓。前者是出于我对人类生命力的敬畏 —— 你看,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人们总是坚持不懈地活着,而且还都能活得闹闹腾腾、争先恐后的(笑)。后者一来可能是出于我在大学时代所接受的立体构成等方面影响,二来我曾经经历一个较长阶段的设计师生涯,潜意识里总是希望尽量直接、强烈地表达最重要的观点所致。这些特色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的个人风格,就目前而言,它使得我的作品具有较强的信息表达能力。很多普通人、甚至外国人看到我的作品,虽然不一定其背后的历史或个人经历,却都能迅速地了解我想要表达的观点。这一点也令我比较惊讶。
  雁西:你的绘画中主要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它具有可代替性吗?
  潘馨怡:我的作品有很多系列,每个系列要表达的东西差异比较大。其中有的是一些个人的感悟,如《生命系列》,主要是对女性这一角色的讴歌;而另一个《狗眼看世界》系列就没那么深刻了,是一个很有趣的小狗的猜想。最近刚完成和还在创作中的系列,则涉及环保和对人性的发掘等题材。对于这些不同的内容,在遵循个人特色的前提下,我也尝试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主要是主题符号的差异。这样既可以保持个人创作风格的延续性,又能充分和明确地传达不同系列作品的内容主题,算是个比较合理的平衡。我认为,这两者都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两者统一之后的产物更加不可替代,具有独特性。
  雁西:你的绘画是否能够充分表达了你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有空间?
  潘馨怡:就目前而言,我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它们足够充分和明确地诠释了我的个人观点。不过,任何传播媒介都可能存在局限性,当周遭社会飞速发展的时候尤其如此。现在回望一些早期的作品,不能不说也常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绘画语言方面有些重复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当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表达程度的准确性把握不够熟练吧。
  雁西:你和你的绘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你为什么用绘画来创作?你有可能放弃绘画吗?为什么?
  潘馨怡: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善于言辞的人,绘画是我真正的语言。通过绘画我能够更清楚透彻地表达对一些事物或历史的看法。所以,我永远不可能放弃绘画,因为它即记录了我生命历程中最真切的感受,也是我向周遭的世界表达真实自我的通路。
  雁西:绘画在你的艺术创作中占什么样的比重?有什么样的关系?
  潘馨怡:目前我的艺术创作主要以绘画为主。我认为这是我艺术创作的基石。但繪画并不是会我唯一的创作方式,未来我也希望尝试数码图形设计或立体雕塑等创作手法。
  雁西:你认为未来的绘画会怎样发展?你理想中的当代艺术是什么?
  潘馨怡:这个问题好“宏观”啊……(笑)。绘画在人类历史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事实证明,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的人类文明或社会形态,绘画自有其自身的价值。所以,至少我可以肯定一点,无论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阶段,绘画必将永恒存在。当然,创作手法不一而足。至于我理想中的当代艺术,可能就是一个“提醒和记录”的功能吧。对于当代的人们来说,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就像镜子一样,能够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当下的自己”。而后世的人们,则能在这些作品中回望历史中曾经存在着的这么一个时代和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当然,最好还能记得创作艺术品的,有这么一个艺术家,他(她)的经历又是怎么的(笑)。就像海明威的那些小说,让人回忆起二战、“迷惘的一代”等等。
  雁西: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绘画?你的绘画和传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潘馨怡:坦率地说,我对中国的传统绘画了解有限。鉴于我自小接受的艺术教育和后来在数码设计领域的长期实践,我的艺术创作中较少涉猎传统绘画,反而以油画等西洋绘画居多。不过,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笑),最近我注意到一些艺术家朋友们也在创作中开始尝试结合某些传统绘画的手法或元素,效果很有趣。艺术本来就是个天马行空的领域,我个人很赞同“艺术也要不断创新”这个观点,不排除今后进行一系列新的尝试和挑战。
  雁西:你绘画的收获或突破?还需要在那些方面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潘馨怡:2005年选择做一个职业艺术家,让我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喜悦”。艺术创作是一个能让人感受到真实自我的过程,很多脑海中曾经遥远模糊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鮮明清晰,真有点体会到了“大自在”的境界。这种愉悦感给了我巨大的创作灵感,不仅提供了非常多的主题和观点,技巧和手法在持续不断的创作中也得到了磨砺和提升。最近在创作的一个大型系列更让我在视野和技巧驾驭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自信甚至骄傲……。同时,我也希望在绘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后,尝试将创作拓展到其他媒介、甚至艺术形式。当然,艺术创作犹如建造金字塔,想要创造出优秀而深刻的作品,仍需踏实前行,以敬畏之心面对每一个细节和步骤,同时不断在实践中体会灵魂的斗争和重塑。
  雁西:你怎样看待今天的绘画市场?你对艺术市场化的趋势有怎样看?
  潘馨怡:目前的绘画市场还不够宽阔。换言之,艺术市场的参与者相对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人群中,影响力仍显不足。我对艺术的市场化并不反感,甚至期待和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将会形成比较成熟、专业、稳定的艺术市场。这样,不仅艺术将会更多地给人们带来其应有的愉悦和慰藉,优秀的艺术家也能通过与更多人的交流,获得创作灵感,产生更多记录我们时代的机会。
  雁西:作为一名艺术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所认为重要性是如何把握的?
  潘馨怡:可能是“入世”和“出世”之间的平衡吧。所谓“入世”,是因为艺术家毕竟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个个体,尤其对于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人而言,不可能将自己与世隔绝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需要时常接触和体会外面的世界,捕捉创作题材和灵盖。而另一方面,为了不使自己为外界的喧嚣浮躁所绑架,艺术家也需要独立自处,去沉淀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这种平衡的确不容易把握,就我而言,则主要是追随自身的感受,如果内心的沉淀已经足够多,则多半希望关起门来一气呵成地描画出来。
  雁西:你如何看待艺术中的批评性?你的自我批评表现在哪里?
  潘馨怡:批评是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透彻了解的客观的批评甚至能为艺术提供更深刻的解读和导引。创作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引发我对自己的内省和反思。但我不倾向刻意去修改或隐藏之前的缺憾,而希望通过新的作品或二次创作表达我内省和反思的结果。我的看法,即便是伤痕,也可以证明成长历程中一段痊愈的历史。
其他文献
现代青年:作为首届沙滩宝贝大赛的评委,你眼中的沙滩宝贝有什么标准呢?你最看重的是那种特质?  赵涌:像我这种经常在海边玩的人,我觉得沙滩宝贝首先要不怕晒,拥有健康的肤色和体魄。当然在评判的时候我还是看重选手整体给人的感觉,包括她们的状态、笑容,需要呈现出一种很open、很阳光的形象。  现代青年:你认为本次大赛有哪些亮点?  赵涌:这次大赛以沙滩为舞台,非常符合冲浪节的主题,为推广万宁、推广冲浪运
冠军孟露:没有什么不可能  现代青年:恭喜你。现在心情怎么样?是不是特开心?  孟露心情到现在都没法平复,太激动了,因为完全没想到这个结果。  现代青年: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孟露:挺满意的,我觉得我后来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  现代青年:最佳上镜奖也是你获得了,你更看重哪个奖项?  孟露:最佳上镜奖。  现代青年:你觉得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了什么?  孟露:经验和自信。我以前是个没什么自信的
年仅27岁的他不仅涉足于互联网行业,创立巴西社交游戏平台Vostu,同时利用自己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创建风投公司兴盛资本(Thrive Capital),变身天使投资人。今年4月,他因所投资的照片分享应用开发商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三天之内账面回报率翻倍而一举成名。他是约书亚·库什纳。  互联网的繁荣使得“零成本创业”成为可能,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也得以凭借大胆的“创新”创造出巨
我觉得做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有梦”,我相信,如果一直怀揣着梦想并不断为之努力,总会有心愿达成的一天。  奚梦瑶是很典型的春天属性的女孩子,俏皮灵动,生机无限。眼角一点桃花,笑起来更加生动,好像柳树叶划过微风湖面,留下一抹美好的痕迹,贴切自然。仿佛举手投足间,一切都是新希望的映照。这个在老佛爷的餐厅里穿着一丝不苟的男生Look走秀的酷女孩,这个在维秘大秀里穿着粉色装扮比水蜜桃更甜美的女生,每一步都
这是要“闹”哪样?  “斯文学者”“大闹”世界银行发布会,这让世行(“世界银行”的简称)发布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在国内所引起的争议找到了情绪宣泄口。  2月28日早上,在世行驻华代表处,姗姗来迟的世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为自己嗓音沙哑表示道歉,惯常的寒暄让在座媒体以为这又是一场中规中矩的发布会。  “非常抱歉,我不得不打断记者招待会。”一名身着毛呢质地西服套装的中
城市不顾一切地向前发展着,人作为构成城市的物质与精神个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城市在剧烈的变化中越来越像一个暗流涌动的剧场,日复一日地上演一幕幕戏剧。甚或喜悦的、悲伤的,甚或无聊的、荒诞的乃至虚无的,总之,一切不停地发生着,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关于六桂地艺术小组  当下,当代艺术在创作形式上已经几乎没有限制,以个体为主体的艺术家创作也正在受到挑战,艺术家的主体身份在信息全球化和艺术界限不断的突
游艇不是奢侈品,游艇一定要变成一种海上的生活,变成一种亲水的文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他是热血激情的“演讲家”,他是把游艇当成生命的“疯子”,他是梦想家谢以楼——海南恒翔游艇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自称是“游艇业的疯子”。从2006年开始,他不仅亲临考察了很多国外的游艇码头,中国的所有游艇码头甚至是游艇小作坊他都一一造访过。他是三亚游艇增值服务第一人,也是他,提出了“产权游艇”的概念。  94年初到海
正如他的姓氏一样,闯震的骨子里激荡着无数的不安分因子,于是从16岁开始就一路闯一路拼,从台湾到厦门,再到三亚,当DJ,开酒吧,做餐饮,事业巅峰期的时候他豪情澎湃,遇到瓶颈期也依旧性格不羁。率性直言的他对三亚这座他生活了7年的城市又爱又恨,爱的是三亚曾带给他事业上的成就,却也恨它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但生活就是这样的矛盾结合体,闯震依然每天在三亚的阳光下继续自己的人生。  时光回溯到闯震16岁的时候,
“如果你问我在年轻的时候创业有什么优势,我会告诉你,你不要怕输,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如果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能否被复制,我只能告诉你一个词,天道酬勤。”  在青年创业者云集的大会上,苏格兰青年弗雷舍·多赫迪(Fraser Doherty),总显得有些不同——其他人几乎全都是做IT起家,而他做的却是听起来没什么高科技含量的果酱生意。不过就是这份传统生意,却让他在20岁之前就成了百万富翁——1
2014年是90后创业爆发年,中关村出现了“21岁”创业热潮,连IDG资本都深入校园举办创业大赛,猎杀90后创业团队。  “我把公司人力资源部砍掉,员工自己开工资,明年我会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只是给他们开心一下。”90后“霸道总裁”余文佳获得阿里巴巴千万美元级融资后,在电视上放出狂言。  北京工商大学一份针对90后研究生的调查表明,超过80%的学生对“创业”有兴趣,近60%的学生考虑自主创业